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第六十一章 红薯
“好消息?”贺琮看着顾华清脸上的笑容, 下意识的看向她的腹部:“难道是······”
注意到贺琮的视线,顾华清脑子一转就知道他想的什么,脸色微红开口道:“陛下想到哪里去了?我是有其他事情和你。”
看着贺琮略有些尴尬的样子, 顾华清在一旁坐在,开口道:“我之前曾在书上见到过一种产量极高的粮食, 名叫红薯。去年在九华宫的时候,无意中得到了一袋子外表和书中提到的那个粮食极为相似的东西。”
“太医检查过以后发现没有什么问题, 我便让庄子上的老农们种着试试, 看看是不是真如书上所。今天得到消息, 虽然产量没有书上的那么惊人, 但也是其他庄稼的几倍, 十分难得。”
“华清此话当真?”贺琮难以置信的道。
顾华清十分能理解贺琮的惊讶,在这个农耕时代, 即使谢令姜想办法改进了农具,但是种地毕竟还是倚靠人力与天时。
粮食产量虽然比起以前要高不少, 但是毕竟比不了现代社会的精耕细作。而红薯这种东西,即使由于种种限制, 产量没有前世她见过的那么高, 但是比起如今的作物产量还是让人惊讶。
顾华清微微点头,开口道:“那个庄子离这里不远,陛下不如亲自过去看看?”
“好, 那咱们便去看看, 若是真如华清所, 那华清可是立了大功。”贺琮起身,握住顾华清的手道。
籍田礼已经结束,贺琮便安排其他人先行回宫,他和顾华清往京郊的庄子而去。
“皇后娘娘不与我们一同回去吗?”妃嫔们出了门往外边走, 发现顾华清不在,有人开口问道。
“陛下与皇后娘娘还有事,请诸位娘娘先行回宫。”前来传达陛下口令的宫人回道。
离开时,德妃远远看了一眼朝臣们所在的位置,在一众上了年纪的大臣中,年纪轻轻,温雅如玉的傅侍讲越发出彩。
收回视线,德妃嘴角带着微微笑意,扶着兰心的手坐上轿辇。
庄子上的管事听陛下与皇后娘娘要亲自前来,吓了一跳,连忙出门迎接。
顾华清看着毕恭毕敬的管事,笑着开口:“何管事不必紧张,我和陛下今日是来看红薯的,你直接领我们过去吧。”
到底是出身安阳侯府的人,虽然猛然见到陛下和皇后娘娘有些震惊,但何管事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领着顾华清与贺琮往里走去。
“陛下,娘娘,之前种下的红薯如今已经全部都收好,放在了仓库,仓库杂乱,不如草民让人整理到干净的地方?”
“无妨,我们只是来看看,不必麻烦了。”顾华清摆了摆手道。
“何管事,你在派人去找几个种植过红薯的老农,陛下问他们几个问题。”
仓库里,原本一麻袋的红薯已经变成了一堆山,大概是刚从地里被挖出来不久,上边还带着湿润的泥土。
贺琮看着面前的红薯,有些惊讶的看向顾华清:“华清当初送来的确实只有一麻袋?”
这仓库里的如今看来大概已经翻了好几十倍。
顾华清微微点头:“原本也是无意中得到的,确实只有一麻袋。”
“如今能收获这么多,我也有些惊讶,负责研究红薯的老农来了,陛下不如问问他们吧。”
几个研究红薯的老农没想到这背景竟然还有机会见到陛下与皇后娘娘,战战兢兢的向和贺琮与顾华清行礼。
“几位不必多礼,朕今天过来是想问问这红薯的产量如何?真有那么高的产量?”贺琮收敛了身上的威势,温和的开口道。
到红薯,几位老农都有些兴奋,一时竟也顾不得害怕,纷纷开口道:“可不是,草民这辈子再也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产量了。”
“一亩地竟然能产三千斤,这真是让人想都不敢想啊。”
“这还是时令不太合适,若是这个时候种下去,不定能再高一些呢。”
贺琮也被这产量吓了一跳,如今的粮食亩产能达到一千斤便已经算不错了,这红薯竟然能达到三千斤,甚至更高,实在令人震惊。
只不过“几位可曾尝过,这红薯味道如何?”
