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十号上午考最后一科文科综合。
发卷子的平静地发卷子, 写卷子的平静地写卷子,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整个教室默契十足地在一种几无声息的、等不及了的躁动里,把放长假前的最后三个时平安无事地发掉了。考试结束的铃声一响, 学生们欢呼着交卷,不多时便拎着书包一群接一群地消失了。
再然后,老师们聚在一起改了好几天的卷子, 算好分数,列出排名表, 在成绩册上一一登记。又对着考试结果仔细分析一番,做好下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最后,一月中旬, 学生们来学校一趟把成绩单领走, 老师们把剩下的教务事项处理完,学校就正式放假了。
寒假。寒字令人神清, 假字令人气爽, 连在一起就叫做痛快。尤其是在它刚刚开始、还没必要急着赶各种乱七八糟的最后截止期的时候。
宿舍楼里热闹了几天,老师们陆续提着行李箱走了,回家过长假, 回家过年。连马阿姨的人影也不见了, 只在登记台上贴了张纸条,写了她的电话号码,有事尽管找她。
没多久,空空荡荡的学校里, 只剩下寥寥几人。
谢亦桐楼下的一个音乐老师还没走。时机最佳的高铁票没抢着, 买到的票时间太晚, 还得在学校耽延几天。但这几天过了也就走了。
管后勤的一个大爷没走。敬业奉献,认真负责, 仍在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的各个角落来回检查,非要确定一切无误才肯离开。但检查完了也就走了。
食堂管事没走。据是今年收到了太多投诉和负面留言,正在闭门思过,认真研究下学期是不是把食堂改造一下。但在研究出“我们很好,绝不改造”的结论之后,也就走了。
门卫大爷没走。门卫要负责给大家开门,不到所有人都走干净,是断不会离岗的。
当音乐老师走了,管后勤的大爷走了,食堂管事走了,门卫大爷翘首盼着最后一个人也趁早离校,自己好回家,给孙子孙女发点压岁钱,共享天伦之乐。但那人一直没走。
大爷找上谢亦桐。“谢老师啊,不回家吗?”
“不回。”
“不回啊?大家都回了,你咋不回呢?学校这么冷清,管事的全走了,吃不了食堂不,你屋里要是坏了空调、坏了马桶,连个来修的人都没有。你咋不回家呢?”
其实这个问题对谢亦桐来挺奇怪的。
回家。
没家怎么回。
学校里这间屋子是宿舍,千里之外温暖的观岛上,与开朗的岛友们比邻而住的独栋房子,也不过是另外一个宿舍。没什么不同。除此之外她也没别的住处。
常人并不理解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因此她并不解释,只用他们听得懂的理由回答。“我在写剧本,这边安静,环境比较合适。”
“可这边也太静了喏,”大爷年纪不,头发半白,话有繁市的口音,“这么大的地方嚯,就你一个姑娘。出点事都没人照应的啊。”
“我自己会心的。”
“哎呀,这个这个……谢老师,你年纪没听过喏,”大爷看上去有点犹疑,朝四下里一看,很忌讳似的摇摇头,“咱们学校这里很久以前就不吉利的!平时人多,阳气重,压得住。现在没人了,唉哟……”
谢亦桐一想,大概又是些怪谈。但凡人多的地方总有点怪谈。她,“学校这里以前怎么了?”
“闹那个噢……”
“哦。”
“是真的!”大爷见她不信,立马把不知是自己的太爷爷还是太爷爷的太爷爷讲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讲出来,“咱们学校这里建国以前很荒很荒的,就和南郊空地那边一样,怪得很,这么大一片地,硬是没有人敢来嚯。无论白天黑夜,经常有奇怪的声音,像从很深很深的地府里传上来……行人路过,老远都吓跑啦,都阎王爷住在这儿哩!”
“也就是,建国后就没事了?”
“……你这姑娘听人话怎么不捡重要的听?”
“所以建国后确实就没事了?”
大爷很不赞同地看着她。“天真!”
“这么,后来又有过什么事?”
“有啊有啊,”大爷煞有介事地压低了声音,“跟你讲喏,我守了几十年的门,晚上有时候住在这儿,好几次听到那种声音!”
“什么声音?”
“地底传上来的声音。”
“那是什么声音?”
“就是那种声音嘛!叮叮——砰砰——轰!”
谢亦桐听着大爷用嘴发出的拟声,很合理地下了个推断。“听上去像隔壁在敲木鱼,敲着敲着敲断了。”
大爷更不满了。“唉哟你这姑娘,这一更吓人了,我哪有什么隔壁啊!”
