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朝暮千里伴君归(十)

A+A-

    夜幕初张,纤云淡抹。

    上弦的月挂在上扬的梢,才刚崭露头角时就被托得很高,常敏行吩咐人把帘吊起,坐在蒲团上翘首远瞻,从新月里像是看见了昔年的自己。

    他是个遗腹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常老爷子便在双屿之征中一战封了“神”。从常敏行初解人事时起,“爹”是祠堂前那座等身高的塑像,从眉到眼都透着与他十成十的相似。

    常老太爷广受闽地军民的爱戴,每天来塑像前顶礼膜拜的百姓络绎不绝,幽幽檀香气似是融浸在祠堂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中,同时也深深融浸在了常敏行的骨子里。

    常敏行望着那尊与自己模样极为肖似的塑像日日被人虔诚供奉,久而久之,他恍然有了错觉。

    爹是神佛,他亦然。

    即便后来,常敏行流于世俗地娶了妻、生了子,仍坚持以为自己身上是揣了点神性的。为此,他周贫济困、广结善缘,施援的人里除了生计艰难的渔民,还有被海禁令阻塞了去路的私商。

    常敏行做神做得一视同仁,也渐渐在千篇一律的溢美之词里失了意趣。

    直到三年前,新上任才两月的钦安县令登门拜访,自报姓名杨大勇。那人生就一副书生模样,五官精雕细琢似的分明,有点温文的气度在里面,虽不羸弱,却也未让常敏行瞧出哪里勇来。

    杨大勇跨过虚设的半级台阶,与常敏行齐眉并立——这还是头回有人敢平视自己的眼睛话。他那件粗麻布衫,补丁之上匝着补丁,针脚却都缝得周密,一根线头也没有露出来。常敏行这些年见过不少穿布衣的穷苦人,他们为求接济而来,恨不能把最褴褛的一面曝给自己看,几曾见过这样体面的穷苦人。

    杨大勇直言“闽地百姓苦海禁久矣,倭患由此孳孽也”,然又不避讳地指出,常家在双屿营建走私港的行径实乃饮鸩止渴。

    “常家现今之举,不过是为海商私贩财货提供了便宜。商人攫利而百姓受穷,更有无数军中蠹虫闻风逐臭,一心牵涉走私营生,致使操练废弛,更有甚者与贼沆瀣,如何能够同心拒敌。”

    这下常敏行可新鲜极了,他问杨大勇乱局当从何破解,对方声若清泉地道。

    “国门当敞,海防当固,拒恶纳善,无分贵贱。要将闽州建成天下大港,不止为巨商大贾开财路,更要为民生国祚兴通渠。如此,金汤对外可抵倭人刀兵,财货于内可安黎庶民心,内外兼清,则四海晏平。”

    常敏行还记得那天庭中落着雨,时缓时急。雨声把他修得像佛龛一样的宅院隔成了遐荒孤岛,他与人对谈其间,袍裾被雨水溅湿,由浅入深地洇染出真实。

    在那一刻,常敏行从神变成了人。

    两个人的辩论没有分出胜负,常敏行不肯放弃扶持大商、逼迫朝廷开港互市的念头,杨大勇也掷下豪言,终有一日会荡清双屿,不让这碗鸩酒衍变成祸害南洋的沉疴。

    西洋自鸣钟应时撞响,敲醒了常敏行漫行太虚的神识。他收回视线,停在面前的牌位上,心约是故人忌日将近的缘故,自己沉沦往事的次数愈发多了。

    这可大为不妙。

    “公子,公子!老爷已经安置了,您不能进去......”一直杳无音信的常毓忽至别院,他不许门上通传,是以中庭毫无防备,管家跟在后头急声劝,哪里又劝得住。

    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后,常毓霍然推开房门,不容常敏行出言质问,沉着脸先开了口:“爹,是真的吗?漕船被劫,那群工匠,还有双屿地下的火石。”

    常七在旁听得心尖一颤,连忙阻止:“公子,慎言呐。”

    常毓置若罔闻,自来白净的脸庞挣得微微发红。他是青青笋般的身高,亭亭玉似的长相,性格也同六月桃一样内里刚。

    常敏行最清楚这个儿子的脾性,挥了挥手,让常七带人出去,踱到常毓跟前,温声道:“毓儿,你在外流连数日不归家,一回来便有这么多的问题,教为父先答哪一件好?”

