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番外(一)
最爱西湖二月天, 斜风细雨送游船。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白蛇传》
为了赶上今年的春闱,闻世很早就动身往杭州城去,舟车劳顿, 日夜兼程, 也走了半个多月才到。
如今这年月,北边有蒙古人金人肆虐, 汉人南下, 家国飘摇, 朝廷却躲在杭州城里逍遥快乐, 不知有多少读书人怀着匡扶正义的念想进京赶考。
的是匡扶正义, 也只不过是幌子, 其实不过是为了钟鼓馔玉, 高官厚禄。
闻世知道, 虽然县试府试自己都名列前茅, 但是会试集天下之英才, 自己恐怕也只是芸芸众生而已。
空有报国之志,而无经天纬地之才, 难也难也, 闻世叹气,又找店二要了盆热水。
沐浴更衣之后, 这才一扫累月的疲惫,在下楼时, 衣冠楚楚,眉飞鬓角,眼含星辰,举止风雅, 谦谦一副好君子样貌。
闻世靠窗坐下点了两个菜,却也是他咬牙扣出来的银钱。
这京城果然不比他们乡下,随便一盘萝卜菜,都够他去村东头割半斤猪肉了。
刚开春,萝卜很水灵,脆生生的,跟吃水果一样。
闻世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有名的乡望,日子过得比大多数老百姓都要滋润。
但是来了这杭州城,却是不够看,到处都得拮据着,兜里的银子是他多年的积蓄,也不知道够不够在这杭州城住上俩月。
春闱之后,紧接着就是殿试,如果侥幸登榜,花钱的地方就多咯。
酒足饭饱之后,闻世往提着一把纸伞往城西而去。
“苏子有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今天细雨绵绵,清风习习,正可一赏西湖奇景。”
赶到时已过正午,不过阴雨天气,倒也好不凉爽。
只见远山如眉黛,碧塔映波光,三潭倚着楼台,杨柳丝勾着游船,桃李春风,寒气渐消。
细雨之下,天与云与山与水,模糊了边界,交融在一起。
冬天刚去不久,断桥残雪是见不得了,但是新芽出生,万物生长,也是欣欣向荣。
这番美景,人工与自然巧合,看惯了山野村趣的闻世,不由得心胸开阔。
湖边游人如织,湖里游船不断,三三两两,多的是才子佳人,卿卿我我,或是吟诗作乐,或是对品香茗。
闻世一时竟有些寂寥之感。
为与同窗走动,闻世常去县学,他们出入花天酒地,常有佳人傍身。
虽然闻世不屑一顾,但是年纪毕竟已经二十有六,同龄人甚至孩子都已到束发之年,自然有艳羡之感。
何时自己才能佳偶天成,举案齐眉呢?
闻世立过誓言,不中举,不成亲,但是中举岂是那么简单的,虽是少年英才,却也被拖到了如今。
他为这这一次准备很久,背水一战,成与不成,就在几天之后。
又行了几步,前面就是断桥,桥上多行人,来来往往,驻足前行。
忽然雨停了,又有太阳出现,浮生万物,焕然一新,叶尖的水珠跳动着。
闻世收起伞,算再往前走走就回去。
过断桥行至湖对面时,忽然听到迎面一个乳臭未干的声音:“公子,这儿叫断桥怎么桥没有断呐?”
“虽然叫断桥,桥何曾断,你看着美丽的湖山,怎不叫人忘尽烦恼?也不枉咱们大老远从峨眉来此一遭。”
这声音好像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引得闻世忍不住回头探望,只见一白衣翩翩公子,身边跟着一个书童。
这公子生的清冷俊雅,身姿挺拔,着一身月华缎,上面是翠竹的暗纹,恍若九天外的仙人,给人一种疏离感。
月华缎是蜀锦名品,不是一般人能享用得起的,闻世是也只是听过而已。
这公子面无表情,生生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但是闻世却觉得他好生面熟,忍不住有一股亲近之感。
他本情不自禁想上前去,然而望着自己身上的粗布襕衫,还是退却了。
还是回去吧,会试在即,还需努力,闻世摇摇头,将欲离去。
这边主仆二人与闻世擦肩而过,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位持伞的谦谦君子。
书童赵英低声惊讶道:“公子,这君子的人品真乃人间第一流啊!”
“是吗?”余音回头,只看到一个那人的背影,但是心里莫名的悸动,好像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他要找的人。
赵英虽然刚化形不久,却也聪明伶俐,瞬间看懂自己公子有意,当即背后掐指作法。
忽然狂风大作,眼看就要暴雨倾盆,余音明白是赵英干的,于是含羞低头。
赵英喊道:“哎呀呀,这天气变就变,咱们没带伞可怎么办呢?”