“大爷,学校附近这么多居民区,地方大了什么人都有,也许就有人半夜里不心造出了什么声音。别想太多,没那种事。”
“怎么你劝起我来?我为你好才劝你的啊。”
“谢谢您。不过我不走。”
门卫大爷嘟哝几句,完全是方言了,大意是现在的年轻人好难懂。没办法,家里在催,还是得回家,于是给了她学校大门的钥匙,反复叮嘱一番之后也走了。
整个学校,终于只剩下谢亦桐一个人。
她从门岗返回宿舍楼,把脖子上的厚围巾紧了紧,手揣在口袋里,不紧不慢地走。行政楼,篮球场,教学楼,食堂……到处空无一人。
地面上只有风。大楼上,一扇扇紧闭着的窗户,像一只只阖上了的眼睛。一个人的脚步声传不了多远,只在自己还能听见的地方,便依稀散在了风里。
这些有高有低的空楼,这些没人用的篮球架,这些干枯待春的花坛,这些风和坚实的地面,到了夜里,会融在一起,变成同一种东西。
寂静与黑暗。
谢亦桐抬头看了看天。她想,现在唯一的问题,只有食堂关门以后不知道该去哪儿吃东西。
-
寒假开始,谢亦桐独自待在房间里,每天都很忙。除了在线上密切跟进各地组员手里的案子,还要一再仔细检查繁市这起关涉着北门世家与严天世的事情的一系列线索。
这事情从头到尾都透着古怪气息。
此前她向上级第一次汇报后,部长便派了人去盯着严天世这个危险分子,但到目前为止,一无所获。调查员汇报,他本人一直在日本北海道疗养,意外地安分守己。
至于王某强提到过的,严天世借着中国籍属下的名义以合法程序在繁市南郊买的那一大片地,地买完了,居然就什么动静也没了。一大片高价荒地,就这么成天闲置在那里。
另外,她要催促制作室赶紧交工。
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俗话,有一就有二。在拖延这件事上,初犯者也许还会有点不好意思,然而一旦次数多了,成了老手,也就渐渐理直气壮起来。而且会越来越理直气壮。
约定期限到后,制作室又拖了一次。然后又拖了一次。而且,用来敷衍谢亦桐的自动回复程序变得更聪明了。
它在初始的不好意思、②真没做完、③再等等吧之外,又新加入了更情真意切的④⑤⑥:
④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我们也很震惊于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术,非常感动,非常自豪;
⑤尊敬的“树”组长,您手里有无数功绩,多年来为提升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非常敬佩,恨不得立马就为您肝脑涂地。但我们肝脑有限,暂时真的无法涂地;
⑥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东西事关重大,一旦拖延,耽误调查进展,很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我们非常愧疚,非常痛心,为此今天已经加班到了十二点,期间连厕所都没有上过一次。请您相信我们正在全速前进。
这自动回复程序会非常聪明地把②③④⑤⑥结合起来使用,根据上下文语境,有时单独出现,有时组合出现,为保证句子通顺,还会很合时宜地做一些语法上的调整。总之效果十分良好。
以至于谢亦桐开始怀疑这并不是一个自动回复程序,而是真的有一个工作人员坐在某台电脑前吊儿郎当地敲着键盘敷衍她。
她暗地里还联络了派人到首都医院监督北门剑平一家的繁市警方,对方十分配合,每天定时把北门剑平一家人的情况发给她。
北门剑平正在好转,已有苏醒迹象。
北门剑平的丈夫叫傅怀京,是个语言学教授,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在医院守着妻子,时常还跟医生交流医学问题。
北门剑平的儿子跟他爸爸差不多,大多数时间陪在医院里。他对医生和护士都温和有礼,每次他们给他母亲做完检查,他会详细问清楚各种状况,他们对他很有好感,所以每次回答都很耐心。
看上去,他们只是正等着一个家庭成员苏醒康复的一家三口。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毫无嫌疑。
-
一月底的某一天,谢亦桐照常开电脑,习惯性地给制作室发消息催促,正等着他们发明敷衍新花样⑦⑧⑨,却发现制作进度竟是活了过来。
进度标签上鲜绿的三个字。
【已完成】
详情页面里还有邮寄信息,用的是专门的邮寄通道。那个能开启操场铁屋机关的古物的复制品明天就到。
制作室挺高兴地给她发信息。
这是②③④⑤⑥全体之本体或其变体的巧妙结合。
“尊敬的代号为“树”的大组长,我们非常好意思地通知您,您发来的单子我们已在今天早上彻底做完了,您不需要再等等了。
“这个东西非常复杂,我们深信它可以代表目前所知的我国古代工匠的最高水平技术,我们非常感动,我们非常自豪。
“您手里有无数功绩,多年来为提升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直非常敬佩,终于能为您肝脑涂地,我们非常感动,我们非常自豪。
“我们一向清楚地知道这个东西是事关重大的,因此在研制过程中毫不拖延,每天都加班到十二点,将近一个月,我们连厕所都没有上过一次。希望我们的全速前进能为您提供有效帮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非常自豪。
最后,我们要的是——与您合作非常愉快。我们非常感动,我们非常自豪。”
谢亦桐记下标红的邮寄信息,只把这条又长、又长、又长的消息扫了一眼就关上了。看来发消息的确实是一个自动程序。没有正常人会用这种稀奇古怪的腔调讲话,哪怕他们真的非常感动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