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古董

A+A-

    =====================

    杨筝别开脸, 陈念恩就就亲她脸颊,杨筝再转回去,陈念恩就啄她的唇。

    几个来回后,杨筝忍无可忍, 揪着陈念恩的领口, 把她拉了下来。

    陈念恩跌到杨筝怀里, 她干脆贴着杨筝的颈窝吻。这下杨筝整个人都僵了,她推也不是, 拉也不是,只能任陈念恩鱼肉。

    “别闹。”杨筝声音很轻,落在陈念恩耳朵里跟邀请差不多。

    陈念恩就这这个姿势, 隔着薄薄的睡衣撩拨她。杨筝推拒未遂,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反抗。

    她们有段日子没见了,陈念恩很想她,杨筝知道。

    思念藏在吻里, 爱意藏在每一声呢喃里。

    杨筝的指腹摩挲这陈念恩的肩膀,承受着,隐忍着。

    时间在指尖流逝, 夜色越发浓重,喧嚣的城市逐渐安静。

    陈念恩的鼻尖抵着杨筝的脸颊, 柔声道:“要去洗澡吗”

    杨筝真的累了,连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她翁声翁气地呢喃了一声,陈念恩也听懂了。

    杨筝明早还有课, 她往陈念恩的怀抱里缩了缩,困得睁不开眼睛。

    翌日七点, 杨筝摁了两个闹铃,往陈念恩的怀里滚了滚, 接着睡。

    彻底清醒过来已经到了八点了,杨筝奋力挣开陈念恩的怀抱,随手翻了套衣服就往盥洗间跑。

    不明所以的陈念恩看了眼杨筝匆忙的身影,揉了下头发,接着睡。

    直到杨筝回家,陈念恩还窝在被子里做白日梦。

    “陈念恩”杨筝捏着她的鼻子。

    陈念恩睡眼惺忪,她和杨筝对视了十几秒,表情有点迷糊。

    “早……”陈念恩声音哑哑的。

    “是中午好,现在快十一点了。”杨筝。

    陈念恩撑起身,睡袍往下落了些,露出白皙的肩膀。

    杨筝表情微变,下意识别了下脸,陈念恩捕捉到了她的表情。

    “都发展到见家长的程度了,杨教授还这么柳下惠啊。”

    “‘夤夜相偎,坐怀不乱’的才是柳下惠,你不要乱用典故。”杨筝正色道。

    “不解风情也可以用‘柳下惠’形容啊。”陈念恩把睡袍拉好。

    “怎么叫善解风情”

    “扑上来抱住我,然后……”陈念恩指着自己的唇。

    “油腻。”杨筝冷漠道。

    陈念恩洗漱完,站在卧室门口看杨筝卷被褥。

    “中午吃什么”陈念恩问。

    “去奶奶家吃饭,我过电话了。”杨筝答。

    陈念恩听了杨筝的话,又开了橱柜,挑衣服。

    “这身挺好的。”杨筝疑惑了。

    陈念恩今天白色连帽卫衣配牛仔裤,青春又靓丽,挺适合她的年龄的。杨筝觉得搭配得挺好,搞不懂陈念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够正式。”陈念恩挑中了件杨筝的大衣,驼色的,款式简约,很显气质。

    杨筝今天穿得很英伦风,亚麻色的衬衣配灰蓝色开衫,知性优雅。

    陈念恩换完衣服跟杨筝一起站在镜子前,这么一搭配,陈念恩显得成熟稳重多了,杨筝反而显得更年轻了。

    陈念恩满意地揽着杨筝的肩,一块下楼。

    “要不要买点什么”

    “买些水果吧。”