声音要多大有多大,闻世哪能听不到,抬眼只见山雨欲来,他也不忍那位公子淋成落汤鸡,
他停步上前,温声道:“这位公子,我这正好有把伞,借与你们使吧。”
“这如何使得,伞我们用了,您如何回去呢?”余音推辞。
“对啊对啊,公子您要是因此淋雨生病了,倒成了我们的不是了。”赵英眼珠一转,话又转道:“不如我们一起吧,不远处就是游船,上船就好了。”
闻世本想拒绝,直言自己身体壮实,客栈又不远,倒是不必挤在一块。
然而余音堵住了他的话,“使得的,倒也是个好主意,公子不必客气,请吧。”
余音着,靠近闻世许多,两人衣服贴在一块,热气混在一起。
赵英拿过伞撑开,正正好把两人遮住,他则跟在后面,“这雨越发大了,赶紧走吧。”
“公子你站那么远干嘛?这雨都淋你半身了。”赵英用手一拨,闻世靠在余音身上。
“心,公子。”余音一把接住了闻世,看着他的眼睛,总有种熟悉的感觉,好像这个人就是他的,一刻也不能分开。
闻世瞬间脸红,站好了后,不言不语,只盯着地上看。
“嘻嘻。”赵英偷笑,闻世愈发尴尬害羞。
待至码头前,闻世这才回过神来,他朝远处的艄公道:“船家过来。”
艄公划船而来,将将停靠在岸,又嘱咐道:“天雨路滑,风大船摇,心着点上来。”
“晓得了。”闻世先一步上了船,然后伸手对余音道:“公子请。”
余音一愣,欣然搭手上船。
两人坐到蓬里,望着外面的大雨,这才松了一口气。
闻世默默无语,不是不愿搭话,他依旧是觉得这公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达官贵人也未可知,自己怎么能结交得起呢?
余音倒是拱手开口道:“鄙人余音,表字乐,敢问公子姓名?”
闻世受宠若惊,忙回道:“闻世,表字寰宇。”
余音道:“今天实在是谢谢闻兄了,要是没有你的帮助,回去少不得风寒入体。”
“哪里哪里,助人为乐,我辈之责。”闻世羞得脖子都红了,余音自然看见,不由得莞尔一笑。
艄公问道:“客人往哪里去啊?”
闻世道:“鄙人落脚清波门,这位公子?”
“寒舍钱塘门。”余音颔首答到。
艄公道:“那就走咯,客人坐好啦。”
有了这么一番寒暄,闻世才没那么拘谨,和余公子聊了起来,但是毕竟初识,都是些表里的客套话。
没过多久,钱塘门先到,闻世依依不舍起身送出蓬外。
他抬头看天道:“这雨还大,余兄把伞拿着吧。”
余音道:“如此,我就不客气了,不过这伞?”
“嗨呀,明儿天晴了我给送过去,清波门永宁客栈,我都记着呢?”赵英一脸无所谓。
余音皱眉瞪去,赵英立马会意,马上找补道:“哎呀忘了,明儿我还有事呢,要不闻公子您?”
闻世立马接话:“我登门拜访就好,不劳费心。”
“钱塘门余府,听一下就知道了。”余音笑了起来,“闻兄可不要食言,我在寒舍等着你的大驾光临。”
“绝不食言。”闻世点头。
一直眺望着余公子的背影,待其走远以后,闻世才回过神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能结交这么一个朋友,不仅长相俊雅,而且学识渊博,家境又好,实乃自己高攀了。
会试临近,因此天黑之前,闻世一直抱着书苦读,直到实在看不见字,这才罢休。
灯油贵着呢,还是省着点为好。
旦日清,闻世早早就起来梳洗,余兄家里肯定是雕梁画栋,自己如果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实在是不太礼貌。
他挑出自己出行前在县里做的新衣服,一下都没有穿过,这是准备殿试时穿的。
如今倒是派上了用场。
这身衣服是淡青色的学士服,用的棉布,不是粗麻,不过上面没有刺绣,也没有花纹。
但这是他最好的一件衣服了,闻世穿上身也觉得自信很多。
然而面对高悬的上面写着“余府”的牌匾,过膝的门槛,以及门口威武的狮子,闻世还是有些胆怯了。
他只以为余兄家底丰厚,却没想到住的是这种深宅大院。
一路走来,扬尘颇多,闻世掉身上的灰尘,这才抠响门环。
是书童赵英来开的门,他道:“闻公子您来啦,我家相公恭候多时了,这边请吧。”
“劳烦劳烦。”闻世拱手抬足,跨过了余家高深的门槛。
庭院幽深,树木曲直,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端的是一副好风景。
不知穿过几进院子,又踏过几扇门,最后一个花园过去,正见着余公子翘首以盼。
余音见人来了,忙上前迎去,“早春还寒着,走那么远的路,快进来喝杯茶暖暖。”
作者有话要: 本番外依《白蛇传》为蓝本改写,后面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