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公主生子文26驸马在府外跪求:让我……
易申……最终没有去查是谁造的谣。在承认自己不喜欢壮汉、然后被宗室盯着广纳后宫,与默认此事、然后等着宗室慢慢培养辛永文之间,易申很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开什么玩笑,肌肉要是那么容易练出来,前世还会有那么多人去健身房超负荷举铁,然后含泪住进医院吗?
就让他们慢慢地培养辛永文去吧,至少可以为她争取几年的自由时间。
等过了这几年,估计宗室就没心思考虑这件事了呢嘻嘻嘻嘻。
但是歌颂爱情的诗文是绝对不可以停的,易申派了个太监去提醒辛永文这件事,然后把那些胡八道的流言扔在脑后,不去理会了。
易申在登基后的第一个夏天,也就是嘉懿元年的夏天,给朝臣们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开女学。
朝会之上,礼部尚书当场哭了出来。
易申纳闷:“爱卿何故喜极而泣?”
礼部尚书:“……”陛下,您哪只眼睛看到我是喜极而泣了?
他哭着出列,扑倒在地上,放声大哭:“陛下不可行此事,此事不合礼仪,闻所未闻,若陛下一意孤行,臣无颜去见先帝!”
礼部左侍郎在后面声提醒他:“大人,太上皇还活着呢,‘先帝’一词不合礼仪,你应该无颜去见明宗才对!”
礼部尚书的哭声就是一顿。
易申趁这个空当已经插上了话:“闻所未闻的事情便不能有吗?自古以来也没有公主当皇帝的,莫非在你的眼里,朕也不应该当皇帝?”
齐兴伯好久没机会在朝堂上架,今日一见礼部尚书又开始满嘴放屁,兴奋地冲出来喊道:“你个糟老头子,几十年都是这么一句话,这也闻所未闻那也闻所未闻,你怎么这么没见识——吃我一拳!”
礼部尚书被得惨叫起来,礼部右侍郎先向易申告了个罪,然后走到礼部尚书身旁,伸手捂住他的嘴,把他往殿外拖去:“大人,在大殿上喧哗,不合礼仪啊!恕下官无礼,得罪了——反正捂你的嘴也是失礼,你在大殿上喧哗也是无礼,下官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大人定然不会怪罪的吧?”
礼部尚书被清了出去,大殿之中的官员,至少有一半忍不住松了口气。
傅司徒掏出帕子擦了把汗:“这老头终于走了,这天真热,可热坏老夫了。”然后他向易申抱怨:“陛下,老臣觉得礼部应该换个人来当尚书,这么热的天,他非要穿两层衣服不合礼仪——哪里不合礼仪了?老臣又不是直接光身子套着朝服过来,里面有一层中衣啊!那老头非要老臣再加一层里衣,真是岂有此理!”
太尉和司空也附和道:“没错!中衣里衣再加朝服,朝还好,若是大朝,散朝的时候身上都要起热痱子!”
其他文官也纷纷附和。武官们无动于衷:礼部尚书虽然也和他们过这种话,但他们是粗人,懂什么文王礼仪?能在朝服里面套个大背心,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底线了。
还两三层里衣?做梦!
大长公主驸马咳嗽一声,轻声道:“你没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他只是为了让家里的薄纱生意好一些?”
傅司徒瞪大眼睛:“竟然还可以这样?”
大安朝商贾地位不低,也不禁止官员家里做生意。众所周知,礼部尚书在京城有间铺子,专卖薄纱,就是史书里记载的那种,穿五层还能看见身上黑痣的那种。
礼部左侍郎心虚地低下了头:那件铺子,有他半成的参股,他每月也能分到不少银子呢。
受过礼部尚书荼毒的大臣们纷纷现身法,强烈谴责他这种为了多卖货物,就残害同僚的丧心病狂的做法。
易申也早就烦了礼部尚书。
谁让他每隔三天就要上折子催她生孩子呢?
——我爹都不急着让我生孩子,你急个什么?
于是易申假惺惺地:“竟有此事?傅大人去查查,若是属实,就……唉,让他告老吧。”
傅司徒高兴地应下了这事。
易申又等了一会儿,见众人似乎忘了一开始的议题,便提醒道:“朕要在各地开女学,众位爱卿谁能去办此事?”
她不等再有人反对,便主动出击:“工部尚书,去年江南孙乡君所制的织布机,现在造出多少了?”
