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倒霉的夏权

A+A-

    虽然温先生没有问出来,唐思涵没有印章,为什么法这么娴熟。

    唐思涵也料到拿到章的第一件事,温先生肯定会让自己写一幅字,用一下这枚章,但是没有想到那一副勤能补拙的字,温先生竟然还保留着。

    提前想好了辞,等确认印章上的印泥全部盖上去了,唐思涵收回印章。

    印章温润如玉,与朱砂契合在一起,透着红光,唐思涵虽然有过很多印章,光泽如此通透的印章,还是第一块。

    握在里,明显能感觉到这是一块好料子。

    这么好的东西,送给唐思涵,温先生却没有丝毫心疼。

    唐思涵双握着印章,放在胸前,好好的捧着,珍爱这枚印章是对温先生最大的谢意。

    看着这枚印章的处女作,唐思涵很是满意:“还行,没花,不枉我这些日子每天练习。”

    为了防止温先生看出自己很懂印章这一块,唐思涵这几天,专门在人口出入多的地方练习了成百上千次,目的就是给自己找几个目击证人。

    温先生有些意外,那天只是随口了一句,唐思涵竟然这么在意,幸好送了块好的,不让唐思涵得多伤心啊。

    同时又觉得唐思涵为人有些太好争强好胜,劝诫道:“努力是好事,但是太过于争强好胜,处处拔尖,并不可取,会增强人的执念,让一个人变得偏激。”

    温先生的教诲,唐思涵认真听着。

    唐思涵资质不错,温先生便询问唐思涵可否愿意跟他学习研墨,识墨的本事。

    唐思涵连忙答应。

    温先生很满意,唐思涵的书法,温先生都不能保证百分百能赢过唐思涵,唐思涵的水平,放在黎国,能与之比肩一二的也就去年的新科状元。

    新科状元的字如同印刷体一般,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去年科举是皇帝亲自监办,一经发现舞弊,有关系的一干人等,无论身份地位,三代不得入朝为官。

    皇帝格外重视那一场科举,而那一场科举的状元郎也确实有真才实学。

    作为那次主考官之一的温先生,至今好好保管着状元郎的一篇文章,时常取出来看看。

    状元郎无论是写文章,还是朝堂答辩,无论文化水平,还是心理素质都是极好的。

    短短半年功夫,就从从六品的翰林,升为从三品的大理寺少卿,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可是温先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越看状元郎的字越觉得浮夸,不如眼前唐思涵写的字缜密,沉稳,越看越有味道。

    回府的这段时间,洪儿没少给唐思涵使绊子,唐思涵一次都没有在意。

    但是温先生看的出来,景儿侯爷正慢慢疏远洪儿,亲近唐思涵。

    这应该是唐思涵的计谋吧,温水青蛙,让洪儿渐渐失去景儿侯爷的宠爱。

    洪儿得宠时候的罪过不少人,失宠后,不用唐思涵出,就有不少人排队收拾他。

    洪儿此时干巴巴的站在一旁,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谈论些什么,看唐思涵的眼神,仿佛要把唐思涵生吞活剥了一般。

    温先生于心不忍,洪儿心思再多也是个孩子,只是想景儿侯爷多关注他罢了,好心提点洪儿道:“胜不骄败不馁,方能长久,远的不,就近日京都发生的一件奇事,当朝太尉,夏无季大人的副将夏权,短短两月,就从高高在上,人人巴结的太尉副将,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朝失势,人人可以欺凌,对于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景儿侯爷参与管家之后,左安大长公主会把京城发生的一些大事给景儿侯爷听,景儿侯爷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前些日子,夏权的老相好白牡丹突然失踪,有人白牡丹是被有钱的富翁看上,为她赎身,把人带走了。

    凭借夏权的势力,根本没人敢跟夏权抢,虽然夏权没有多少钱,但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谁也不会觉得自己过腻歪了,得罪夏家。

    夏权不属于夏家人,却得了夏家的姓,可见夏无季器重,谁敢得罪。

    于是夏权断定,白牡丹就是生病了,被藏了起来。

    因为画舫不想被人知道,到那时坏了名声,生意不利,于是就隐瞒了下来。

    夏权怀疑自己病了,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白牡丹的未婚夫的挑衅,恰巧白牡丹这段时间又消失了,夏权如何不担心。

    于是夏权偷偷摸摸去看病,然而没有一位大夫夏权是有病的。

    夏权多疑,怀疑大夫是担心自己出实情,夏权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过河拆桥,所以才不敢出实情的。

    就这样,夏权自己把自己吓疯了?

    因频频出错,渐渐被夏无季不喜,夏无季换了一个新的副将。

    夏权渐渐没有了利用价值,夏无季又开始担心夏权知道自己隐秘的事情太多,将来背叛自己,就暗中派人除掉夏权,结果被夏权逃走了。

    一时间黑白两道都在找夏权,而夏权狼狈出逃以后,了无音讯,夏无季坐卧不安,生怕夏权被人利用起来,对付自己。

    针对这个问题,景儿侯爷思考了一阵,才回答道:“做人一定要洁身自好,人这辈子最大的教养就是保护好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总是随心所欲,只顾当下开心,你不知道哪一天,因为那件事,就让你身败名裂。”

    景儿侯爷的话,温先生连连点头,得到温先生的认可,景儿侯爷继续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而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所以先人才会勿以善而不为,勿以恶而为之,恶虽,积少成多,终将会拖垮千里大坝。”

    温先生见景儿侯爷完了,才开口:“景儿侯爷这个年纪,能有这个见识,先生我也放心了,日后侯爷无论做什么事情,心中一定要有一把标尺,好的事情当立断去做,坏的事情,总是诱惑极大,如果受不了诱惑,当个逃兵胆鬼,也无伤大雅。”

    温先生并不是一个固执的人,的话也并不十分迂腐,只是温先生对景儿猴爷的要求极高,导致景儿侯爷对温先生有些反感。

    如今景儿侯爷慢慢跟上温先生的节奏,才发现温先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得到温先生的夸奖,景儿侯爷很开心,知道不全是自己的功劳,其中不乏唐思涵的指点,连忙带上唐思涵:“谢谢温先生,这些都是您不在家的时候,唐教我的。”

    温先生笑的合不拢嘴,请了那么多先生都管不住景儿侯爷,唯独听唐思涵的,同时温先生心中充满了疑惑,唐思涵到底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