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出航 浩浩荡荡乘风破浪

A+A-

    他们将这五项要求以及其他一些零碎的条件综合在一起, 写成奏折递了上去,朝廷很快正式成立“西海事务处临时谈判团”,这个谈判团的成员来自几个与西海事务处有关的衙门, 农事处代表是从正卿周洵和司丞文靖安, 中书省代表是一位中书郎中、一位中书舍人;户部派了一位郎中、一位员外郎、两位主事, 市舶司、鸿胪寺、江州地方衙门各有官员任命, 最后加上一些录事官、书记官以及随行护卫等等,最后统计下来, 核心官员十九人,零散人员三十人,这就是谈判团的基本人员组成了。

    谈判团成型后, 他们定在七月十六日从京城南门淮河渡口登船出发,走的就是周洵出使西海的那条是水路,先走淮河河段, 再走运河进入江水, 顺流而下到江州出海口, 然后南下绕东南州郡海航线继续行驶,预计七月二十六日左右抵达剑州。

    出发时间很紧迫,农事处这边根据现实需要做出了决定,由周洵、文靖安和严素光三人带队前去,林宁宴、陈崇章和崔琰等人留下来负责四州一郡和京城这里的化肥生产以及集资等等工作,文靖安把文妙安和卢玉邻、杨玄素还有另外两个学生加入了名单里面。

    等中书省、户部以及其他部门的官员到位,他们先在京城碰了一次面, 这里边的官员以周洵的品级最高, 其次是中书郎中等人,文靖安只能算是“中等品级”,但这次碰面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谈判团的所有人——谈判团表面以周洵为首, 实际以文靖安为核心,也就文靖安主要负责谈判,其他人负责提供各方面的知识支持。

    统一思想之后,七月十六日清八时,他们的蒸汽轮船准时从淮河渡口出发,谈判团一共五十六人,集体往剑州进发。

    这是文靖安第二次远行。

    船出淮河进入运河,然后往北行驶半日抵达浩浩荡荡的江水,这是大盛最大的内陆航道,和北边的河水遥相呼应,形成大盛两条水路生命线,《大盛地理志》做过统计,整个大盛六成的府城都在江水与河水及其支流旁建设。

    大船驶入江水,接着走中州航段,中州的地理形势和环境气候和京城无异,一直到了淮州才开始有明显变化,首先是航道变得相对狭窄,江水湍急,两边不再是平原而是重岩叠嶂的石山,石山勾连相接,直入云端,少有空缺的地方,悬崖石壁上的苍松古木遮天蔽日,上面的猿猴不怕人,如果朝猿猴扔石子,它们就会把树枝、野果、灵芝等等扔下来进行反攻,文妙安兴致盎然带头试了一遍,可惜猴子们扔回来的全是枯枝败叶、碎石果核,半颗灵芝也没有。

    于是,具有浓重工业气味的蒸汽轮船行驶在具有浓烈东方韵味的山水之间,在文靖安眼里形成了一种诡秘又奇妙的对比,这片古老的宁静被破了。

    两日后,大船走完淮州航段,进入大名鼎鼎的江州。

    江州的地理环境与淮州有直接的不同,江面逐渐宽阔,两边山势走低,生成典型的烟雨江南、诗情画意,江边两岸多是成片的绿竹林,倒影江中,相映成趣,到了此处,文靖安明显可以体验到一种别致的人文熏陶,随之而来就是“富庶”的感受,江边的村庄阡陌纵横,农田茂密生长,城镇、府县密集错落,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到了江州后半段,江水在这里形成了入海前的冲积平原。

    这里就是天下闻名的粮仓。

    江州的府城江宁府就在江水南边的平原上。

    按照预定的计划,文靖安等人要在江宁府逗留一日,一是物资补给,因为过了江宁府很快就到入海口,他们将在海上航行数日,船上要有足够的淡水和食物储备,二是接江州本地那些谈判团的官员上船,三是文靖安要先看一看江州的工业区。

    江州的工业区是以卢玉邻和杨玄素为代表的文靖安的一批学生加上工部、户部和江州地方衙门的官员共同筹建的,由卢玉邻他们家主要出资,目前修成了一个港口,一条官道,一个化肥厂,一个农药厂,一个印刷厂(主要印刷《新华月报》),一个新式学堂(只教授新式知识和技术),类似文靖安他们那个新华工业区的简化版。

    由于朝廷只允许西海人在这个工业区上建厂,文靖安很有必要亲自视察这个地方,好在和西海人谈判时做到心里有数,在这之前,他遇到了些“意外”。

    知道他要来,卢玉邻家族的人、江州其他大商户、江宁府衙门官员、江州士子、诗词爱好者、思想开放者、《新华月报》读者等等都是慕名而来,最后竟然有上千人在江州工业区的渡口等他,为的就一睹探花郎的风采,文靖安下了船,只见黑压压一片人群盯着他看,甚至有此起彼伏的声音在叫喊“文探花”、“文编修”、“探花郎”、“文司丞”各种称呼,当地府衙出动了数十护卫开道才将他送了进去。

    文妙安感叹道:“哥哥,你在江州都这么出名了啊。”

    卢玉邻接话道:“那是,老师非但是去年的探花郎,最难得的是还有传世诗才,又兼备西海学问,不止江州,老师早已天下闻名了。”

    文妙安:“得了得了!听起来是抬举你们老师,实际上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他天下闻名学贯中西,你们是他的学生也差不多哪儿去,是这个意思吧?”

