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第七十八章 试探
赵才人被太后召进了仁寿宫, 然后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赵才人就被贬为了庶人,囚禁在莹心堂中。
就连宫外的得赵家都被下懿旨申斥, 赵家几位在朝为官的大人都被贬了官。
太后这样雷厉风行的处置了赵家和赵才人,让宫中宫外原本浮动的人心一时都有所收敛, 唯恐撞到太后的枪口上,被太后给收拾了。
赵才人被处置的原因并没有传出来, 但是她的下场却让人忍不住心惊。
惠妃原本就整日忧心, 如今出了赵才人的事, 她更是担心太后把这几天的事情都记着账, 只等找到了机会就发作。
自从陛下登基以来, 宫中一直平静无事,太后娘娘也一直都是慈眉善目的和善样子, 但是惠妃心中对太后却始终十分敬畏。
其他人都不知道,惠妃心中其实一直存着一件事。
当年先帝去世以后, 得先帝盛宠的贵妃也很快一病不起,甚至在先帝梓宫还未入帝陵的时候, 就撒手人寰了。
宫里人都传是先帝贵妃担心陛下与太后报复她曾经的欺辱, 才生了心病。
然而惠妃偶然间得知,其实先帝贵妃一点病都没有,她是被太后暗中下令给先帝陪葬的, 甚至她被封进棺材的时候, 人都还没有断气, 也就是,她是被活活闷死的。
先帝贵妃曾经仗着先帝的宠爱屡次欺辱太后,确实可恶,但是太后的手段也未免有些狠辣。从那以后, 惠妃心中就对太后有了敬畏害怕。
念及此事,惠妃在心中思考良久,还是决定往仁寿宫去一趟。
太后能隐忍多年,一朝出手便置敌人于死地,这样的心机手段是她远不能及的。不管太后是怎么想的,她都要先向太后表明她的立场。
仁寿宫中,太后看着面色惴惴的惠妃,在心中叹了口气,语气温和的道:“你的意思哀家都明白,放心,哀家知道你向来懂事,大皇子也是个好孩子。”
惠妃知道太后没必要骗她,听到太后的回答,她在心中松了一口气。知道太后这些天既要担心不知所踪的帝后,还要处理朝政,所以目的达到以后惠妃便识相的提出了告辞。
看着惠妃离开,太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面色中带着疲惫。
一旁孙竹溪上前帮太后按摩,一边道:“惠妃娘娘虽然不聪慧,但是胜在老实本分,也能让太后少操些心。”
“惠妃这样的性子是不错,但是大皇子也像了惠妃的性子,便有些不足了。”太后垂眸道。
“陛下如今也只有两个皇子,二皇子又体弱,大皇子这样的性格实在是······”
着,太后的语气沉闷了下来,“若是这次······”
“面对朝堂上那些人老成精的老狐狸,大皇子这样怎能担得起大任啊?”
孙竹溪开口安慰:“太后放宽心,如今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陛下与皇后娘娘一定会逢凶化吉的。”
“陛下和皇后娘娘如今还年轻,以后定能给您多生几个嫡亲的孙儿孙女。”
到这个话题,太后的脸上也难得的带上了丝笑容。只是想到如今的政局,这丝笑容又很快消失了。
帝后失踪,原本那些被贺琮压下去的世族便开始蠢蠢欲动,大皇子之事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试探而已。
大周世族兴盛,寒门地位不高,这些年贺琮屡屡提拔寒门出身的朝臣,世族便难免有所不满,只是贺琮地位稳固,君权压住了世族。
当初立世族大家阳平顾氏的顾华清为继后,便有一定的原因是贺琮担心弹压太过,让世族拧成一股绳反抗,所以也算是贺琮做出的退步。
如今能压制住世族的陛下失踪了,那些被压制的世族便忍不住开始试探,太后甚至怀疑陛下的遇刺这其中也有某些世族的插手。
只是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帝后,朝堂不能再经波折,所以太后才能容忍某些人不老实。
等陛下回来了,再由他来亲自算这笔账。
完了这些事,太后又想起赵才人的事。
“竹溪,依你看,赵氏像是能想出那样主意的人?”
