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三十七章(下) 原来这些人还真的有……

A+A-

    刘象那厮走后, 叶玉杏拥着被子仍旧躺着,看来苏山倒是没有卖了她来讨好王爷。

    不过她仍然“病了”七八日,一心一意煎药养病。

    这些日子, 刘象与苏山两个人再也不遮遮掩掩, 满府里人人都知道苏家姐弟俩宠冠鲁王府,敢怒不敢言。

    叶玉杏病中时, 苏氏与别的妾室一样,都送来了不少礼物。

    思来想去,她把查检之重任,交给了金钗,并对金钗提醒了一句, “若有夹带,千万寻出来,以免惹祸。”

    王爷因侧妃生病是下人往她身上泼水的缘故,把个宴饮所在“流觞亭”所有的下人全都发作了一通。 *

    此事之后,侧妃才隐隐告诉了她一句“的确有人趁机害她”。

    金钗知道当日侧妃遭遇之事, 简直是又气又愧, 跪在侧妃前扇了自己许多巴掌。

    因为她被人使了调虎离山之计, 没能及时与侧妃一处, 结果让人趁危,金钗满心怨恨自己无能, 此时她奉侧妃之命查验起那些人送来的许多东西来, 分外较真。

    叶玉杏不怕告诉她, 也是存了试探这丫头的意思。

    幸而金钗靠得住。

    若是靠不住,她“被人所害”的话一旦传出去,不论传到谁的耳朵里,她只消解释本来听得锣鼓喧天脑仁疼, 又被人失手洒了一身的茶水,回来就吹了风生病。

    这难道不是害人?

    幸而金钗忠心,她不负重托,将那些礼物查了个底朝天。

    然而其中并无苏山夹带,他是大大方方送来了礼物。

    听苏山还在府里住着,叶玉杏总觉得不自在不爽利。

    只有雷爆了,才能叫她睡得安稳,怎么叫他继续作死才好呢。

    金钗这日又在侧妃的嘀咕下,把整个三进的院子查抄了一遍,连丫鬟、粗使婆子的屋里都不放过,甚至她的箱笼,都当众反复翻开来查检。

    四娘来探病了好几回,见她这边整日风尘仆仆的收拾院子,笑她道,“只是洒扫熏香除秽有什么用?咱们几个,就数你多灾多病,该去庙里拜一拜菩萨的。

    我看二娘得对,指不定就是吴氏给菩萨念经的时候,偷偷骂了你,才叫你总是吃亏。”

    叶玉杏苦笑,“我拦得住吴氏拦得住菩萨?当真我不为神佛所容,就不该活在这世上了。”

    言下之意,她既然好端端活着,那些神佛便是对她另眼相看。

    毕竟克死那么多人。

    可惜四娘没明白,还附和了两句,“那你更应该去拜一拜的。”

    叶玉杏心中了悟,笑而不语,不接这茬。

    过了一日四娘又来,笑吟吟是带着王妃的好意来看她,“原本昨日就该的。可我闲着也是闲着,假如昨日就把王妃的话带到了,今日还有什么借口来?”

    叶玉杏笑得无力,似有似无把个四娘怼了一回,“偏你油嘴滑舌,我要是王爷,必定爱死你这张嘴儿呢。可惜我不领你这个情,你来扰我,我不得清静呢。”

    四娘暗中观察,见她神色并不异常,看来不是和苏氏弟弟鬼混假意称病,笑两句就走了。

    捱到第十日后,叶侧妃再次出山,从王妃那里开始,除了苏氏那里,其余一家一户全都走了一遍,感谢加回礼。

    在王妃院子里,她意外瞧见了二娘也来了,二娘欢天喜地地坐在郡主摇篮旁边,不敢抱只是远远看着,满脸的柔 * 情。

    家里已经有一个送去了行宫,虽不大见面,可也就在王府旁边,不远不近,二娘心里稳稳有了依托。

    至于这个,孩子她姐姐去了那地方,王妃必不会叫这女儿再受苦楚。

    二娘被叶侧妃某日点醒一回,再不敢对孩子有想法,她身子好了,重新求了王妃,日日来王妃院里服侍。

    叶玉杏看了那母女两一眼,除了孩子不在她身边之外,她偶尔心里还挺羡慕二娘心有寄托的。

    王妃叫着叶侧妃一起来喝茶,见她总去看那边的二娘与郡主,叹道,“她命苦,不敢自己带孩子,生怕像从前一样保不住郡主。现在孩子过了百天,太医也郡主福大命大,我可算放了心。”

    算是解释为什么前三个月,二娘都不肯来正院。

    不是她这个王妃不允。

    叶玉杏笑笑,“王妃命中带着富贵两个字,定然能把郡主养的福福气气的。”

