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第七十四章 愁云
封锁消息这件事情, 起来简单,但是真的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禁军统领陆阳虽然能让上林苑中的侍卫和禁军暂时封禁上林苑,但是上林苑不比往常, 正值秋猎,朝臣和后妃都聚集在此, 毕竟人多嘴杂,消息很容易泄露。
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三天了, 他们都还没有找到陛下和皇后娘娘, 太后那里是已经瞒不下去了。
遇刺当天, 陆阳跟着斗的踪迹追到了山崖处, 没有在崖顶见到任何人影, 陆阳当即派人往山崖下寻找,根据他的观察陛下和皇后娘娘多半是坠落山崖了。
可是陆阳带着人把山崖下仔仔细细, 认认真真的搜查了一遍,却只找到了一些碎布和点点血迹。
找到的碎布有红色有黑色, 经过辨认以后,证明了这确实是陛下和皇后娘娘当日所穿的衣物。
根据这一路的观察, 陆阳已经能猜测到, 行刺的刺客绝对是下了死手的。
那么山崖下无人,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崖底没有找到尸体,明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没有遇害, 他们还活着。
但是坏消息是, 陛下和皇后娘娘失踪了, 他们也没有找人的方向。
而且刺客没有得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若是他们比刺客晚一步找到陛下和皇后娘娘,那么陛下和皇后娘娘就危险了。
陆阳只能让人以这个山崖为中心, 扩大搜索范围,期望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没有走远。
只可惜过去三天了,依旧没有任何消息,而行宫里的太后也已经感觉不对劲,帝后失踪的消息已经瞒不住太后娘娘了。
得知贺琮和顾华清失踪了,太后当即便晕了过去,不过太后到底不是没有经历过风浪的普通女子,清醒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追究陆阳的失职之罪,反而是当即下令让陆阳加紧搜查,戴罪立功。
而朝堂之事,则暂时由太后摄政,沈丞相和内阁几位首辅一同决断,军政大事若有不决者,便共同商讨以后再做决定。
在后宫安稳度日,不问世事的太后终于在儿子儿媳失踪以后展现出了她的雷厉风行和雷霆手段。
大周这些年政清人和,贺琮不在一段时间倒也出不了大事,而且有太后和几位重臣,朝堂之上一时是乱不了的。
目前的两件大事便是寻找帝后和调查帝后遇刺一事。
只是这两件事却并不容易,先不寻找贺琮和顾华清这件事,只调查刺客这件事就不好办。
幕后之人既然决定了要刺杀贺琮,显然是做好了万全之策的,绝对不会轻易就让人查出来。
更何况如今的大多数人力还是在寻找帝后这件事上,所以调查刺客这件事的进展并不乐观。
迎年殿中,太后坐在软塌上,一手撑着额头,双目微闭,面色疲惫。
自从知道贺琮和顾华清失踪的消息以后,太后便没有一日能好好休息,除了处理朝堂上的事情,还要担忧着不知在何处的帝后,整个人都老了十岁,鬓间的银丝也陡然多了不少。
孙嬷嬷从外边走进来,看着难得休息一会儿的太后,有些踌躇。
太后本就没有睡着,只是憩一下,孙嬷嬷进门的时候她就察觉了,感觉得孙嬷嬷的犹豫,太后睁开眼坐直了身体,开口道:“竹溪,发生什么事了?”
孙竹溪看着难掩疲惫的太后,眼中闪过心疼。她是自就跟着太后的,看着太后从周家姐变成了太子妃,然后成了皇后,再成了太后,一步步走过来。
这些年除了当初先帝和贵妃还在的时候,太后从来没有这么辛苦煎熬过。
只是再心疼,孙竹溪到底是知道轻重缓急的,“太后,御前试讲傅观求见,他有要事禀报。”
“傅观?是那个新科状元?”太后想了想道:“他有什么事?罢了,让他进来吧。”
这个时候过来,估计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那日傅观在遇刺的现场发现了顾华清的白马,心中总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好在白马虽然受伤了,却并没有死去,傅观便让人把马带了回去。
傅观心细如尘,又对马心有疑虑,把马带回去以后,便注意到一个年轻的马夫表情有些异样。
负责治马的大夫把马的伤口处理完毕以后,傅观便询问了这匹马可有不对之处。
傅观毕竟是常在御前行走的人物,即使是如今陛下失踪了,但是大夫还是不敢得罪他,便又仔仔细细把马检查了一边,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这匹马曾经被人喂过会导致狂躁的药物。
听到这个回答,傅观便明白了。
难怪这匹马会是被金簪刺中脖颈而伤,根本不是因为刺杀,而是因为马匹突然狂躁,顾华清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这样制止白马发狂。
所有的疑惑都有了答案,是有人准备在这次秋猎中害顾华清,暗中给她骑的马喂了会导致马匹狂躁的药物。
想一想,若是在猎过程中,顾华清的马突发狂躁,她一个弱女子,面对着发狂的马,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想而知。
顾华清势必非死即伤,幕后之人实在是心思恶毒。
只是幕后之人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人在上林苑安排了一场刺杀。
陛下和皇后娘娘意外走在了一起,导致了如今的结果。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傅观的面色冷凝,嘱咐了大夫不要把这件事出去,等他禀报过太后娘娘以后再。
大夫也知道皇后娘娘的马被人喂了药这件事情显然不简单,为了避免把自己扯进去,他选择了听从傅观的话,暂时保守这个秘密。
毕竟他原本和这件事没有关系,只是尽了一个大夫的本分而已。但若是他把这件事出去,恐怕会被看做和害人的人是一伙的。
傅观今日求见太后,就是为了禀报这件事情。
等到傅观把事情完,太后的面色便沉了下来,对皇后出手,这显然不会是前朝的手段,一定是后宫有人下的手。
“傅卿此话当真?”
