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屋子之内,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者检查了腰牌,随后躬身行礼。
“老儿拜见大人。”几人客气之间,进了他身后的堂屋。
“顾老,请恕我等冒昧,今日拜访,是想请您帮忙回忆一下,当年被冲上岸的人,是什么样的外貌。”
“这~~”顾里正想了片刻,然后道:“实不相瞒,当年,这人是我顾家族人顾海捡回来的。他住在村东头,大人请稍等,我这就让人叫他过来。”
果然是这个村里的人救回来的,阮妩已经搜寻数日,猛地有了准确消息,也变得有些迫不及待,她急忙站起身跟着出门。
“顾老不用客气,我们一起过去!”
这村子并不大,听着顾老的介绍,阮妩也在核对心里的信息。
大哥来到青州组建市舶司,主要是为了将来开海市和组建海军,那么除了政务外,出海自然是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
如今这片大地上,有历史记录以来,就对大海有着天然的敬畏。无他,只是因为每年因其而丧生的实在太多了。
不要出海,只沿海地带。历史记载,几百年前,这里可都只有土房和木房。年年经受数次水龙的洗礼,年年都有无数家破人亡的事情发生。但凡有些本事的,哪个还会在这里住。
乾元建国之前,诸侯割据的状态维持几百年,无数个诸侯国,又要与四周仗,又要维持生存,消耗着的,都是有限的资源和人口。
所以,乾元统一诸侯之后,其实处境并不乐观。偌大的国土范围内,竟然是人口稀少,土地都无人耕种,更不会有人想到大海。就这样,大海以及大海周边的陆地,就这样常年的荒芜着。
也许是优秀基因的关系,乾元的历代皇帝,大都还是勤勉负责的。经过他们数代的努力,直到百年前,国家才算摆脱种种困境。国力增强的同时,人口也渐渐增长。
而次从那以后,沿海的渔民,也就渐渐增多起来。
百姓在逆境中生长,智慧都是无穷的。随着各种工具的不断改进,如今沿海的村庄,早就都是石头砌成的房子。居住没有性命之忧,如今的风险,就是剩下变化莫测的大海。
阮诚前些年就已经在滨水县呆过。当时,她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召集能工巧匠,希望能够改良现有的船只,提升出海安全的同时,也适合远距离的航行。
那么问题来了,船只虽然不断地改进试水,可是什么样的船只适合远距离航行?远距离的航行到底可能遭遇哪些危险?
对大海探索是很久远前的事情,如今再次提上日程,谁都没有答案。
所以,他们所谓的准备,其实并没有准确的方向。
来的路上,阮妩就已经与大哥聊过这些事情,她到达以后,先陪了安姨一段时间,才开始在附近闲逛。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沿着海岸线走走看看,有时看看渔民们上来的海货,有时去附近的城镇找人聊天儿。
期间,也从很多渔民口中探出遇到的风险,这些阮诚也大都知晓,那她就把自己前世知道的海洋事情,也掺杂进去,算是提醒。
日常的时候,因为她经常回去收海货,用大量冰镇着,让陆勉在这里的商行安排运回去,送给大家尝鲜。所以,认识许多的渔民。
直到有一天,她从一个熟识的渔民口中知道,几年前,这片海域似乎有人冒险去深海之中,救回了一个外族人。
据,那个人还奇迹般的活了。众人都在传,他受到海神的庇护,所以才在神秘莫测的大海中保住性命。这消息慢慢传开,如今,海边的很多家里,都有了拜祭海神的习俗。
不同于民间的精神信仰,阮妩几乎听到这个消息的同时,就立刻想到,必须找出这个人。
如果这人是从乾元出去,遇到海难回来的,那么他在哪里?遇到了什么海难?怎么自救的?