    在这里坐了一阵,她就推腰酸背痛,离开了。

    她走到了外面,正待要去四娘院子里答谢,却远远看见苏山从外书房那里进了内院。

    叶玉杏不动声色继续往前走,脚步微微加快。

    可那后生见着了叶侧妃,几乎是一路跑这过来,弓着身子怯怯笑着道,“请叶侧妃安。”

    他一边着,一边用眼睛去偷看侧妃娘娘。

    叶玉杏点了点头,与一群丫鬟婆子们往前走,并不搭理这个人。

    不知是凑巧还是怎样,每一回她出门,都能与这个苏山“巧遇”,这个后生倒没做出什么逾矩的事儿,只是巧合多了,难免有人三道四。

    一日金罗从外头回来,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见了谁都臭着一张脸,甩着帕子走到叶侧妃屋里。

    叶玉杏正在看书,原来齐王是个假文人,府里藏有许多书,许多都是新书,她每回都在王妃那里顺走不少,看懂的看不懂的,拿来发时间也好。

    总比傻坐着强,她的手不中用,连绣花针都拿不起呢。

    这儿见着金罗不痛快地站在那儿,要不,满面怒容。

    她就放下书,朝着金罗招手,“怎么了?谁招惹你了?”

    金罗坐在侧妃身边的凳子上,怒道,“一群碎嘴婆娘,整日里不好好办差,就会耍嘴皮子混账话!咱们不过是遇见了那个苏公子几回,侧妃您一回也没同那个烂人过话,不知怎么就被那群混账东西传得走了样子!”

    原来这些人还真的有后招。

    叶玉杏笑容淡了一些,“我倒是没注意这个,”她想了想,叫来金钗问,“咱们当真遇着苏公子许多回了?都是什么时候?真的容易惹人非议么?”

    金钗大约也听了一些风声,与金罗一样的不高兴,道,“三五次总有了。我看就是苏氏捣鬼,见不得侧妃好。”

    她好似猜到了点 * 什么,却不破。

    叶玉杏点头,重新拿起书,“也不是什么事儿。日后咱们少出门招摇就是了。”

    这时,四娘笑眯眯走进来,瞧见一屋子愁眉苦脸的,不禁讶异,“哎呦,这都怎么了?一个个丧气的,是你们主子没给你们发月例银子呢,还是侧妃娘娘生气你们不好好当差?”

    叶玉杏发了丫头们散了去,叫给四娘上了茶果之类,叹道,“不过是有人三道四,她们替我不值。我没什么,泥菩萨还被人好性儿呢,我这算什么。”

    四娘眼睛一闪,笑道,“我当是什么,这府里总有喜欢嚼舌根的,管他呢,——我才知道了个好事儿,就赶紧走来与你听!你听了一定喜欢。”

    “什么好事?”

    四娘吃了一口茶,捻着桌上的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笑道,“那不是二娘生郡主时,吴氏自诩一直为二娘念经有大功劳,她这几天好似春心萌动,在王妃屋里,念经时,她给菩萨许了愿,想要去庙里还愿。

    别人不怎么样,二娘听了,一力赞成,甚至自己也要随着去呢。这种事情上,王妃怎么可能不同意?自然就都去。消息还在正院里,我先来给你听。

    你去不去?”

    叶玉杏听是吴氏要兴风作浪,笑着看四娘,道,“不去。”

    四娘不高兴,用瓜子皮甩她身上,“你不去,一个人在府里做什么,不觉着无聊?!”

    “我又不是吴氏,怕什么春光误。”叶玉杏含笑摇头,总是不肯去。

    四娘看劝不动她,心中一番思量,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便笑,“反正我是要去的。”

    四娘在她这里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叶玉杏送走她,觉得十分可惜。

    她去不去都是一样。

    去了,那些人在庙里给她设伏,不去,他们也会在府里搞事儿。

    与其在不熟悉的地方,不如在府里叫她把这个事儿快刀斩乱麻的料理个干净。

    到了晚上,王妃那里就有问话的人来了,的与四娘大致无二,叶玉杏对来人,“我身子不适,就不去庙里了。咱们府里不是有个庵堂么?到了那日,我去庵堂上一炷香,也算全了对郡主的爱意。”

    那个庵堂就在吴氏院子后面,从前是齐王老娘礼佛的地方,因这个便利,那院子才给了吴氏。

    届时王妃不在家,府里人员少,若是苏山不去庙里,那刘象必定也不会去。

    她把天时地利都交给这群人,不怕他们不摆设计谋。

    果然到了出行那一日,王妃二娘等人走了不少,苏氏姐弟有了别的借口,留在府里,刘象恰好也有事情,临时没有跟着王妃一起去上香。

    叶玉杏带着磨得锃亮的簪子,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等着吉 * 时一到,就去庵里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