工部尚书现在提起这事还有些兴奋:“已经造出百余台,各地州县仿制的不下千台,另有鲁地研制‘蒸汽机’的孟乡公,已经将二者联合为一,预计入冬时候,便可建造一座‘蒸汽机’织布的工坊,所在州县的百姓,都可买到物美价廉的棉布了!”
众臣皆向易申庆贺,称赞易申是明君。先是甜薯地薯丰收,又是棉布大量生产,百姓丰衣足食指日可待,这样还不是明君,那什么是明君?
易申欣慰地:“江南有孙乡君一人,便能使无数人穿上新衣,可见女子的智慧不可视。若在各州县兴办女学,想来不出十年,孙乡君这样的女子便会越来越多,早晚便可入朝为官,为朕分忧了!”
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
句实话,大安的官员,自认为对于女子的态度已经算宽容。毕竟他们的孩子生出来,总要母亲教导,所以大安的女子,识字的不在少数。
可是……入朝为官?
这……不合礼仪吧?
这个想法刚冒头,便被死死地按了下去:上一个在朝堂上“不合礼仪”的人,已经被拖下去等着致仕了,没有人想做下一个。
但是女子入朝为官?这事儿真的可以吗?
右都御史左看右看,见礼部左侍郎不话,他是言官之首,硬着头皮站了出来:“望陛下深思,若女子入朝为官,何人生儿育女,教养子孙?若此事一开,以后阴阳颠倒,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易申大怒:“大胆!竟敢用无人生儿育女内涵朕,把这人给朕赶出大殿!”
右都御史:“……”不是,陛下,你不能这么不讲道理啊!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抗议,就被金甲武士拖了出去。
易申余怒未消:“还有谁!还有谁对朕没给大安皇室生出孩子有意见?太宗到太上皇已经六代单传,孩子少的又不是朕一个人,你们凭什么只骂朕一个?是觉得朕是女子,所以柔弱可欺吗?——皇爷爷啊,您睁开眼看看吧,您的孙女已经被欺负成什么样了?她才十九岁啊,十九岁没生孩子的妇人这么多,他们为什么单单骂朕一个?朕活不下去了,皇爷爷,朕来见你了……”
易申着,便提着龙袍往后殿走,一边走一边哭:“朕要去太庙告状!”
满朝文武槽多无口,又不敢骂易申。倒不是他们不敢骂皇帝,大安建朝以来,骂皇帝的人多的是,因为骂皇帝被的也多的是,他们个个以此为荣呢。
但是易申太不按常理出牌了,话没两句,就开始往他们头上扣黑锅,还越扣越大,每一口都那么黑那么圆。被扣黑锅他们倒也不是那么怕,但是易申她武力值太高了啊!北夷那俩国王就是前车之鉴,现在朝堂上面,就连武官都不敢和易申大声,更别提那些文官了。
因言获罪,被拖到午门外面杖刑是荣耀,但若是在大殿上面被皇帝痛扁一顿……
这个真不怎么光彩。
百官只能纷纷跪倒,口呼“不敢”。
易申停住脚步:“你们连朕不生孩子都敢嫌弃,还有你们不敢做的事?”
大长公主驸马凉凉地:“右都御史家里一个老婆十二个妾,现在一大把年纪了,只生出一儿一女,儿子还没弱冠。他自己都生不出孩子,居然敢内涵陛下生不出孩子,我呸,他哪来的脸?”
他左右看看,又盯住礼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儿子倒是不少,但是孙子呢?你那么多儿子,怎么一个孙子都生不出来?刚出去的礼部尚书倒是有几个孙子,但是一个比一个纨绔,估计到下一代也不怎么样了——我就不明白了,若是女子能做官,你们这些子孙不肖的人,也能多个家族兴盛的路子,做什么这么反对?”
齐兴伯对朝臣们如此迅速地服软有些不满:“……就是!你们是不是怕以后女子当官了,就没你们这些废物什么事儿了?笑死,你们现在也没什么功绩吧?不如现在回家好好教女儿,等陛下有了女儿,或许可以当个太女伴读,对你们有什么坏处吗?”