    常毓怔了怔,才想起自己沉迷浩繁卷帙,确有几日忘了家住何方。惭愧于此,眼底怒气散了些,但仍是明澄澄的,容不下半点污秽。

    常敏行叹了口气,答道:“是真的,毓儿所言种种,皆是为父所为。”

    常毓长睫忽眨几下,那明镜就似裂痕暗生,须臾伴着一声颤问,骤然碎成泪珠,颗颗迸溅:“爹,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啊?”

    常毓拉过蒲团,招手让儿子坐下,听他讲一桩横跨了三年之久的阴谋。

    从那天的会面之后,常敏行和杨大勇之间便订下了三年之约:三年期满,看是百无禁忌的私通贸易最先撞破海禁的桎梏,促使寇转为商,还是恩威并重的金瓯之策更快收聚民心,根治岛夷之患。

    在大晏朝奉“海禁”为圭臬、谈“开港”即色变的情势下,常敏行许久未经历这样有意思的赌约,许久未见过这样有意思的人。他告诉管家,往后杨大人再来,不必辛苦拾阶,他自倒屣相迎。

    可是这个赌约仅在三个月后就流为空谈。

    庆元四十七年春,新历三月,倭寇围城。时任钦安县令杨大勇率军死战不降,城中粮草告急,万般无奈之下,杨大勇只好背着众人向他求援。

    常敏行答应了,不止为未竟的赌约,更为眼前堪战的知己。

    可是常敏行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杨大勇手持常家令牌,往城外调运粮草的途中,淬满恶意的箭镞截然斩他于马下。

    那个将“大勇”之名内秀于心的年轻人,没有死在阵前,没有死在与自己的交锋中,他死于同僚的构陷,去时遍身都是狼藉。

    后来往乱葬岗去寻过他的人,除了杨大智,还有常敏行。

    也就是从那一眼开始,常敏行夹杂在佛性里的仅有的一丝人情泯然无存。他变成了垂眸不语的真佛,睥睨凡尘俗世里的悲欢,不为所动,此身亦无。

    庆元四十七年,新历三月又三,被用来诬陷杨大勇的布防图没有落入倭寇手中,是常敏行取出了当年双屿之征时常老太爷亲手勾画的那张,命令常七连夜送进敌营。

    听到这里,常毓惊得无以复加,瘦条条的身子起了冷战:“爹,是、是你。”

    “毓儿,你该知道倭患不是几个蕞尔夷作乱的事情,”常敏行手抚苍须,他其实才三十有七的年纪,却在钦安城破的那晚一夜白头,“人心如烂葛,曾有天真之辈试图拆解,结果却被拖进了万劫不复的烂泥沼。为父如今架明火焚之,是为了给宏愿廓清障碍,你怎么就不明白?”

    常毓忿然难平:“所以祖父,还有常家的列祖列宗,都是你眼中的阻碍吗?火引被点燃,他们也要跟着灰飞烟灭,爹,你怎么,你怎么敢!”

    须臾的沉默后,常敏行十指交握,置于身前,抬眼问道:“火引之事,你是从何知晓?”

