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算了算了
侍女轻声应道,“是的,皇上。”
皇上气的七窍生烟。
气的想摔筷子。
气的连饭都不想吃了。
要知道,他御厨房里的御厨,一个月才五两俸银而已!
他吃一顿饭,也不过一个肉菜而已!
这家伙一个月就要五十两俸银,比他一个月的伙食费都高!
算了算了,请不起!
皇上为了泄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反正今儿这顿不用他自己掏钱,不吃白不吃!
皇上节俭是有原因的。
前几年,因为刘娘娘作威作福,庸王叛变,加上外贼侵入,导致战乱不断,国库空亏,皇上真是要扳着手指头过日子。
这几年铲平庸王,加上白仁义银矿的九成收入上缴国库,比之以前缓解了许多,但皇上已经养成节俭的习惯,再改已经很难了。
除了各位皇子公主的吃穿用度标准相对稍高,(因为皇子公主年纪,营养必须跟得上,等成年后,标准就会降低)其余人等都与皇上皇后一样,保持着节俭度日的作风。
就连皇上身上的龙袍都穿了好几年了。
皇后也是一样,身上这套衣服,就出门时才舍得穿,平日在宫里都是和百姓一样穿棉麻衣服。
皇后寝宫里的用具也是旧的,从和皇上成婚就没换过,也没添置过新的。
而沈熠辰过年时送给虎妞送那些东西,其中大半都是他自己狩猎来的。
所以皇上一想到这些就生气,大厨一个月的俸银都比他伙食费高,他这个皇上做的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吃,报复性地吃!
大家见皇上埋头苦吃,自然也不哆嗦,也开始埋头苦吃。
女宾那边倒是十分热闹。
皇后坐在中间位置,依次排列下去是叶老夫人、督查夫人、崔氏、江家姐妹。
而虎妞自然在男桌陪沈熠辰。
皇后也觉得醉春楼的饭菜十分好吃,吃的也很欢快。
吃到一半时,她忽然想起什么,从荷包里拿出一对银镯子送给江若,笑道,“今儿是若丫头定亲的好日子,我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对银镯子就送你当贺礼吧!”
江若自然十分诚惶诚恐地接过,“谢皇后娘娘。”
嗯,银镯子不值钱,但这份情谊却是无价的。
她懂……
她们也都懂。
皇后赠银镯子,将宴会推向高潮,崔氏趁机了几句话。
“皇后、叶老夫人、督查夫人、若兰,我和我家那口子商量过了,若丫头和大坑的婚期就定在明年三月初三,你们觉得如何?”
“那敢情好!”皇后第一个举手赞同。
等明年三月初三,她又可以大吃一顿了。
“我也没意见。”叶老夫人笑道。
白家人不错,把江若嫁到白家,她一百个放心。
督查夫人自然也同意。
江若兰也点点头,“就按婶子的意思吧。”
只有江若红着脸低着头不话。
崔氏见大家都没意见,又笑道,“我和她爹商量过了,婚礼在桑榆村举行,婚礼一办完,就让他们再回京城。我已经在京城看了一处宅子,算这两日就买下来,以后给两个孩子做婚房。”
江若兰微微吃惊,“婶子的意思是,大坑会在京城常住?”
崔氏点头,“京城这边的铺子,我们只负责开起来,今后经营的事,就全靠大坑了。”
江若兰自然十分高兴,本来她还担心妹妹嫁给大坑后,她们姐妹一年到头也见不了两次面,可现在崔氏这么一,她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崔氏不但把这边的生意交由大坑理,还给他在京城买宅子,这是她完全没想到的。
江若也很高兴,姐姐是她唯一的亲人,将来成亲后能和她住近些,互相之间有个照应,自然是十分好的。
皇后、叶老夫人、督查夫人也都交口称赞崔氏考虑的周全。
吃完这顿定亲宴,过了几日,白仁义和崔氏斥巨资在京城买下一套三进的大宅子,这才同虎妞一起回家。
至于白老大,要在京城和大坑待一段时间,等这边的生意理顺当之后再走。
回到家,田娥果然对江若这丫头十分满意,直夸婆婆做的好,给她定下一房好儿媳妇。
赵菊和李珍珠也觉得江若不错,都那丫头聪明、能干,做白家长媳绰绰有余。
与此同时,白家在江南的布铺开的也十分顺利,这次白老二和二坑是同楼君一起走的。
因为白家在江南人生地不熟,而楼家是江浙一带数一数二的大户,所以要想在江浙站住脚,还得靠楼君娘家撑腰。
由于「白氏织造」的布料在这一带销路极火。因此,开布铺只是表面现象,白家真正要做的,是在这里开一家「白氏织造」的分厂。
这就需要人力、财力和精力了。
来之前楼君和白家就已经做了商议,由楼君负责买地、建厂房、招兵买马,白家负责生产,楼君哥哥楼卿负责销路,赚的钱白家、楼家五五分成。
白家只管和楼家五五分成,至于楼家兄妹两怎么分,就看他们自己了。
有江浙第一大户楼卿撑腰,白家的生意自然顺风顺水,这些都不必多赘述。
而楼卿知道妹子嫁的男人穷,那个蒋观墨就是个穷官,而且又穷又清高,自己都自顾不暇,还整日心系百姓,弄的妹子天天跟他一起遭罪。
要不是楼老夫人和蒋老夫人是表姐妹,要不是看在这两位老人的份上,楼卿早撺掇妹妹和穷逼蒋观墨和离了。
就算妹妹一辈子不嫁男人,他楼卿也能养得起,还要妹妹比别的女人过得都好。
可现实是,妹妹和蒋观墨并没有和离。
所以,从一开始楼卿就明确表示,自己从「白氏织造」分得的那五成利润,他一两银子都不要,全部给楼君,就当他接济妹妹了。
当然,楼家怎么分账,这些都不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楼卿有个年纪和二坑差不多的女儿,名叫楼糖儿,这楼糖儿在女学念书,每日一放学就跑去找二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