    卢玉邻解释道:“当然不是!我们对老师的学问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文妙安正要再,文靖安制止了她,跟卢玉邻道:“等会我和江宁知府看完工业区之后就去跟你家里人见面,你先去跟他们一声、安排一下,时间还是很紧张的,争取今天就把事情清楚。”

    卢玉邻拱手领命,道了声“老师放心”,随后与杨玄素等人先离开队伍,自行安排去了。

    文靖安要见卢家人并非“老师家访”,而是有着长远的考虑,他们此去剑州之后,西海人过来建厂是中外合资,那么他们这边就要出资,这资金必然是天量数目,户部不会给他们那么多预算,他们只能另想办法,以卢家为首的江南大商户就是很好的选择。

    故此,等他和江宁知府还有当地各种官员、代表见过面之后,抓紧时间看了一圈江州工业区的地理环境,卢玉邻等人当初选址的时候是严格按照他和崔琰定下的规矩来办的,所以这个工业区就落在大江旁边,和江宁府城仅有十里左右路程,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四周又都是平原,有足够的面积和土地用来拓展,西海人在这里再建一个工业区都不成问题。

    交通、土地等问题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钱了。

    看完工业区之后,周洵负责带人往轮船上补充淡水、粮食等物资,文靖安、严素光和另外一批官员便从陆路进入江宁府,去卢玉邻他们家“做客”。

    有了卢玉邻牵线加上文靖安此时已经声明在外,卢家和其他东南大户对他当然是隆重接待,鞭炮从江宁府城门口放到卢家大门口,文靖安算是见识到了江南之地这些大商户的排场和富庶,在京城那边,虽然达官贵人一抓一大把,但到底是天子脚下,再有钱有势也不敢太过声张,甚至有的官员刻意把家里弄得破落以示低调,到了江南就不同了,这些富豪极尽奢华之能事,单拿卢玉邻他们家来,您猜卢家的府邸有多夸张?

    进了门,客人有两种方式可以走,一种是走桥梁和道路,一种是坐船。

    没错,卢家府邸的高墙围起了一个可以行船的大湖!

    看到这种场面,句不是很对得起卢玉邻他们家隆重招待的话,文靖安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狗大户。

    那么接下来见面寒暄、参观喝茶等等流程走完,屏退无关人等,正式的密会也就开始了。

    文靖安的诉求很简单——要钱。

    卢家和江南大户的回应很简单——有钱。

    值得明的是,有钱和给钱区别还是很大的,给不给、给多少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而有了文靖安亲自出面请求,再加上今年江州化肥厂的收益已经让卢家人看到收益和前景,文靖安一开口,卢玉邻他爹,也就是卢家家主当场应下十万两银子的出资额度,其他大商户纷纷追随效仿,最后统计下来,这一轮共计筹到二十三万两银子。

    原来名气真的能够换钱。

    不过文靖安不是用自己的名气来谋私,而是为国集资。

    当然,既然牵扯到了钱就免不了有交易,既然有交易文靖安就要有所付出,人家出了钱,他就要拿些什么东西出来交换,比如当场就有几位出资的富商表示他们家里有一两个不成器的犬子,希望能放到文靖安身边驯一驯,要是文靖安能收他们做学生就再好不过了。

    吃人嘴软拿人手软,文靖安只得应下了。

    当天晚上在卢家吃了一顿这辈子没吃过的那么贵的饭,原谅文靖安在吃的方面没什么造诣,他只能大概描述一下这顿饭有多奢侈,比如拆五十只大闸蟹配一碗面条,燕窝汤是用来漱口的,鲍参翅肚照盘吃,很多菜他没胆量动筷子,怕破坏食物的精致美感。

    酒桌上就是卢玉邻他爹不断感谢文靖安对卢玉邻的栽培,他做梦也没想到卢玉邻能为朝廷效力,能进詹事府任职,这些都是文靖安这位师长的提拔,他先敬文靖安一杯,然后让卢玉邻敬文靖安三杯,又文靖安好不容易从京城来一趟,他们卢家除了隆重接待之外,还备了一点“薄礼”,希望文靖安不要嫌弃。

    后面就又是其他富商纷纷效仿,请文靖安尽量教育他们的儿子孙子,也都有“薄礼”相赠。

    文靖安为了婉拒这些薄礼,尽快远离这种繁华场,以不能耽误明天行程为由早早脱身,也拒绝在江宁府留宿,连夜回了轮船上,岂料回去才知道,那些“薄礼”已经被人搬上船,堆在他房间门口了。

    文靖安苦笑道:“素光兄,我这不算收受贿赂吧?”

    住他对门的严素光回应道:“可以算也可以不算。”

    文靖安:“什么时候算?”

    严素光:“等你墙倒众人推的时候。”

    文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