到这里,几位老农更是激动,纷纷称赞起红薯来。
虽然他们学问不高,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简单质朴的语言才贺琮更真实的认识到红薯的好处。
出了仓库,顾华清才发现天色已经不早了,不便在宫外久留,顾华清便开口道:“时辰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宫了,若是陛下对红薯的味道好奇,咱们就带回宫里一些尝尝。”
“也好,那就有华清来安排吧。”贺琮点了点头道。
回宫的路上没有其他妃嫔,只有他们夫妻二人,顾华清便坐上了贺琮的御辇。
看着贺琮眉眼间带着的愉快,顾华清的眉眼也弯了弯,笑着道:“一开始担心那一麻袋种子与书上提到的不同,也没有经过试验,空口白牙不好和陛下,免得空欢喜一场。如今有了结果,这才好和陛下明。”
贺琮伸手揽住顾华清,让她倚靠着自己,温声道“华清考虑的很周全,得华清为妻,是我与大周之福。”
顾华清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陛下言重了,这是我该做的。”
贺琮:“华清不必谦虚,红薯产量这么高,若是能推广下去,我大周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这都是华清的功劳。”
“只是如今春耕已过,而且红薯也需再多试验一二,留出足够的种子。等回去以后我便派工部负责农事的官员与那几位种植过红薯的老农一起种植红薯。”
顾华清轻轻笑了笑:“都术业有专攻,我对这些并不熟悉,如今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一切就由陛下来决定吧。”
——————————-——————
转眼之间就到了五月份,五月初五端午节,宫里到处都挂上了艾草,妃嫔们也都佩戴上了辟邪祈福的香囊与五色丝线。
顾华清还亲手编两条五色丝线的手链送给了贺琮与明嘉。
中午各宫妃嫔与陛下太后还有皇子公主们一起在和畅园用了午膳,又吃了粽子看了龙舟赛,这个端午才算结束。
只是端午节过去以后,安静了许久的后宫就热闹了起来,自贺琮登基以来的第一场选秀终于要开始了。
自贺琮登基,先是为先帝守孝三年,选秀不开,后来又因为先皇后去世,直到如今,才算是有了第一次选秀。
这次选秀是早早就定好的,除了当年先皇后选进宫的几位妃嫔,后宫已经许久没有进过新人了。而且还有宗室那里有不少宗室子弟等着赐婚,所以这场选秀势必不能再拖。
虽然已经许久没有开过选秀,但是毕竟有旧例可循,顾华清又拉了两位贵妃和三妃一起负责,倒也不算忙碌。
王府中,自从选秀的消息传开以后,王茹馨与王顾氏便激动不已,忙着裁制衣衫,挑选首饰。
王顾氏看着面前亭亭玉立的女儿,面上露出满意之色,伸手帮她扶了扶发间的金钗,笑着道:“我们馨姐儿长的好,将来定是有大福气的。”
王茹馨掩唇笑了笑,倚在王顾氏怀里撒娇:“母亲,大舅母那里怎么?”
到这个,王顾氏脸上的笑容就淡了几分,哼了一声道:“你那舅母实在是自私,你进宫明明是能帮清姐儿一臂之力,结果你舅母死活不肯松口。”
“清姐儿如今看着是受宠,但是她以为清姐儿能一直受宠不成,若是将来失宠了,有你这个表妹在宫中相互扶持,岂不是一件好事。”
王茹馨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她有些担心的道:“毕竟如今表姐得宠,她是皇后,若是真不想让我进宫,那我······”
王顾氏显然也明白王茹馨话中的意思,脸色变了变。
孟氏现在看到王顾氏母女,简直就像是吞了只苍蝇一样恶心。
看看王茹馨这穿衣扮,分明就是学着清清的样子,而且她们是表姐妹,眉眼间确实有些像,如今再一扮,便像了五分。
想踩着清清往上爬,她们母女是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吗?
不等王顾氏开口,孟氏便直接开口道:“二妹妹不必多言了,你们过来的意思我都清楚,我也已经和皇后娘娘过了。”
“娘娘的意思是,虽然是自家表妹,但是到底不好坏了规矩,馨姐儿若是想进宫,就看她自己的运气了,娘娘是不会插手的。”
“大嫂这话的,我们也是一片好心,毕竟圣心难测,若是将来,馨姐儿在宫里也能······”
孟氏简直要被这对不要脸的母女气死了,跑到她家里来她女儿将来会失宠,简直是岂有此理!
不等王顾氏的话完,孟氏便沉了脸色,起身道:“我最近身体有些不舒服,不便接待你们,今天就到这里吧,连翘,送客。”
王顾氏与王茹馨就这样被赶出了安阳侯府,王茹馨看着侯府的大门,面色难看,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宫把顾华清压下去,让他们顾家也尝尝她今日的耻辱。
王茹馨如何想的顾华清不知道也并不关心,对于这个表妹,她向来没有放在心上,就像孟氏和她们母女的,能不能进宫就看她自己的本事。
顾华清如今正看着手中的秀女名册,在一众秀女中,最出彩的当属沈丞相的女儿。
“我未进宫之前,沈姐就是京中数一数二的名门闺秀,陛下好福气。”顾华清看向一旁坐着的人道。
贺琮伸手拿过顾华清手中的名册,合起来随手丢到一边:“华清不用看了,这次选秀宫里不需要进太多的人。”
“至于沈氏,她不会进宫。”
“不会进宫?”顾华清有些惊讶。
沈素瑶是沈丞相的嫡幼女,在长安城中算的上是闺秀翘楚,贺琮竟然她不会进宫?
虽大周皇室素来宽和,也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想进宫,朝臣若不想女儿进宫,只需与陛下提前一声便是,只不过这样做的人家并不多,一时让人有些惊讶。
贺琮微微点头道:“沈氏参加选秀只是走个过场,沈相之前便已经与我过,她已经与傅观定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