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凿冰取鱼运气爆棚了

A+A-

    本来系统提示这本书时,杨瑛还没放在心上。她下意识地就觉得这本书*上的技术已经落后了,要学就学最先进的。

    可刚刚在给人体检的过程中,她倒是发现了个问题。她跟病人了一堆,可别人并不能理解她的意思。她想了想,便觉是时代差距太大造成的。

    毕竟大昭是农耕文明,而她是现代科技文明。两个发展方向不同的世界对话起来有代沟也能理解了。想明白这点后,她便觉《天工开物》也许更适合这个时代。

    当然,她也可以结合现代知识对天工开物的一些技术进行升级。毕竟,科学这东西是一脉相承的。有了天工开物做蓝本,许多事做起来也会方便许多。

    “天工开物?”

    曹肃眼睛亮了,“是来自你那时代的书吗?”

    “倒也不是。”

    杨瑛道:“这是明朝人写的书。距离我们那个时代300多年。不过对于你们来,这本书里的技术应该是非常先进了。”

    她顿了下又道:“明人的度量衡与你们不同,你们的一斤只有他们的一半。所以,明人可做到的亩产200斤对于你们来就是四百斤。”

    “你什么?”

    曹肃站了起来,“平均亩产400斤?”

    杨瑛点点头,“我以前看书时看过一些记载,大致就这么多吧。”

    曹肃觉得头有点晕。大昭亩产才六七十斤,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而这本书可以让大昭的亩产提升到400斤,如果明年用上新耕作法,还怕反不了董贼吗?

    如今这世道,只要你有粮便会有兵丁。有了实力,什么事做不得?

    他忍住内心的激动,下意识地问了句,“明朝人亩产就有四百斤了,那你们有多少?”

    杨瑛想了想,道:“据我所知,水稻亩产在1400斤左右,也就是你们的2800斤。而有些地方,好像平均亩产已上2000斤,也就是你们的4000……嗳?嗳?曹大哥,你怎么了?”

    曹肃在自己眼前瘫软下去了

    杨瑛忙上前将人扶住,刚要喊人,却觉手臂一阵痛。

    低头一瞧,便见曹肃一只手死死抓着自己,神情狰狞,双目通红,“玉贞,我再拨两百人给你。无论如何都要将那高产水稻种给骑出来……”

    着便有泪盈于目内,“若是我大昭得此神种,还何愁饥饿?一年又一年,也不知多少年了……”

    他缓缓地坐下,“自白巾起义前的七八年开始,天灾便未消停过。那白教头目阎良虽可恶,可是百姓若有口饭吃,又怎会被他蛊惑?没了活路的人才会铤而走险啊……”

    “少君!”

    有人冲了进来,曹肃一挥手,道:“都出去!”

    仆人们吓了一跳,见曹肃双目通红,有泪隐隐闪现,又见他并无大碍,便立刻了退了出去。

    门又被关上了。

    曹肃深深吸了几口气,平复了下心情道:“如果十二个时辰都有人在骑行,那么得到高产粮种甚至先进农具的概率也要高一点。”

    他顿了下,思忖片刻后*又道:“我把校场空出来先给骑行营用。其他兵卒操练可到城外进行。待天暖和些,再开个专用骑行校场给你。”

    “那多谢大哥啦!”

    杨瑛很高兴,“这样可以多选一些人进骑行营,在校场训练的话,我们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冲刺前行,等无力了,再换另一个人上。这样以每个时辰400里来算,扣去20%的代驾里数,十二个时辰下来,我们一天起码能得192次奖励。”

    曹肃愣了下,随即笑了起来,“差点忘了……妹过自己精通算学,这心算能力真是了得啊!”

    感叹了一句后,又道:“今日你让人送来的稻米我吃了,真是好啊!”

    曹肃眼里透出向往,“这么白的稻米便是天子也未吃过吧?就是有一点,这稻米吃嘴里不如我们这儿的香,果然,万物生长都有定律。产量高了,就不好吃了。”

    杨瑛尬笑了起来,“要大昭有什么比种花家好的话,那就是食材原料更好,更贴近大自然……”

    “……”

    第二日,杨瑛早早起来,将车交给曹真后,便带着曹顺去了难民营。经过一夜的修整,这些难民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杨瑛稍微看了看,便选了二十个人跟着自己出了城。

    城外有一个不大不的湖泊,离着城池约有十里地这样。出来时,杨瑛便带了马车与工具出来。

    她跟曹肃要了些淘汰下来的铁制矛头,重新绑了木棍后,便是很好的凿冰工具。除此之外,还跟红豆几人连夜做了几个捞鱼的捞网。这些捞网的带子都是帐篷配送的固定带做的,很结实。