    常七情知不好,赶在常敏行揭穿自己之前,直挺挺地跪倒在门外,拦住了他的去路:“老爷,倭人已经起了疑心,要对您和公子下手。常七自知罪该万死,您要杀要剐,也等过了今晚再啊——”

    常敏行没有给他继续忏悔的机会,当胸一剑,常七即刻痛得昏死过去。

    本该据守在丙炎楼的大半影卫,都被常七调往了内宅卫戍。常敏行带着人杀回祠堂时,屋内已是肉薄骨并,残尸枕藉。

    辽无极从普觉寺失手后,双眼俱盲,武功半废,通身所凭唯有一支笛,和驭蛊的本领。杀到现在,衔枚影卫多因没有防备,误中了蛊虫爪牙,待其回转神思,冷刃所指,招招剔骨剜肉。

    常敏行瞧着他怀中的螭龙纹青铜鼎炉,本该拈珠的手转了个空,倏尔捏紧骨节,“此刻抬手,我饶你一遭。这苦海,你肯回头就是岸。”

    辽无极后心连挨数下,手中提着砍伤自己的剑,闻声略偏了视线,却没有看常敏行,而是掠过他,转向了屋外常老爷子的青铜雕塑。

    “苦海无涯,能那般轻易登上的,还叫岸么。”

    分外刺耳的一声响,常敏行暗中绷紧的心弦倏地被划断,那割肉般的痛感丝丝入扣,蚕食尽他修行多年的理智。常敏行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斥袖无情地飞掷出一盏长明灯,直朝着辽无极的面门砸去。

    辽无极挥剑招架,但曾经斩动四方的手再也挽不出利落的剑花。剑锋偏了方寸,灯台撞得他倒仰,身侧的影卫伺机挑刀,鲨鱼皮甲被生生劈开,一尺长的伤口冒出大股鲜血。

    影卫还待再上,闻得四周异动,盲眼侠客艰难摸索到那支竹笛,丹田聚气。早前一场劫数,令他内力折损泰半,过去的两年里,玉非柔千金散尽,只为替他寻得恢复功力之法,虽有成,但与当年叱咤蓬莱的骑鲸少主相比,决然不可同日而语。

    衔枚无声,疾飞如风,但辽无极后跃之势更快。他立稳了身形,那行至穷途的一纵牵动了伤口,前心后背痛得麻痹,只剩下半臂的余力。抬眸,原本空洞洞的眼底风霜如磐,槊血荡袖震开一室青光。

    陡地,笛音激越扬出,声遏佛光煞气,神好魔也好,皆在原地仓皇掩耳。擒贼先擒王!辽无极倾尽最后一点精气,力贯剑身,他扑过去,潜蛟破水似的将常敏行狠狠一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常毓无暇踌躇,几乎立时跌进屋内,赤红着双眼张臂挡在常敏行面前:“爹——”

    许是这一声,让辽无极分辨出了来人,也挑动了那点敝帚自珍的窃喜和情肠。

    想到也许就在不久后,这世间也会有人这样唤自己,辽无极剑随意迟,眼底的风霜悄然褪去,漫上一股温流。仅仅弹指间,数柄薄刃劈头斩下。

    他的剑被震飞,竹笛在手中碎裂成数片,藏身不出的蛊虫嗅到了死亡的气息,纷纷弃暗他投,半途却被常敏行掀灯燃油,一把火烧得干净。

    辽无极伏地奄奄,肩上皮肉翻卷着,伤及了颈间动脉,青衫染血变成骇人的缁色。

    恍然间,他听见了封璘的声音,的似乎是“双屿暴动,私商竞相检举,常家罪行大白天下”,云云。

    辽无极终于松快下来,随即遗憾起自己未能出师双捷,见到兖王也没法敲成倍的竹杠。

    外部的缇骑列队疾行,很快堵住了所有的大门,封璘带着一队人马冲进来,被眼前肝髓涂地的惨相慑住。

    “辽无极......”封璘低低地喊。

    辽无极动一动薄唇,发不出声音,看口型的是“阿柔”。他微微翕张的眼睛似又聚起了一点光,如星子沉海,映亮了瞳仁深处的那个影。

    残枝筛遍霜月,转而又是东方初白。

    可辽无极闭上了眼,光已逝去,他也不会再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