而如果这人不是乾元的子民,那么…。
迫不及待的一路寻访,已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看着附近的房屋,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现在的时辰已是下午,今日出海的人本就不多,人都在自己的院内忙碌,看着倒是比平日里热闹几分。
跟着里正去往村东的路上,聊天之时,也从里正那听到这个顾海的消息。
在顾海还是半大伙子的时候,她的父母出海后就再也没回来。自那以后,他靠着村民和族人的帮衬长大,子承父业,也出海鱼为生。
听,这伙子很是能干,如今是村里一等一的好手。由于少时受到村民的帮助,如今的他只要有能力,也会经常帮助村民。他肯吃苦有本事,自己也置办起一份家业。十里八村的,好多媒婆上来帮着提亲。
“那他肯定要找最喜欢的喽?”木香觉得,他既然如此有本事,定能随着自己的心意。
“没有。”顾里正摇摇头:“他一个都没选。”
“是相不中吗?”
“哎~~”顾里正叹了口气:“这孩子实在,只自己都不知何时葬身海底,不能耽误姑娘。”
“这…也太悲观了吧!”木奈低声。
可想想,顾海的父母就是这么丧生的,一路走来,这大海每年不知吞掉多少性命,虽然资源丰富,可这取的,确实艰难啊!
众人一时间陈么下来。
村东头,有一座石头砌成的院落。巨大的石块堆叠在一起,中间用泥浆连接,看上去坚固又耐用。走到近前就能看到,院子的面积不,能够放下四五辆驴车。再往里去,是连在一起的三间石屋。
此时,在院子的右侧,正有一名身穿粗麻衣的精壮少年站在那里,细细的修补着架子上摊开的渔网。
阮妩跟着里正进了院子,习惯性的扫视周围只是,在角落的位置停顿了一下,然后就听到。
“阿海,补网呢?”
“里正爷爷,您来啦!”顾海回头,看到后面的人,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上前招呼。
顾里正看着他穿戴还算整齐,就指着身旁三人介绍:“这是京里来的大人,问一些事情,别怕,知道什么就什么。”
“嗯!”
顾海虽然看着有些疑问,但还是点头答应了老人,然后看向前面的几名女子。
伙子倒是有些胆量,并没有因为她们的身份而畏缩,略显魁梧的身材依然挺着,微黑的脸庞上,一双眼睛直直的盯过来。
“顾海是吗?”阮妩对他笑笑:“我姓阮,此次前来,是想要问你些事情,希望你能帮帮忙。”
“你。”伙子的回答很简单。
当阮妩询问,他前几年是不是从大海深处救人的时候。
“救人?”顾海眼神闪动之间接着:“是的,是救过一个,他在这里养了几天,就不告而别了。”
“这样啊!没关系,我们就是想问问,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能详细描述一下吗?”
“我…记得不太清楚了。”顾海垂眼停顿片刻:“只能大概,你要听吗?”
“可以啊,你先!”
“他…个子不高,身材比我胖些,圆圆的脸型….”
顾海像是回忆起来一般,不在停顿的将人从头到脚了一遍:“我知道的就是这些。”本想正常的看向对方,可再次与那双过于好看的黑眼对视,他愣了愣,随后不自觉的移开视线。
一直带着微笑看着他,直到他的视线闪烁平移,阮妩才缓缓的转眼,举步沿着院子四周慢慢的走起来。
众人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只是盯着她的身形,看着她信步停在角落的一个棚子前。
这个棚子是用来存放农具的,锄头上面,甚至还有很多湿润的泥土。顾海想要上前做些什么,却又硬生生的忍住脚步。
阮妩回头之时,刚好看到他握紧的拳。她看向里正。
“顾老,村子里面也种地吗?”
“也不敢都靠着渔货。”顾里正抬手指指村后的山:“这边儿土质不好,大伙就在山坳和山腰上开垦土地,种些粮食,心里也安稳些。”
那边的山坳?
阮妩举目跟着看看,并未看到什么,不过想来那应该是个背风的地方。点着头收回视线,她看着地上一袋子球根:“种这个吗?这是什么,我好像没见过。”
顾海又想张嘴,可还是忍住。
“这个啊!”自然是顾里正回答:“是阿海在山里面发现的,一种藤的根,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收的多,也能果腹,如今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些。”
“能果腹?这东西不错!叫什么名字呢?”
“村里人没念过什么书,就直接叫了藤根。”
“藤根?名字挺好记的。”看到旁边的少年嘴已经抿的泛白,阮妩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笑笑:“顾老,能卖些与我吗?”
“这~~”里正犹豫一下:“大人,这东西通常蒸煮食用,虽能果腹,但没什么味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