易申对这两个力挺自己的长辈投去感激的目光,却见二人挺胸抬头,洋洋得意地看着他们的同僚,根本没给她半个眼神。
易申:“……”算了,大不了下次大长公主来催婚的时候,她少怼两句,不定公主们回家之后就能少骂驸马几句,也算是她感谢这几个长辈了。
此后易申再出兴建女学的事,便没人再提出反对了。
只有工部尚书提出异议,要求女学之中多教授一些制造“新奇玩意儿”的课程。
对此他非常理直气壮:“孙乡君是女子,臣听孟乡公制出‘蒸汽机’,其中也不少他妻子的相助,可见女子在制机器这方面,比男子强上几分,既然陛下是为大安兴盛兴建女学,怎可舍本逐末?所以必须增加‘机器制造’的课业。”
易申沉默了几秒钟,欣然应允。
她不知道工部尚书提出这个有没有更深层的意图,或许他真的为了工部未来的发展,也或许他只是觉得若女子都去当工匠,以后会少些人进朝堂与男子争夺官位。
易申忍不住想起前世高考的时候,老师们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女生不适合学工科……
十二道旒珠遮住了她的面容,也遮住了她的笑意。
既然朝中已经有人提出这个,那么至少在她当朝为帝的时候,再也不会有“女子不适合工科”这种法的出现。
皇帝有令,兴建女学之事推广得很快。
此前大安各地也有零零散散的女学,学生很少,教授的课程也很少,大体上相当于扫盲班的性质。
而此次兴建女学,课程便多得多了。
史学、文学、巧技学,以及刚刚从西洋传进来的格物学与质理学等等,足有七八门课程。
而在工部尚书那一番“女子比男子更适合制机器”的话流传出来之后,国子监里一片哗然。
“工部尚书他不是男人吗?怎么能出这样的话?”
“就是,漠西那人制出轧棉机与纺纱机,他不是男子吗,怎么可以男子不适合做机器?”
“陛下呢,陛下也这么觉得吗?”
——有人这样了以后,顿时被旁边的人嗤之以鼻:“陛下是女子,陛下怎么会反对这话?”
“但陛下是能捉住北夷两个国王的勇士,寻常女子怎可与陛下相提并论?”
众人争吵不休之时,新上任的国子监祭酒走过来斥责:“这是学堂,不是菜场!你们想吵架出去吵!”
有人不服气:“工部尚书凭什么我们不如女子?”
国子监祭酒很不耐烦:“不想被这话,你倒是自己去造个机器啊?做又不肯做,废话又这么多——陛下看重的是能做实事的人,你们在这里吵一百年,陛下都不会多看你们一眼!”
那人更不服气了:“国子监又不教我们做机器,我哪里会做?”
于是国子监的学子们联名上书,要求易申在男子学堂里,也要教授与女子学堂相同的课业,并强烈要求男子与女子一同考试,他们要以此证明,男子绝不比女子差!
易申看到这封联名信的时候,惊得差点从龙椅上掉下去:
还有这种好事?
她还没来得及改变更多,这些好胜心无比强烈的国子监学生,就自发自觉地把路给她铺好了?
真是朕的好子民啊!
易申非常感动,然后表示,她要顺应学子之意。今年的恩科已过,便从三年之后开始,科举除了原本的文科、武科之外,增加史科、工科、洋学科等数门课程,且女子与男子皆可参与。
国子监的学生心满意足。可以预见到未来的易申笑而不语。
不知等到几十年之后,大批女子在科考之中碾压男子,朝堂之中女官多于男官的时候,这些男学生会不会后悔。
毕竟女子可是在各种不平等的考试规则下,都能全方位碾压男子的存在啊!
——除非录取官偏心,搞出什么“男学员降分录取”的骚操作。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有易申在,谁敢搞这种幺蛾子,她就先把人个半身不遂,然后去哭太庙。
只是有一点让她不太开心的事情,就是三公九卿的内阁章程,至今也没个准信儿。
易申数次催促,催得傅司徒偷偷到崇安殿跟她悄悄话。
“陛下,”傅司徒语重心长地,“这是分权之事,陛下要不要问问太上皇的意思?”
