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二十三(下) 就逃出六娘屋子……

A+A-

    叶玉杏并不在意, 就坐在了四娘身后,把下巴放在她肩膀上,侧着头笑道, “这正好, 我的钱早就枯了,你来换了我, 当真救我一命呢。四娘别话,好好拿牌。”

    二娘认真看牌,没管这俩人机锋。

    倒是王妃,“我乏了,六娘你坐我这里替我。”

    二娘瞥了一眼六娘, 也放了牌站了起来,“我 * 也不玩了。”罢,就服侍王妃进屋喝茶歇息。

    四个人一下子去了俩,四娘先不高兴,把牌往牌桌上一惯, “我才赢了, 你们就不来!没意思!”

    “久赌必输!王妃都歇了, 你还赌什么, 与我话去。”叶玉杏于是拉着她也走了。

    转眼之间,牌桌只有苏氏一人。

    她温声安排, 叫人把牌收拾好, 一点也不生气似的。

    刘象此去沧州, 都是船来船往,来回路上约有十天。

    他一回来,就好似成了忠臣,口口不离为国尽忠, 要做个忠臣义士,甚至还敢对孙正,要带兵北上围剿造反的贼子。

    孙正却不言语,凭他一腔热血,过不了几天自己就会怂了。

    刘象这样回到内院,又对越氏了一遍精忠报国的血性之语。

    越氏服侍他洗漱更衣,然后吃了晚饭,只是疑问,“这一路北上,大兵过境得花不少银子吧?”

    又是只关心花钱!

    刘象顿时觉得无趣,撇下了越氏,去找会听话会话的六娘。

    谁知才走到那院子,一时忘了七娘的本事,猛不防就被七娘扯去了她的屋子。

    七娘一时得势,次日送走了王爷,睡到了晌午才起来,吃吃玩玩,挑选今晚的薄纱衣裳,眼看日头西斜,十分得意的叫人去东院,要把那三个弹唱的丫头喊来,要她们立刻就过来,等会王爷来了,叫她们为王爷弹唱助兴。

    谁知红去了空手而返,跪在地上怯生生,“那三个丫头都没时间。什么奉了王妃的命,要为王爷生辰准备曲子练习,不得闲来这边。”

    “放屁!王爷生辰在四月初,现在是几月了,敢拿这谎话来发老娘!定是那没名分的苏氏搞的鬼!”七娘大怒,冲去东院骂人。

    恰好刘象从外头进来,在王妃屋里被留下,与他起了生辰开宴的事儿。

    孙正替鲁王出了个主意,把他的生辰改了改,改了个绝好日子,而鲁王自己的生辰,因事关大人安危,未免被人拿来作乱,就此潜藏不用。

    苏氏在旁侍奉王妃,此时她留在东院的丫头哭啼啼走来,见着王爷在,吓得不敢吱声,立在门口 * ,使劲抹眼泪,偷偷给苏氏眼色。

    苏氏侍候王妃,见那丫头在那里做张做乔娇泣模样,便斥道,“不见王爷在此?这也是你哭的地方?快快退去!”

    刘象与王妃无什么话,见着那个丫头哭得憋红了脸,倒是有几分颜色,就叫人进来,“过来,你是那个院子里的,怎么哭成这样了,有人欺负你?”

    那丫头是苏氏家里带来的,闻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梨花带雨掩面哭诉道,“是七娘不忿丫头不听使唤,竟在东院里大出手,连我们娘屋里看门的两个婢女都吃了一顿好。”

    刘象听见七娘又骂人,没听出来那丫鬟嘴里的潜台词,只觉得天赐良机,与王妃了一句,“你都瞧着办,我信你。”

    罢,他就大步流星往六娘那里走。

    经过东院大门,听见里面七娘气势如虹的怒吼,刘象心翼翼挪着脚步,待院子大门看不见了,撒腿就跑,一口气跑进了六娘那边的月亮门,连声吩咐人把这月亮门上锁。

    叶玉杏开着窗户乘凉,眼见着讨命鬼这厮来了,只能暗骂七娘无能。

    刘象再把自己一番宏图壮志给了六娘,信誓旦旦拍着胸脯道,“陛下虽然年纪,但见识绝对在本王之上,那的话,本王一辈子都没听过,只可惜贼人作乱,叫人当道!

    唉呀,待过几日本王北上,杀他一番,把那什么贼首杀光,救回京城,再把陛下迎了回去,本王之功就是必须留在青史上的!往后咱们刘家就要大富大贵了!”

    叶玉杏用瓜子皮洒在他身上,啐道,“你怎么这么傻,那个揭竿的马三元都知道占着京城做皇帝,你怎么就那么点出息?!”

    这一句话如同惊天大雷,把个心思单纯的刘象吓得半晌不出话,甚至忘了用手捂住她的嘴巴。

    看着刘象呆呆蠢蠢的模样,叶玉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傻子!”

    待他从震惊中走出来,他心里一片焦乱,一丝丝风月也提不起,嘴里胡乱了句“妇人之见”“不与你理论”,带着一脸的惶恐,捂着吓得砰砰跳的胸口,就逃出六娘屋子,逃去了外院。

    这 * 里刘象逃走,半路遇到了骂人回来的七娘。

    七娘还没把人拦下,刘象就浑身生人勿进的气势,一卷风的走不见了。

    这情形传到正院里,苏氏担心道,“莫不是七娘惹了王爷?倒是我没有约束好下人,惹了七娘不高兴。王妃可要去劝一劝王爷?”

    王妃听着就烦,“要去你去,我才懒得理他。”

    苏氏与二娘服侍了王妃睡觉,两人没有话,各自散了。

    回到东院,苏氏叫自己的丫鬟在煮茶的炉子上熬了甜粥,自己在屋里精心扮,穿上夜行的黑衣斗篷,将粥装在玲珑的食盒里,带着丫鬟伴夜出行,一路无声走到了外院门首。

    那门首看门的瞧见是内院娘子,抬手就拦了,“王爷有令,谁人不经通传,不能入内。”

    那苏氏服侍王妃时日已久,手里早就有王妃的帖子,此时拿出来叫厮看,“奉王妃之名,来与王爷传话。烦请通禀。”

    厮对着灯一看,看清楚的确是王妃的帖子,立刻换了一副表情,飞快跑进去禀报。

    宝福儿听此事,一时心计起来,做主叫人把苏氏放了进去,他自己却溜去内院,寻六娘禀报这个消息,邀宠讨要红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