    陈念恩这么做,都是在铺垫。元宜老太虽然思想进步,但也是上了年纪的人,能不能接受她们,不好。

    老一辈在辈的择偶上看中“配”这个字。陈念恩穿得成熟就是为了让自己在长辈眼中更“配”杨筝。

    买果篮细想也行,深思也罢,都可以解释地通,同时,这也是一种很隐晦地暗示。

    元宜老太很欢迎她们。

    屋子里的摆设和陈念恩上次来时,没有什么大变化。

    沈崇明先生的遗照边,多了沈自山的黑白照。一老一少的眉眼很相像,远远瞧着,像同一个人的青年和老年。

    元宜老太每天都坚持上香。

    杨筝每次见了沈自山的照片,眼睛都会发涩。

    室内静悄悄的,王姨和元宜老太都在前屋的厨房。

    杨筝和陈念恩并肩而立,沈自山笑容慈祥,好似在他明白了。

    王姨端着刚出锅的菜,手烫的发麻,杨筝连忙上前帮忙,还没碰到瓷壁,瓷碗就被另一双手就截走了。

    瓷碗装的是刚出高压锅的老母鸡汤,汤汁浓浊,没有饭店里那么清亮。

    王姨解释,真正的老母鸡,炖出的汤里全是油脂,鸡肉也压不烂。饭店里那种,纯属那调料勾兑的,锅里的也不知道是公鸡还是母鸡。

    这番话逗得元宜老太哈哈大笑。

    杨筝先给元宜老太盛了些,又给王姨盛了碗,最后才轮到陈念恩。

    陈念恩尝了口,觉得有点油,硬着头皮继续喝。

    元宜老太和王姨的眼睛盯着,杨筝不好劫过来替她喝了,只得夹了一筷子炒生菜给陈念恩解解腻。

    午餐后,元宜老太照例要午休。王姨搬了躺椅搭好毛毯等着沈元宜过来。

    杨筝怕吵到元宜老太,拉着陈念恩去逛古玩市场。

    兴平的古玩市场,是市场,实际就是造假一条街。

    很多四十出头的男人摆个摊,七七八八摆了些零碎的仿古物件骗骗人。

    南边的树荫下聚了好些老头,是不是爆发出阵阵笑声。

    陈念恩好奇地凑上前观望——他们在“跑得快”。桌上堆了好些一角钱、五毛钱,陈念恩瞧了半天都没找到几个一块的硬币。

    老头们乐在其中,根本不管边上有多少人围观。

    这条街真的太静谧了,高大的香樟树下,除了南边的人声,剩下的只有鸟鸣了。

    沈自山前些年养鸟,把北平的纨绔风带到了兴平,好几个老头紧跟潮流,养起了雀儿。

    树荫下站着的,就有好几个是出来溜鸟的。

    杨筝牵了陈念恩的手,往北边走。

    昏昏欲睡的摊贩,看到两个扮时髦的年轻姑娘经过,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

    陈念恩明知是假的,还是在一位摊主的忽悠声中矮下了身,拾起了一枚“袁大头”。

    杨筝跟着陈念恩拾起了一枚“孙头”。

    摊主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忽悠得更欢了。前些天也有个男孩带着女朋友过路,女孩对角落里的“玉葫芦”感兴趣了,在他的忽悠下,男孩花了六百多元买下了。

    他们这些人,看到了年轻人,就像看到了商机。

    杨筝摩挲了下毛糙的钱币,面上没什么表情。

    陈念恩好歹是完成了答辩顺利毕业的临大考古系学生,摸了两下,心中也有了数。

    摊主还在喋喋不休。

    “这是‘袁大头’啊,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含银量很高的,不要错过啊。”

    “您这是真的吗”陈念恩又捻起了一块,翻看年代。

    “真的,百分百真的!你看看这成色,这锈斑!”摊主捧起了一块做旧很明显的银币。

    他又拿起一块“孙头”对着“袁大头”敲了好几下,让陈念恩听声音。

    “姑娘,你听这声音,是真银的!”摊主信誓旦旦道:“你问问这条街上的,我在这多少年了,卖过假的嘛!”

    旁边卖假古董的也听不下去了,别过脸,不去看这个摊主。

    杨筝用食指和中指捏起一块“袁大头”,吹了一下,放到耳边。

    “袁大头”的鉴别其实很简单,就这么吹一下,纯度高的真银会发出“噌”一声,声音清亮,假的就是吹到明早,也吹不出这样的声响。

    民国时期的当铺、银行,伙计会拿专门摆“袁大头”的木托盘,往下丢钱币听声音鉴别真假。

    杨筝在书上读过,记住了几种鉴别方法,实践却是第一次。

    摊主见了杨筝这手法,就知道遇上行家了,嘴巴也闭上了。

    杨筝试完就放下钱币,准备走了,倒是陈念恩还给摊主留了句话。

    “老板,民国三十五年袁大头就差不多停用了,您这个三十六年的,我还真没见过……”

    摊主脸一阵红一阵白,刚想争辩两句,杨筝就把陈念恩拽走了。

    “专业知识不到位。建国后还有部分地区铸造,不过流通范围很了。”杨筝总结道。

    陈念恩应了声,不敢跟杨筝进行专业知识的较量。

    “这么多造假制假的,没人管吗”陈念恩岔开话题。

    “你觉得会有人在这买文物吗”

    陈念恩摇头。

    “能忽悠到,他们就当古董卖,忽悠不到就当摆设卖。都是摆摊赚钱,多赚一点是一点。”杨筝。

    “我刚刚真准备买两块回去玩的。”陈念恩低声道。

    “他肯定忽悠你五百买一块。”杨筝将陈念恩牵得紧了些:“古董这东西,少玩些好。要真喜欢,多去博物馆瞧瞧。”

    “那这个如果是真的,多少钱一块啊”陈念恩问道。

    “‘袁大头’不同年代的市面价格是不等的,大多在七八百,我也不是很确定。”

    “不愧是杨教授。”陈念恩吹起了彩虹屁。

    杨筝笑了:“我的专业是考古,不是鉴别古董。”

    ……

    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杨筝和陈念恩十指相扣,漫步在林荫道上,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

    多数时候她们是静默的,耳边的欢笑声,拍掌声,树叶婆娑声,风声是那么的清晰。

    --------------------

    作者有话要:

    “夤夜相偎,坐怀不乱”来自知乎问题“如何看待柳下惠式的男生”答主为风之别鹤

    久等久等orz感谢在2021-07-08 22:02:10~2021-07-09 23:20: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P 10瓶;何知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