易申摸摸袖子里,安兴帝送回来的信,从头到尾回忆一遍,觉得没什么敏|感话题,就拿出来递给傅司徒:“傅大人看吧,父皇也支持的。”
安兴帝前几个月都在江南,直到江南开始梅雨,而他带的侍卫太少,烘干衣服不及时,让他的衣服发了霉,安兴帝顿时不乐意了,当即带上人,往漠西去了,是那边气候干燥,能晾的干衣服。
在继位之前,易申便向他试探过关于建立内阁的事情,安兴帝当时就没有意见。易申继位之后,又问过几次,安兴帝被问得不耐烦,直接回信,严厉地斥责她这种意图把脏活累活推给已经退位的老父亲,使得老父亲无法安度晚年的行为。不过他也知道三公九卿们推三阻四的态度,回信之中对易申的构想表示了赞许。
“自太|祖建朝,已有一百九十载,如今西洋之人眈眈于外,附属之国不安于内,而百姓已逾万万之数,国事日渐增多,若只倚仗于皇帝一人,不可为也。汝等臣工切记以陛下|身体为念,当主动分担重任,勿使其少年殚精竭虑,致使子嗣衰败,重蹈朕之覆辙也。”
见了安兴帝的信,傅司徒热泪盈眶:“老臣对不起太上皇啊!”他擦着眼泪对易申道:“当年太上皇少年登基,朝事甚多,又被朝臣催促子嗣之事,太上皇一个月有三十天要去宫妃处歇息,遇到月还要欠一天,若非如此,也不会在二公主之后就再无子息。老臣现在还如此不体恤陛下,真是……愧为人臣!”
傅司徒老泪纵横地走出崇安殿,回去就跟其他两公九卿五部尚书你们不要磨洋工了,陛下也不容易的,咱们早点建起内阁,也好为陛下分忧。
其他人:????
为什么傅司徒去和陛下见了一面,回来就叛变了?这合理吗?
太尉是最先一个接受事实的,毕竟他和易申交往最早,见过易申没理搅三分的样子,这回她有理,还不出十分?
太尉叹着气:“对啊,陛下也不容易的——兵部尚书,辛驸马那里怎么还没点进展?我月初去看,他身上一点也不壮实,反而似乎瘦了几分,你到底怎么做的事?”
兵部尚书不服气:“你给陛下挑的千户,一个壮实的都没有,辛家那子才练武大半年,哪能这么快就长壮?”他着又有些愁眉不展:“难处确实还是有的,陛下让他麻衣粗食,我只能给他吃点鸡卵。可大约是吃太多了,那子现在一个也不肯吃,硬塞下去他还要吐出来——太尉,咱们真的不能偷偷给他吃点好的吗?”
太尉也为难。他对傅司徒:“司徒大人能不能再去问问陛下,辛永文为国祈福也这么久了,麻衣没有问题,能不能让他多吃点肉啊?”
傅司徒咬咬牙:“这点事也要出去让陛下忧心——咱们赶紧把内阁建起来,到时候你每天给他吃三只烤鸭都没人管!”
三公之中倒戈了两个,剩下一个司空独木难支,很快也被服。
三公的意见达成一致,九卿和五部尚书就很好解决了。
半个月后,众人将初步章程交给易申。
一是三公九卿与六部尚书入内阁,凡事需六成以上阁员赞许方可施行;二是六部左右侍郎,以及朝中勋贵入外阁,对内阁的决议有质疑权,若有半数以上质疑,此时便需交由皇帝裁决。
易申看着这薄薄的一本折子,差点把茶水喷出来:“你们就商量出来这个?”她记得前世某个国家的权利法案,足足有十几条章程呢,到了大安这里,为什么这么简明扼要?
易申把人赶走,在内殿冥思苦想了整整三天,才勉强从记忆深处翻出几条内容,删删补补地加上了去。
这次内阁没有再反对,很快采纳易申所述的几条内容,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负责,修订《大安律》。
易申对此表示满意——等到内阁外阁彻底接管朝政,她就终于可以稍微歇歇了。她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人,让她批一天奏折,她觉得很新鲜,批一个礼拜她也能忍。
但是全年无休每天七个时辰批奏折……
她在现代的时候还只是996呢,到了古代为什么工作时间还变长了??
修订律法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直到过年前,皇帝封笔的时候,易申才终于享受到放假的感觉。
她先是去和慈宫见两位太妃,亲切地表示她这一年来忙于朝政,没时间来和她们唠家常,真是太失礼了。
贵太妃比较端庄,笑着没话,贤太妃就抢在她前面开口了:“陛下莫要这样的话——只是姝姝过完年也有十三岁了,我对京中的年轻人也不了解,陛下对她的婚事有什么考虑吗?”
