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去书院(二)
张氏觉得,这两个孩子,鬼精灵儿似的,想一出是一出,关键是还成功了。
不过,张氏和赵三老爷想的一样,闺女儿自己一人跑出去上马车,还钻到草丛之中,真的是很危险。好在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呀,要不然……自己都不敢想象了。
“睿哥儿,既然你祖父已经教导你了,祖母也不了。你要记住,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是安全第一,要把那些潜在的危险都考虑进来,知道了吗?”张氏对胖孙子还是很喜欢的,就跟喜欢自己的闺女儿一样。
“还有呀,睿哥儿,以后做事情都要和我们商量商量知道吗?你现在还,很多事情都考虑的不周全,跟我们,我们才能够给你出出主意,是吧?”
赵胖连忙点头,觉得祖母的很有道理,自己做事有点鲁莽了,万幸今天没有事情。
张氏看着孙子低下头,自己起身走过去,把他抱了抱,道:“睿哥儿,你也别难过,祖母没有怪你。你看你姑姑,今天去书院了多么高兴!祖母还要感谢你呢!做什么都不忘了姑姑,真是个好孩子。”
张氏觉得孙子本来四岁就要去念书了,但是为了陪着闺女儿,还耽误了一年。真的是很感谢孙子,一直对闺女儿的照顾,自己都看在眼里。虽然他只比闺女儿大了两岁,但是一直都是让着闺女儿的。
赵胖开始真的有点难过自责,后面听到祖母这么自己,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对姑姑多么好,祖母的话都让他脸都红了。
姑娘听着娘亲夸着睿睿,觉得睿睿对自己真的很好呀,什么都想到自己,也跟着一起夸,压根没想到自己刚才还被三堂会审呢!“睿睿,你对我,真好!是除了亭子哥哥以外对我最好的人啦!睿睿,我也会对你好的,以后我天天去接你回家!”
姑娘的豪言壮志,让这边的两位长辈都笑了出来,赵胖的脸红也因为姑娘的话而淡了很多。
“,为什么要去接睿睿呀?”张氏问闺女儿,现在胆子养肥了,自己都能够做决定了!都不问问父母的意见。
“娘亲,因为今天亭子哥哥带我们去吃了好吃的馄饨……”姑娘就把后面的巴拉巴拉全完了,张氏听得一头雾水。
赵胖现在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他把在秦氏馄饨那里的所有的事情都了一遍,然后还了铮铮给了一大块银子,他也不知道那是多少,因为不认识。
张氏哭笑不得,觉得很有必要给家里的两个的,教一下他们怎么分辨银子。
“娘亲,嫂嫂,明天咱们就一起去呗。我们先去接睿睿和亭子哥哥,然后我们一起去吃馄饨,真的好好吃呀!”姑娘跑过来拉着张氏的袖子,撒着娇;然后又跑到嫂子那边撒娇,忙碌的跟个采蜜的蜜蜂一样,停不下来。
“好了,娘亲明天跟你一起去就好了。你不要跑过来跑过去的,娘亲的脑袋都要被你跑昏了。”张氏看着闺女儿跑过来了,一把抱进怀里,让她安分一点。
姑娘听到娘亲答应了,开心地吧唧亲了一口,还拍着马屁:“娘亲你真好!”
“那娘亲不答应你的话,是不是就不好了呀?”张氏故作生气地道。
“没有没有,娘亲最好啦!”姑娘不知道怎么回答,就钻进娘亲的怀里,脑袋埋在娘亲的肚子里,不露出来。
“姑姑,你真的是……”赵胖都没脸看自己的姑姑了,徐氏也看着姑子笑了。
赵胖现在还有功课,在这边待了一会儿就拿着书袋回书房写功课去了。徐氏也跟着回去,看着儿子做功课,顺便问问今天书院的事情。
“闺女儿,今天在书院好玩不?”张氏那时候听着闺女儿,她得有点乱,现在还是细细地问一下。
“娘亲,今天书院里面还好啦,就是……”姑娘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赶紧道:“娘亲,今天在书院里面,庆之哥哥邀请我去看花花呢!就是下个沐休日,娘亲你让我去好不好嘛?”姑娘又开始撒娇了。
“庆之哥哥?”张氏想到了,刚才闺女儿的,坐在她前面,然后早上还送了精食斋的糕点给她吃的那个孩子。“,你知道他全部名字吗?他家在哪里吗?”
姑娘被娘亲问的一脸懵,自己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开始就喊他哥哥,后面就喊了“庆之哥哥”,自己连他姓什么都不知道呢。还有,更加不知道庆之哥哥住在哪里了。
其实王庆之真的了自己姓甚名谁,但是吧,姑娘真的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那些重要的信息都没有记在心里。
张氏看着一脸懵的表情,就知道她什么也不知道,“闺女儿呀,你看你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跟人家一起出去玩呢?”张氏摸了摸闺女儿的头,觉得闺女儿现在还太了,太单纯了,没有一点的防人之心。
“娘亲,可是睿睿知道呀!庆之哥哥和睿睿在一起上学呢!睿睿肯定都知道的,我去找睿睿问问!”姑娘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娘亲不让自己去了,但是自己不知道没有关系呀,睿睿知道就行了。姑娘挣着身子就准备跑了。
“闺女儿,急什么呀!现在睿哥儿正在做功课呢,现在就不要去扰他了。一会儿用晚膳的时候你再去问好了。”张氏觉得闺女儿怎么年纪就是个急性子,真的是风就是雨。
“那好吧,娘亲。娘亲,今天在书院还看到了漂亮的花花了……”姑娘又把后面的事给娘亲了一下,母女两个人就窝在软榻上,你一句我一句的,的不亦乐乎。
到了晚膳的时候,赵三老爷和松柏兄弟也已经回来了。赵靖松已经在去年中了进士,但是赵三老爷不让他接着考,而是在书院里当起了任课的夫子,让他磨砺两年再去考试。
一般的人,都会选择去游学,在外出游个两年,回来之后再去参加科考。但是赵靖松因为已经有了妻儿,割舍不下去,最后赵三老爷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大儿子在书院教书。
所以,现在赵家已经有两位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