第119章 成长
*
冬子和梅子在沪上呆一个星期。
除了温习功课, 就是出去逛逛。
这天,三人组去部队大院。五一和三子挎上水壶,也要跟着, 找凯凯、跃跃玩。
“五一, 三子, 扯着手, 不能松开!”
田苗发了话, 柳冬生干脆一手拉着一个, 当起了保护人。
一行人搭乘公交车, 浩浩荡荡的。
到了大门口, 柳进军带着凯凯和跃跃,正等着。
见了五人组,哈哈笑道:“欧呦,大部队来了!”
凯凯和跃跃奔上去, 跟五一、三子话。五一的脖子上挂着哨子,挺胸凹肚, 像个领头的。
柳进军童心大发, 就咳咳两声。
“田朝阳同学, 本营长命令你带着第一组, 向家属区进发!”
“是,保证完成任务!”
五一两脚一并, 手一举,了个立正。
随后,哨子“哔哔”一吹, 发起了号令。
“第一组列队集合!”
话音刚落,凯凯、三子、跃跃从高到低排成一队。报了数,五一站在队头, 甩着手,开始踏步踏,还大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跃跃年龄最,却是训练有素,手甩得可有劲了。
田苗和梅子看着,咯咯直笑。
这是过去常玩的游戏,不管干啥都列队集合。报完数后,就甩着手,排着队统一行动。她们长大了,轮到一辈了。
柳冬生也绷不住笑了。
那时,他跟苗、梅子在大院里到处跑,弹珠子、丢沙包、看电影,连家都顾不上回。
一行人到了家属区。
柳进军一家刚搬出套间,换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宽敞了不少。
孙玉华在医院,还没回来。
柳进军要去值班,就指了指厨房:“冬子,梅子,,中午想吃啥,自己看着办,权力下放给你们了……”
柳进军一走,柳冬生扎开架子准备做饭。
“梅子,你去淘米……”
“苗,你来择菜……”
三人组像模像样地做起了饭。他们都是锻炼过的,家长们不在家,都是自个儿做饭吃。
一通忙乎,焖了一锅大米饭。
又炒了一个青菜,拍了一个黄瓜,调了一个西红柿,烧了一个紫菜虾皮汤。
蔬菜都是部队上种的,从郊区运来的。为了改善生活,开垦了不少荒地,几年下来已成了规模。赶着新兵入伍,先在后勤上锻炼一下,学会种菜、养猪、做饭,再干别的。这也成了部队上的光荣传统,一下延续了几十年。
田苗瞅瞅冬子。心,若是军校毕业,不会再去种菜了吧?
*
中午吃罢饭,柳进军领着娃娃们去军区招待所。
跟柳进原了照面,就挥了挥手,:“冬子,你们几个自由活动……”
一行人在院里转了转。
办公楼、俱乐部、商店,还有托儿所。
栅栏依旧围着,有很多娃娃在里面扑腾。
田苗扶着木栅栏,想起了过去。她常来接五一和三子,忙得就像个妈妈。
柳冬生也想起了时候,跟苗、梅子在一起。
一晃,他们都长大了。
梅子提议,去“老家”那边看一看。
几个人回到家属区,来到了那栋楼前。
仰着脸,向上看。
阳台上晒着衣裳,摆着花盆。
这曾经是他们的家,梦里常常回到这里,始终都忘不了。
招待所那边,柳进原关起门来,跟进军话。
“进军,精简才开始,要有个思想准备……”
“大哥,我不想转业……”
“能留下来最好,一切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赶着困难,部队也做了精简。
近几年内,军队总人数不再增加。机关单位是精简的重点,行政人员要缩减三分之一。柳进军担着警卫营营长,虽然不在精简之列,可他今年三十五岁了,也将面临着转业。
这是大环境使然,为了支援地方建设,国防费用做了适当压缩,国防工业也做了调整。除了几个重点项目,国防工业战线都缩短了。
柳进原看着地图,凝视着西北方面。
在那片荒漠里,基建正在秘密展开。
再困难也要搞出导.弹、原子.弹。上面下了决心,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实现突破。这是国防尖端科技,勒紧裤腰带也要搞下去。
要想获得和平,手里就要有利器。
跟强盗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唯有让对方恐惧才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守卫和平。
*
一个星期转瞬即逝。
会议一结束,柳进原带着冬子和梅子回了金陵城。
马上就要开学了,心得收起来。
人一走,田苗很不习惯。
她发现自己不是不爱热闹,而是要看跟谁在一起。长大了,就很难再投入感情了。这也是她在学校埋首学习,不热衷社交的原因之一。
沉闷了几天,就开学了。
田苗又返回了学校。
她拿了二等奖学金,很多人注意到了她。
有社团邀请田苗参加讲座,可她还是婉拒了,想把精力搁在课业上。高校学术气氛很浓,政治气氛也有,论坛什么的她不想涉入,年轻太过热血,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有同学给田苗起了个外号“书呆子”。
田苗咧咧嘴,不放在心上。她有她的目标,建设国家的方式有很多种,多学几门外语总能派上用场的。
“六一届”新生报到,何有才去了电子系。他离家很近,可还是乐颠颠地搬进了宿舍。不在父母的眼皮子底子晃悠,就像得了解放。
柳冬生升到了高三,课业很重,就把写信的任务交给了梅子。
梅子上高二,选了文科。
这是苗的建议,:“选科很重要,不能随大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梅子觉得自己理科成绩一般,不如努努力,往文科方向发展。柳进原也赞同,部队有保送名额,梅子成绩好,就有保送的希望。
这时候,秋收开始了。
靠山村,家家户户忙着收秋。
红彤彤的高粱,金灿灿的玉米,堆满了场地。
核算了公粮,还有不少结余。
社员们领了粮食,蒸了香喷喷的高粱米饭。好长时间没这么敞开肚子吃了,粮食问题终于缓解了。
田老汉给大旺写信,喜滋滋地报了喜。
田大旺也深有感触。
市面上供应多了,蔬菜、食用油都能买到。虽然还是排队,可货架上能见到东西了。日用品也充足了,肥皂、香皂、毛巾之类的,不再稀缺。
不光是靠山村,全国农业都有好转。
农村青壮劳动力多了,开垦了荒地,种上了秋庄稼,粮食产量一下提升上去了。随着水电站发挥效力,一批电力灌溉区建成了,种植水稻、蔬菜、棉花等,成了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困难即将过去,可教训是惨痛的。
不论到了何时,农业都是基础,是重中之重。
*
吃饱了肚子,体育锻炼也恢复了。
田苗开始跑步。
她沿着操场,一边跑,一边思考。
这一年很艰难,工业、农业都做了重大调整。基建规模大幅度压缩,除了一些重点项目都暂停了。为了缓解物资供应紧张,重工业压缩了幅度,轻工业建设加强了。到了年底,工农业总产值下降了三成左右,只有粮食稍有增长。
这个数据很惊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连续三年的灾害天气,使农业受损严重。工业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发展过快,占比较大,对人力、资源消耗过多,又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状况。还有一些外部因素,比如,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二百多个项目下马,对工业影响很大,也造成了极大浪费。
可不管怎样,困难终于过去了。
国家还很年轻,正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