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青贝美食工坊
接下来的日子,陆青悠和赵北冥就住在了空间里。
英嫂子和李秋叶每三天往江南园送一次山楂糕和糖雪球,并且结一次所有吃的帐。
周石头帮他们在村子里盯着房子和家具的事。
方游在家恢复身体的同时,还要在镇上寻找合适的铺子。
大概过了七八天的时间,几人来到位于巷子深处的院子。
陆青悠上次见面的时候,跟他们约好了时间。
这是三家人第一次这么齐的聚在一起。
六个大人一个孩,聚在院里,不仅要发工钱,还要吃顿庆祝的饭。
因为青贝美食工坊今天谈成了一笔大单子。
镇上最大的一家戏院,跟青贝签订了一年的吃供应契约。
这个订单相当于开门红。
戏院的老板在江南园看到薯条薯片的时候,突发奇想想要增加戏院的新吃食,正好碰上方游跟来送货结算。
生意谈的很顺利,价格双方都很满意。
青贝美食工坊出三套吃菜单,每套菜单要有八种不同的吃食,每天早上送一百份,三套菜单轮流每月更换。
戏园子这种地方,都是有闲钱的人家去的,所以东西卖的都不便宜。
本来按照吃的种类定价,后来方游来问过陆青悠的意见后,就按均价定下来。
按照搭配,每种二十文,这在戏园子里不算贵。
而且像肉铺或者味道极好的吃食,戏园子会卖的更贵,有的甚至能达到一两银子,所以为了好算账,陆青悠就搭配出菜单,总之有的赚。
今天要分的工钱,其实只是陆青悠跟两个嫂子之前谈的分成,还有要定下来以后的工钱。
一共跟江南园结了三次账,二十斤山楂糕和二十斤糖雪球,每次能结四两银子,三次一共结了十二两。
英嫂子和李秋叶这几天也在每天出摊,虽然不如第一天生意好,但刨去成本也赚了四两银子。
而薯片等炸制品的分成是每月底结算一次。
一共十六两银子,陆青悠分了六两又四百文,英嫂子和李秋叶各分了四两又八百文。
两家人拿着手里的钱真的不知道该什么好了。
短短几天,她们两个女人,每人就挣了五两银子。
这要是别人家的妇人,可能一年也挣不了这么顶多的钱。
要知道城镇上妇人做工的钱,顶多也才每天二十文。
陆青悠看着两个捧着银子铜板满脸激动的嫂子,轻笑道:
“两位嫂子别激动,这是分成的钱,以后只发工钱的话肯定不比这个多,不过你们放心肯定也少不到哪里去。”
陆青悠的是实话,工钱肯定不比分成的钱多。
做生意肯定是亲兄弟明算账的好,不然真的会因为钱的事闹的不愉快。
“悠悠你放心吧,我们知道的,嫂子之前每天挣个二十文都要每天起早贪黑的,现在每天轻轻松松就挣这么多钱,我做梦都能笑醒。”
英嫂子满脸笑意的道。
李秋叶也在旁跟着点头,她最是知道拼命挣钱的苦累。
赵北冥陪着方游和周石头围在桌边坐着,他们也不插话,而是眼中带着笑意看向自己的媳妇。
有种你在闹我在笑的意境。
接下来就是定工钱的事了。
整个青贝美食工坊,陆青悠出全资成立,包括各种配方。
所以她占比百分之百,手里要用的人必须是信得过的,在工钱上她绝对不会气。
“因为青贝刚起步,对于成本还比较模糊。所以,在第一个月,方游大哥作为大掌柜每月十两银子的工钱,周大哥要做力气活每月七两银子,两位嫂子每月五两银子。
下月这个时候,结算以后减去成本之后,看剩下的利润再做调整,年后正式开张的时候我会进行利润分成。
我这么分配,如果有意见现在就提出来,免得以后觉得不公平,我可不管。”
陆青悠笑嘻嘻的把自己的担忧出来。
“我没意见。”方游率先表态。
“我……我也没意见。”周石头完全还在云里雾里的,他压根就没想明白自己怎么突然就能挣这么多钱了。
以前他在村子里,因为身上有功夫力气大,每天挣五十文都是同伴里挣得最多的。
现在每月的工钱是以前的好几倍,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我也没意见,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英嫂子隐隐有些激动,她五两,相公七两,加起来每个月就是十二两。
一年下来得是多少钱啊,而且下个月有可能还要涨,她可太知足了。
最后剩下李秋叶,她直接哭出声来:“我呜呜,我同意。”
方游第一时间握住她肩膀安慰,眼圈微微泛红,他明白自己妻子哭泣的原因。
她苦了太久了。
“以后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方游喃喃的道。
“对,李妹子,别哭了,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一会儿每人都要喝一杯。”英嫂子坐在李秋叶的身旁安慰道。
“好,好,我不哭了,我就是太高兴了。”
陆青悠眼中含笑的看向赵北冥,心中无比骄傲。
她在做对的事。
随后就感觉自己的手被他的大手握住,看向她的眼神无比温柔。
晚上的饭是陆青悠和两个嫂子一块下厨做的。
吃饭的时候,她还得到了追兵的消息。
英嫂子有一批追兵追查到李家村,在村口问了两个人,后来又进了大壮家询问,都没见过赵北冥。
后来追查的人马看没结果就走了。
听到这个陆青悠也松了口气,她真怕追兵查到李家村,因为她很喜欢村子背靠山的环境,也喜欢她亲手设计的房子。
真的不想因为这个原因离开这里。
这下好了,在这里追查没有结果,应该就不会再回来,等风头过去,她和赵北冥就能搬进新房住了。
不过等回去的时候,他们还得在村子里盖房。
因为根据方游的消息,镇上目前没有面积很大的铺子出租或者售卖,不如在村子里盖一个工坊,好招工人的同时还能省下买铺子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