易申倒吸一口冷气:易姝才十三岁,贤太妃就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了?这也太早了吧?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开始找,如果她和驸马感情好,不定等到及笄就出降,二十岁之前就生个娃,这样她就可以立易姝做皇太妹——她有孩子嘛,朝臣们想来不会反对……的吧?
易申等到长辈公主们进宫祝贺她新年安好的时候,便提起了易姝的婚事。
谁知大长公主满脸沉重地:“二公主才十三岁,陛下就知道为她相看人家——那陛下自己的事情呢?陛下的子嗣,关系到大安的国祚,这比二公主的婚事更加重要啊!”
易申没好意思,她根本不想生孩子,只想抢二公主的孩子。
面对这一群长辈,她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长辈公主们非常不满,纷纷指责易申话不算。
“陛下此前还推年龄,故而不想生育,但过完年,陛下已年满二十,陛下怎可食言?”
易申涨红了脸:“十九!朕没过生日就是十九!女人的年龄,怎么能算虚岁呢?”
接下来,便是“美少女永远十六岁”这种没人听得懂的言论,公主们听得大皱眉头,又碍于马上过年,不能在这时候过于驳皇帝的面子,只能悻悻作罢。
等长辈公主们离去,易申把易姝叫来,问她对未来夫君有没有什么要求。
易姝不以为意:“我见的男人少,不了解什么样才是好的,阿姐看着好就行,反正我不满意就换一个。”
易申流下了嫉妒的泪水。
——统子出来挨!凭什么她就得和一个不喜欢的人一生一世?她只是想要一份属于自己的真挚爱情,她有什么错?
一定都是系统的错!
易申擦干眼泪,安慰易姝几句,然后亲自去找贤太妃,把易姝的意思了。
贤太妃也流下了嫉妒的泪水:“呜呜,我也想不满意换一个可以吗?”
易申看着同样因嫉妒而面目全非的贤太妃,含泪道:“那你得问我爹,这事我做不了主。”她倒是想满足贤太妃这个的愿望,但是现在还做不到。
贤太妃猛地拍了拍脑袋:“唉,是我的错,我又忘了太上皇还活着了——那陛下,等太上皇归西,我能改嫁吗?”
易申:“……太妃啊,这话你对朕也就算了,千万别让别人听到,会出事的。”
贤太妃擦着眼泪:“我知道,我又不傻。”
易申:“……”可我觉得你现在,真的有点傻。
但凡换个人,就算不是皇帝吧,你在她面前咒她爹死,她能乐意吗?
——唉,也只有朕这样善良的人,才可以当没听见吧。
过年的时候,安兴帝终于浪够了,回到京城。
易申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
安兴帝一件这个场面,当时脸色大变,把易申拉到一旁问:“阿申啊,你不是又搞出什么事情,想推到朕头上吧?朕跟你,门儿都没有!”
易申:“……没有的事,我就是想阿爹了,所以出来迎迎。”
安兴帝表示不信:“你不是每天批六个时辰的折子,批完折子就累得只想睡觉?还有时间想朕?你这么闲?”
易申大惊:“什么?阿爹只需要批六个时辰的折子?那我为什么要七个时辰?”
安兴帝想了想:“谁让你不纳后宫了?但凡你有几个男妃,你就可以少批一个时辰的折子,去后宫玩了。”
易申:???她只是出城迎个爹,怎么都能扭曲到催生的话题上?
不生,再见!
好在过完年之后,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把修订好的《大安律》交上来了。看着大理寺和刑部众官员几乎要凹陷下去的黑眼圈,易申难得地表扬了他们几句。
几天之后,易申审阅完毕,提笔将《大安律》更名为《大安黎庶公法》,交还给内阁,让他们发行下去。
新法的施行需要一段过渡的时间,需要一个让官员们和百姓慢慢接受的时间。
——除了辛向山和辛文氏之外。他们没有过渡的时间。
辛家搬到京城外,守着几亩地和辛永文每个月吟诗作赋得的赏钱过日子,但辛向山和辛文氏还得继续抄《大安律》。
好在现在没人要求他们的进度,特别是在辛文氏自尽过一次的情况下,所以他们三天抄书两天陪孙女玩耍,抄完了还有人把书收走,按照抄写质量给他们酬金,日子倒也过的挺自在。
他们现在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几亩地租给别人种,收的地租也不多,辛永文那边,但凡哪个月写的诗文陛下不满意,赏钱就会少很多;所以辛家两口子倒也不是经常偷懒。
然而过年之后,他们正在整理这一次抄好的《大安律》时,看守他们的侍卫过来,将一份《大安黎庶公法》交给他们,然后通知他们,《大安律》作废了,他们抄完的那一份,拿不到钱了。
辛家夫妻抱头痛哭。
哭完了,辛向山提着烧火棍就冲出去,狠狠地抽了辛永文一顿。
“让你抓不住陛下的心,让你这么弱不得陛下喜欢!你这个月的诗敢写不好,老子抽死你!”
