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追加十万

A+A-

    每日送一万两银子,一直送了十万两。

    关键是,人家送了十万两银子,人连来都不带来的,好像视这十万两银子为粪土似的。

    白仁义拿了人家的银子,自然急忙令刘木匠,哦,不刘总设计师,设计了一座巨大巨豪华的学院,银冠男家里了,只要学院建造的好,银子不是事儿。

    不够?再追加十万两!!

    就连白仁义这个家里有银矿的主,也禁不住人家这样拿银子砸。

    毕竟他家银矿九成都得上缴国库。

    皇上那老狐狸派秦公公来,是协助管理,其实是监督,姓秦的这老东西抠的贼细,白仁义一点都别想多拿。

    这样就是个比方,自然他也没想多拿。

    与此同时,唐之贤也马不停蹄地给自己在朝廷的老友们稍信,让他们都过来这里颐养天年。

    自然也是可以带家口来的,这斥巨资建造的学院,将来肯定要大量收学生,每月的月钱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学院正是按照唐之贤的预想建造的,一座考功名学院,一座商学院,学子们可按照所需报名入院。

    学院还没建成,已经陆续有人来报名了,这次不但是桑榆村、附近村子,就连全县的适龄学子都来了。

    外县的也有,都是各县有钱人家的弟子。

    雍州城那边的学子也有,银冠男就是其中一位。

    白仁义趁机将束脩提高到一年一千两。

    自然这一千两不只包括念书,还包括吃饭和住宿,以及学院提供的笔墨纸砚。

    收费分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常缴费入学,另一种是交不起费用的。

    正常收费入学的好理解,交不起费用的这种就比较复杂了。

    先由村里正开穷人证明,证明家里的确拿不出这么束脩,然后学院再派人实地调查,查明确实属实的,均可减免学费。

    唐之贤给学院起了个名字,就叫「桑榆学院」……

    三个月后,桑榆学院建成,第一批招了两百学子,其中五十人是按照正常束脩缴费的程序进的学院,另外一百五十人都是穷人户,经过核实后,全部减免费用进的学院。

    不过白仁义给这一百五十位学子定了规矩,那就是必须刻苦念书,一旦发现三心二意,立刻逐出学院。

    五万两银子供二百人吃喝一年绰绰有余。

    桑榆学院有自己的规定,并不是你交的银子多,就能受到优待,就能吃好喝好住好。

    而是无论你是正常缴费的还是穷人户免费的,在学院都是一个规格待遇,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统一住四人一间的宿舍。

    有些富家子弟嫌苦,没关系,退学!

    本学院不差你一个纨绔!

    走你一个,还会有无数纨绔等着进来!

    就是这么豪横!!

    为了接受顶级教育,富家子弟们只好咬牙坚持下来。

    因为他们知道,能争取到这个名额来之不易,万一被学院赶回家,家里的老子们肯定得揍死他们!

    五万两银子刨去学子一年的吃住、笔墨纸砚、先生们的束脩,净剩三万五千两。

    这三万五千两银子,拿出五千两做应急,其余的三万两由白仁义、唐先生、银冠男他爹三人平分。

    白仁义和银冠男他爹还好,尤其是银冠男他爹,那是视金钱为粪土的人,自然看不上这一万两银子,还这银子先挂学院账上,他不急着拿,万一学院用上,就从这一万两银子里出。

    白仁义自然乐意,薅大富豪的羊毛太爽了。

    只是唐之贤这个淡泊名利的人,没想到自己都告老还乡了,又做了一次有钱人。

    而且这只是开始,将来会有更多的学子慕名而来,会有更多银子的流进腰包。

    唐之贤矛盾至极,不知自己依然做个淡泊名利的人好,还是做个浑身铜臭的人好。

    最后他觉得啥都不好,还是专心钻研学业最好,把这些慕名而来的学子教好,才是他最大的目标。

    是以,多年后,朝廷的大官几乎都是从桑榆学院出来的学子们。

    下朝后大伙儿一唠嗑,你启蒙老师是谁?

    我是桑榆学院出来的!

    哇塞,你是我学长诶!我是大乾一二五年的,你是哪一年?

    我是一一八年的,怪不得没见过!这中间差了好几年!

    学长,久仰久仰,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应该的!

    自然这都是后话。

    学院建好后,紧接着就是农历春节。

    现在白仁义已经把崖下的那摊子事儿彻底交给白老大理,大坑、二坑不愿意念书,八月秋闱过后,他们便辍学回家,帮助爹一起理崖下的日常事物。

    五坑也不愿意念书,但白仁义他年纪太,必须得再念几年,无奈之下,五坑便偷偷和唐先生商议,问他朝中有没有习武的老友,再开一个专门教习武的学院。

    唐之贤摸着下巴想了想,觉得这事可行。

    因为那些来念书的学子们,可不是人人都是自愿来的,有的纯粹是被爹娘用棍子来的。

    若开一座学武的学院,将来保不住会出几个武状元。

    朝中他还真有关系不错的老将军,比如叶飞尘他爹叶老将军。

    叶老将军最近总写信给他,闲来无事,都快闷出病了,话里话外还很羡慕他现在的日子。

    若是自己邀请叶老将军来这里,他肯定很乐意。

    思及此,唐之贤不由的眉眼弯了弯,嗯,这老东西是个不错的人选。

    不过开武学院的事情要好好和白仁义商议一下,怎么也得年后运作了。

    而纺织作坊这边,崔氏也将所有日常事务都交给三个儿媳妇,三个儿媳妇各有分工,谁也不闲着。

    银矿那边主要是白老二和秦公公监督生产。

    学院的事则由白老三代为管理,老三虽不识字,但脑子好使,跟唐之贤切磋了些时日,倒也将各类账目弄的清清楚楚。

    还有一件喜事,就是李珍珠怀孕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崔氏两口子十分高兴,就盼望李珍珠给他们生个孙女,到时虎妞就有侄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