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收获年

A+A-

    星辉随身听之所以会大火,一是和产品本身有关,二却是和广告代言人华少有关系了。

    对很多80后来,华少先是随身听,而后才是迷倒无数少女心的皇帝。到了九十年代,学校门口明星不粘胶贴纸上,还有刘华拿着随身听载歌载舞的身影。

    对夏明慧来,八五年真的是一个收获年。

    星辉随身听大火,街厂了个漂亮的翻身战,研城的电子企业不再是莺歌一家独大,街厂完全是成了新秀的感觉。

    只是到底街厂还是势弱,产品卖得再好,上面领导还是更重视莺歌。甚至还有轻工局的领导找上卢平,看似不经意地什么“有钱大家赚”之类的话。

    卢平过后寻思半天,反应过来,电话给夏明慧,觉得那是想让他们把随身听的生产技术给莺歌。

    夏明慧一听真是乐了。当初想买街厂时一再压钱,李厂长现在可是后悔了吧。

    不过他们街厂也不是吃素的,凭什么要把生产技术无偿送出去呢?

    卢平也深以为是,当着轻工局领导的面一再装傻,对方也不好再明。

    莺歌那边也就没再来街厂这个事儿,但很明显莺歌厂是卯了股劲,不到两个月,就研发出了莺歌随身听。

    毕竟有现成的产品摆在那,所谓的研发也不过是翻版复制。

    夏明慧听时,只是笑,却在莺歌电子厂的随身听上市两个星期后,一纸诉讼把莺歌告上了法庭。

    告的不是别的,自然是莺歌电了厂不能使用“随身听”三个字作为产品名称,不管是包装上印还是广告宣传,都不可以出现“随身听”三个字。

    一开始,李厂长气得直乐,大骂夏明慧想钱想疯了,可等律师了解情况之后,知道街厂把“随身听”三个字注册了,李厂长真是笑不出来了。

    谁能想到夏明慧会把“随身听”三个字也注册了呢?现在产品上市了,所有的包装盒还有宣传上都有“随身听”三个字,他甚至连央视的广告档期都定下了,只等广告拍完就播出。现在突然不能用“随身听”三个字,损失可是不。

    最重要的,他要怎么和那些采购商交代?为了抢市场,他可是没少给那些采购许诺好处,还许诺只要他们改从莺歌进随身听就提高回扣比例。

    “她早干嘛去了?”气得破口大骂,但骂完之后,李厂长也悟了。

    要是夏明慧在他们产品没上市之前就来讲这个事儿,他怎么着也得好好考虑清楚了再行事,那样厂里的损失肯定能控制到最低,哪像现在这样?

    “她是故意的,故意的!那个人!”

    气归气,这官司就在眼前,总不能不管了。

    请了轻工局的领导出面做中间人,李厂长亲自宴请夏明慧。

    夏明慧一直全程带笑,也不拒绝,但退步却是几乎没有。

    不上法庭可以,但损害他们街厂利益的事儿还是得算,钱要赔,包装要换,宣传要改……啥?想用我们“随身听”三个字?那可不成,注册的商品名,要是我随便答应了,我们厂里的工人都敢把我吃了。

    像油盐不浸的石头,夏明慧可是把李厂长恶心够呛,你不是硬气嘛,那还不和你谈了呢,就看法庭上怎么判?就不信了,还让你们垄断市场了。

    还真不是垄断市场,这叫知识产权好吧!

    一场官司了将近一个月,不只是研城被轰动,全国都震动了,甚至连港台、欧美都有报道,称这是华国第一宗“知识产权”案。

    官司最后判决正如夏明慧所想,还是莺歌败诉。

    判决赔偿原告十万元人民币,又禁用“随身听”作为包装、宣传所用,已经发出的包装一律追回,已经使用的宣传也要立刻撤消。

    虽然赔的钱不多,但这一场官司却实在是让莺歌伤了脸面,而且除了赔偿之外,其他损失也不少。

    最大的一笔就是央视广告的预付款,之前定下档期已经付了50的预付款,但因为官司,广告没拍完就被压了下来,自然不能再播映。违反合约,预付款自然是不能退还的,这笔钱莺歌厂就了水漂。

    也是李厂长这段时间太忙,厂办主任没通过李厂长直接就把事儿办了,等李厂长想起来已经晚了。气得额上青筋直跳,大骂混帐!就算是随身听的广告不能放,可是厂里其他产品的首先播出完全没问题啊!

    就这么傻乎乎地把那么好的档期丢了,还赔了一大笔钱,当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广告赔钱,包装重新回收,宣传撤消,又要应付闹上门来的商店采购,莺歌厂不想,都热闹得像集市了,就和之前街厂一模一样。

    也不能心不好,可街厂的工人们还真就是都抱了看热闹的心理,还有好些个下了班不回家睡大觉而是跑到莺歌厂门口看热闹的。

    夏明慧听时还真有点哭笑不得了。

    有了莺歌的例子,市场上还真没有哪个正经厂敢用“随身听”来做包装了。

    取而代之的是“微型录音机”,就和莺歌厂现在出的名字一样。

    倒也有假冒的“随身听”,不过这种通常属于三无产品,连厂家都没有写,街厂就是想告都没地儿告去,只能发出公告,让消费者认清防伪,不要贪便宜买到假货。

    等到八四年底时,街厂已经成了研城的第二号纳税大户。

    夏明慧也终于等到了机会,在开发区郊区拿了一块地,新的电子厂将在这里兴建,正如她的事业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八五年初,星辉电子厂奠基仪式上,新近去掉“副”字的轻工局李成文局长亲自剪彩,到了七月,电子厂建成,生产线也开始安装,到九月时,正式开始生产。

    这些自然都是后话,此时此刻,八四年的五月,黑灯瞎火,夏明慧面对几个满脸横肉的混混,紧张得捏了一手冷汗。

    她最近得罪什么人了?!怎么居然会有校外的混混来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