辛永文现在虽然仍没练出肌肉,但反应速度大有进步,辛向山十下里有六七下是挨不着他的。
侍卫们望着他们的背影感慨道:“他们父子俩感情真好啊——我爹都好多年没过我了。”
“……是啊。”
大安朝有了内阁外阁,又有了《公法》,易申自此便清闲许多,只需要批阅一些重要奏折,以及在一些重要节日出去巡游,努力地做一个合格的大安形象代言人。
只是宗室那些人还是在盯着她的肚子,恨不得她今天就怀孕,明天就能一胎三宝。
易申被他们盯得不胜其烦,反手就开始给易姝选驸马。
然后借选驸马的事情,指桑骂槐地骂朝臣。
“丁大人家里两个儿子,十八岁了都没考上秀才?朕的驸马十八岁都快中举了,你这么不会教儿子吗?”
“周大人的孙子十六岁了吧?朕听前几天刚纳了个通房?你是不想让孙子尚主,所以才搞这些幺蛾子吗?你放心,你孙子长得太丑,朕和皇妹都看不上。”
……
“伯爷的儿子多大了?十七?十七好啊,相看过了吗?哪天领来让朕看看?”易申几乎将家里有适龄儿孙的官员骂了个遍,最后点到齐兴伯头上了。
莘瑶声提醒:“陛下,这个真不行,差辈分了!”
易申迅速改口:“伯爷的大孙子相看过人家了吗?”
齐兴伯觉得很无辜:“陛下,臣的重孙都快抓周了,臣家里没有适龄的少年。”
易申脸色阴沉:“伯爷是嫌弃朕的皇妹,所以提前让孙子成婚了吗?”
齐兴伯左看右看,大长公主驸马和两国大长公主驸马一个个低着头,生怕惹祸上身,都不肯帮他话,索性把话挑明了:“陛下这事儿做的不地道,又不是老臣催促陛下生孩子,是那群不着调的人催促,和老臣没关系啊!”
旁边一群“不着调”的朝臣:“……”
齐兴伯装作没看见,继续:“陛下方才十九岁,太宗至今,所有皇嗣都是二十多岁的后妃所生,可见女子二十岁前身体孱弱,不适合诞育皇嗣,陛下有自己的考虑,你们这群人议论什么?”
易申这才回嗔作喜:“伯爷的对,朕也这么想。”
散朝之后,齐兴伯被一群朝臣围住,意欲群起而攻之,但齐兴伯是武将,能以一敌十,且还有其他宗室相帮,最终全身而退。
但易申知道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作为皇帝,她想得到生育自由,就必须先立一个皇嗣出来。
易清淑那边是不用想了。易申虽然没有因为易建章牵连她,但易清淑就是一口咬定辅郡王一脉并非太|祖血脉,无权继承皇位。易申几次试探都以失败告终,只能随她去了。
易清淑不行,但是易姝可以啊!
姑娘十一岁,正是建立三观的好年龄。她和易申都是安兴帝血脉,易申当了皇帝威风八面,姑娘难道能不羡慕?
易申觉得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蛊惑(划掉),经过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姑娘肯定能够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
等到嘉懿二年,易申觉得潜移默化得差不多了,便装作不经意地,向易姝提起立她为皇太妹的事情。
本以为水到渠成的事情,谁知易姝断然拒绝。
易申纳闷:“你做朕的皇太妹,以后是可以当皇帝的,阿姝何故不应?”
易姝不假思索地:“阿姐莫要坑我。阿姐当公主的时候多么自在快活,想去江南就去江南,想去炸洋人的渔船就去炸渔船,想去北夷人就去北夷人,可是现在呢?阿姐已经多久没出过京城了?”