“太后娘娘若是不信,可以召那个大夫过来询问。”
太后心中其实已经相信了傅观的话,“不必了,这种谎话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哀家相信你是个聪明人。”
“只是如今陛下和皇后都不在,这件事情也不好草惊蛇,哀家便把这件事交给你来查,你可有信心能查清楚?”
“微臣必定竭尽全力。”傅观垂首坚定地道。
太后让孙竹溪拿来一块凤纹玉佩,交给傅观,“这是哀家给你的信物,调查时可以便宜行事。”
“微臣遵旨。”
等到傅观离开以后,太后将一旁的茶盏扫落在地,气愤的道:“哀家竟不知宫里还有这样的蛇蝎妇人存在。”
这些年后宫一直比较安宁,即使有争斗,也大多都是闹,太后也没想到宫里竟然有人一出手便是要人性命。
本来因为找不到贺琮与顾华清,太后心中便心急如焚,如今又听到了这样的事情,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太后息怒,气大伤身,如今的情况,您更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孙竹溪在一旁劝道。
如今这局势,若是太后再病倒,就更麻烦了。
太后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道:“竹溪,你去传哀家的懿旨,让后宫的妃嫔们都在自己宫里给陛下和皇后抄经祈福,无事不要出门。”
且不因为太后一道变相禁足的懿旨而心内惴惴不安的个别妃嫔,安阳侯府中也是一片愁云。
————————————————————
整个大周上层都知道了陛下和皇后失踪的消息,作为皇后母家,陛下重臣的安阳侯府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而自从得知了顾华清和贺琮一同遇刺失踪的消息以后,孟氏便担忧不已,没有一天晚上能休息好。
每次一闭眼,她就会梦到女儿一身的伤,掉下了山崖,会梦到女儿满身鲜血的和她救救她,然后孟氏便会被惊醒。
整天吃不好睡不好,孟氏整个人都憔悴了。还有老夫人,知道以后便整日待着佛堂,日夜祈祷。
顾惟和儿子儿媳一边担心着流落在外的顾华清,一边还要忧心老夫人和孟氏,整个侯府都被愁云笼罩着。
顾惟和顾渊还有顾湘在外奔走,孟氏的大儿媳孙氏在家里陪着孟氏。
“母亲,您早膳就没有吃多少,儿媳让厨房做了桂花糕,您多少吃些吧。”孙氏一边让人把糕点端上来,一边劝道。
孟氏勉强给了儿媳妇一个笑脸,然后拒绝道:“不用了,我没什么胃口。”
孙氏也知道她是心里担心顾华清,但是也不能看着婆婆就这么熬着,“母亲,皇后娘娘和陛下洪福齐天,一定不会有事的。”
“您已经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了,这可怎么撑得下去。若是娘娘回来了知道您因为她伤了身子,心里肯定要自责的。”
孙氏知道皇后娘娘是婆婆的软肋,为了让她吃点东西,如今也只能这样劝她。
孟氏到底是把孙氏的话听了进去,为了女儿,她也要坚持下去,不能生病。
看着婆婆吃了几块糕点,孙氏在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在心里祈求上天,希望陛下和皇后娘娘安然无恙,早日归来。
不然不政局如何动荡,恐怕她婆婆也接受不了。
孟氏犹如嚼蜡的吃了几块糕点便放下了,看着盘子里精致的桂花糕,忍不住道:
“清清在家时也喜欢吃桂花糕,不知她如今到底在哪里,饿不饿,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