    而帐篷上的固定带则用这方世界的麻绳代替了。物资匮乏,就得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了。

    捞鱼工具都带在了车上,再加上自己的护卫,一行人,五辆车马,出了城便直奔千山湖而去。

    待到了地方,杨瑛拿着长矛先尝试着戳了戳,发现很结实后,便道:“都心些,一边走一边先用手里的凿冰矛探下路。”

    “是,先生。”

    杨瑛上去,她走得很心,一边探路一边道:“今日就教你们怎么在冬日取鱼。”

    其实她也不会,但原理却是晓得的。前些年,一部记录种花家美食的纪录片红遍海内外,其中就到了凿冰取鱼。杨瑛觉得有趣,便又去搜索了下相关的知识点,如今她虽没实操经验,不过理论却是懂的。

    拿着长矛在冰上开凿,直上直下的运作方式看着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在东北凿冰取鱼人手里温顺的凿冰工具到了杨瑛手里就变得不听话了起来。也不知滑了多少次后,杨瑛终于才慢慢摸到了些技巧。

    她一边总结一边给难民们科普,“这鱼跟咱们人一样,其实也是要呼吸的。”

    她尽量用这个时代百姓能听懂的语言描述着,“天一冷,结的冰层厚了,鱼呼吸所需的空气就少了。所以,咱们在这里凿个*洞,鱼就会过来。当然,这事我也只是听师父过,具体行不行还得做下来才知道。”

    “先生的师父是高人,定不会错的。”

    曹顺一脸坚定地道:“先生,您歇息着,让我来。”

    “对对对。”

    一群难民也喊了起来,“先生边上歇着就好,让我们来吧。”

    杨瑛笑着道:“我先教会你们再。刚刚我弄了会儿,也有点心得了,这怎么凿也有讲究……”

    半晌后,杨瑛望着散在湖泊各处的难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想当回老师的,结果这些干惯农活的难民比她想象的聪明。了几句,立刻上手不,还指出了问题。没凿几下就熟练得像凿了一辈子冰似的,那动作叫一个利索。

    这群人要是认了字,一定不会比后世的人差。

    杨瑛这样想着便又掏出自己的笔记本,在上面写着:要教大家认字。

    人生明理始读书起。

    读书是培养逻辑的过程,要是教会这些人认字以及加减乘法,他们干活会更厉害吧?

    “先,先生,凿开了!”

    正琢磨着在大昭教农民认字可行性的杨瑛被兴奋的声音断,她抬头望去,便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举着长矛,兴奋地挥手喊道:“有鱼,真有鱼!”

    杨瑛忙跑上去看。其实她也不确定这样做是不是真得会有鱼来。因为在她了解的知识里,即便是凿冰取鱼也要定位鱼群的。而这工作只有经验丰富的鱼把头能做。

    她没这经验,只能瞎碰运气。就心里想着,现在的环境比后世好,也许多凿几处就碰上了呢?

    跑过去,大家自动让开,她探头一瞧,懵了。

    鱼,全是鱼,密密麻麻的,全部扎在冰窟窿处,而且还全都是大鱼!

    发了!

    她兴奋了起来,道:“还愣着做什么?!赶紧捞啊!”

    “啊,对,对!”

    一阵鸡飞狗跳的忙碌后,就这一个冰窟窿大家就捞了上千条鱼。这些鱼都被扔在冰面上,没法,带来的桶不够装了,只能先扔冰面上。

    “顺哥,赶紧回城,让大哥带了人过来取鱼。”

    “好勒!”

    曹顺也是兴奋极了!在大昭,鱼可不便宜。一斤鲜鱼的价钱都要在三十几钱左右,若不是招待客人,一般都不会上鱼的。

    鱼这玩意虽然湖里多得是,可要钓上来并保持新鲜那可不容易。而且,他们不知凿冰取鱼的方法,春日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所以算来算去的,能吃到鱼的时节也就只有夏秋两季。

    而夏秋两季鱼很难保鲜,往往运送到城里时鱼眼都发了白,不新鲜了。而现在杨瑛教了凿冰取鱼的方式,现在又是冬季,这鱼要卖出去了,能换多少粮?就算不卖,自己吃也好啊!

    就在曹顺回去找人拉鱼的时候,又陆续凿开了几个冰层。许是老天可怜难民,他们今日的运气十分好,就没一个冰窟窿落空的,全都有鱼。

    看到了结果,难民干活就更来劲了。先生承诺*了,会给一部分鱼作为他们的口粮与工钱。除此之外,她今日还会发两斤盐给难民营,算是格外的奖励。

    两斤盐可不便宜!就冲这奖励,今日也得卖力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