她看看易申的脸色,同情地:“阿姐以前风华绝代倾国倾城,现在呢?黑眼圈都累出来了,还瘦了两斤,可见当皇帝吃不香睡不好,是个挨累的活计,绝非什么好事。”
易申试图改变姑娘的观点:“当皇帝之后可以纳宫妃,你喜欢哪个美男子,都可以让他进宫陪你。”
易姝纳闷道:“难道现在就不可以?我当公主难道就不能养面首?阿姐会因为我养面首惩治我吗?”
易申:“……那当然是不能的。”
易姝理所当然地:“这不就结了?我现在喜欢哪个美男子,难道他还会拒绝我?伺候我高兴了,不定我还会向阿姐举荐他,给他个御前露脸的机会,这不必当宫妃好多了?”
易申垂死挣扎:“阿姝就没有什么,只有当了皇帝才能去做的事情?我不信。”
易姝闻言陷入沉思,半晌之后犹豫到:“当皇帝之后才能去做的事?这个我没有,但我有当了皇帝之后就绝对做不到的事。”
易申诧异:“还有这种事情?怎么可能?”
易姝叹了口气:“父皇在外面玩的开心,哪里还记得我母妃呢?我母妃几次跟我了,等我建了公主府,她就跟着我出宫去,到时候她也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啦!”
易申:“……”这还真是。
如果易姝是公主,贤太妃可以跟着她出宫建府。但如果易姝当上皇太妹,以后再当上皇帝……
那贤太妃就是太后了,以后再也别想光明正大地出去玩儿了。
——唉,这可恶的封建社会!为什么太上皇可以满大安地浪,而太上皇妃却只能被关在宫里,哪里也去不成!
易申的思路一旦往这里偏离,就久久地没有回去。
转瞬之间,她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在大安境内推广一夫一妻制度,这样一来,女子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不过想想就算了。不能太急——
等上几十年,等到辛永文死了,她的任务圆满完成,她也从大安鞠躬谢幕,大安将在未来的几代皇帝治下的时候,传扬她和辛永文绝美的爱情故事。
而等到那个时候,第一代接受高级教育的女子估计连孙子都有了,等到那个时候,后人们再推行一夫一妻,受到的阻力将会更,也更加不容易遭到反弹。
易申叹了口气,将“一夫一妻”这个略有些超前的想法按回心里,对易姝:“阿姝不当皇太妹也可以,阿姐看不上辛永文,又不想改换他人伤了父皇的好意,所以我不想要孩子。等阿姝生了孩子,可否过继给我一个?阿姝与我血脉至亲,这点事可不能不帮吧?”
易姝慎重地问:“如果过继我的孩子,那叫什么?”
易申满头雾水:“当然叫太子太女。”——总不能叫皇太外甥、皇太外甥女吧?
易姝松了口气,一口应下:“没问题,等我生了女儿,就给阿姐送进宫来。”
易申注意到她只了“女儿”,奇怪地问道:“那万一生了儿子呢?”
易姝理所当然地:“当然是随便封个爵位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去。”
易申好奇:“为何如此?”
易姝嗤笑一声:“阿姐不知道,有些男人机灵着呢。万一我生个儿子当上太子,他以后还不得当上皇帝?男人又开始当皇帝,那阿姐之前所兴建的女学,选入朝中的女官,还能坚持几年?”
“再者我儿子当了皇帝,他会不会想要认爹?等他认了爹,我的那些个面首怎么办?他是不是还要写个罪己诏,母亲荒淫无道,向天下谢个罪?与其看着他不让他做这些事,不如直接选个女儿。女儿是娘的棉袄,不会做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
易申深以为然,只是有一点忧虑:“若你生了几个都是儿子呢?”
易姝面露凶光:“那我就冲进清源县主府,抢她的女儿去当太女!”
易申听她在这时候提起易清淑,心里一动,状似无意地问道:“你和清源关系不错?”
易姝毫不在意地:“当然,要不是她,我怎么知道阿姐当皇帝这么累?也是她告诉我,皇太妹这个词不好听,叫我千万不要答应阿姐的话去当太妹。”
易申:????
易清淑你怎么回事,不帮姐姐干活也就算了,还拆姐姐的台?
岂有此理!!!
于是第二天,传旨官到清源县主府宣读圣旨——
清源县主易清淑在海城、漠北之役中屡立战功,今加封为清源郡王,入国子监,令其教诲生员,为大安培养人才。
易清淑:????
为什么她老老实实地在家藏了几个月,只是偶尔接待一下上门的二公主,姐妹俩叙一番,就会被塞过来这种累活?
谁能告诉她,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