太后是真的讨厌赵静姝,不然也不会不顾先后也姓赵,就这样直接称赵静姝为赵氏。
孙竹溪想了想之前见到的赵才人,犹豫着道:“奴婢看这赵庶人心大却少谋,而且性情冲动,若是没有人提醒她,她不一定会相出这样的毒计。”
太后微微点头,她也是这样想的。赵氏这样的人,一个照面她就能把她猜的七七八八。
这次惊马这件事她之所以能做成,并不是因为她有多聪明,而是因为先皇后的遗泽罢了。
当初先皇后还在时,不管是太后还是贺琮,都对她极为信任,将宫务全部交给了她。
而先后也确实性情温柔贤淑,大方公正,后宫不少宫人都受过她的恩惠。
虽然她已经去世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忠仆记着她的恩情,所以赵静姝才能这么顺利的收买了马场的人,在皇后的马上做手脚。
“竹溪,你让人告诉傅观,让他继续往下调查,并且看好赵氏,不要让她出了意外,哀家不信这件事只有赵氏一个人的参与。”太后想了想道。
只希望赵氏不是勾结了谋害陛下的乱党,不然就算是先皇后再世,也保不住她。
“还有,你让人把宫里的宫人们都调查一遍,哀家倒要看看这些宫人都是哪家的忠仆。”
“调查完以后你先都记录下来,如今不宜有大动静,等陛下和皇后回来以后,便把该处置的处置了,该送出宫的都送出去。”
就这样几句话,便定了不少人的命运。
完以后,太后有些疲惫的揉了揉额角。虽之前皇后也清查了一边宫人,但是她那时刚进宫,难免有所顾及,便有了疏漏,如今亡羊补牢,只希望为时未晚。
———————————————————
棠梨宫中,念佛的德妃也听了赵才人的事情,放下手中的佛珠,德妃起身往外间走去。
“赵才人年纪轻轻的,倒是可怜了。”德妃语气中温和中带着怜悯。
“能让太后娘娘这样生气,甚至不顾先皇后的面子,想来赵才人定是犯了大错。”兰心一边扶着德妃往外间走,一边道。
德妃嘴角轻轻勾了勾,明明是微笑,却又莫名带了几分讽刺,“先皇后聪慧贤淑,在宫里人人交口称赞,赵才人这个嫡亲的妹妹倒是不像先皇后。”
“如今做了错事,不得还要耗尽先皇后留下的情分了。”
“娘娘的是,大概是因为家中幼女,难免娇惯了些,与长姐便有所差别。”
兰心想了想又略有些担忧的道:“赵才人如今虽然被关在莹心堂,但是难免不会出什么,咱们可要做些什么?”
德妃微微摇了摇了头,柔声道:“如今陛下不在宫里,宫中戒严,咱们便是想要关照一下赵才人也无能为力,还是算了吧。”
着,德妃又轻轻勾了勾唇:“再了,本宫和赵才人也没什么交情,不过是感念昔年先皇后的关照,所以过几句话罢了,赵才人就算想攀扯旁人,也牵扯不到我们。”
她与赵才人不过了几句感念先皇后的话罢了,从来没有给她支过招,更不是合谋,赵才人犯了错与她有什么关系?
正着话,莲心从外边走了进来,福了福身,垂首道:“娘娘,方才惠妃去了仁寿宫一趟,听人出来的时候面色很是轻松。”
自从上次的花灯一事以后,娘娘便不喜欢她在身边服侍了,平日里带着身边的多是兰心,而她就只能做些通报消息之类的事情了。
莲心抬头看了眼跟着德妃身边十分受重用的兰心,又低头掩饰住眼中的不满。
自从兰心得了娘娘的重用以后,棠梨宫的宫人们也开始拜高踩低,对着兰心一口一个兰心姑姑,亲热的不行,对她反而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都是一群狗眼看人低的家伙,迟早有一天她要让他们跪在她面前给她道歉。还有兰心,她会让娘娘知道谁才是更有用的那个。
德妃没有注意莲心,听到她的话,慢声细语的道:“惠妃这个蠢货,难成大器。”
身为皇长子的生母,也算是拿着一手好牌了,可是整日里畏畏缩缩,不求上进的,怕这个怕那个,真是家子气。
德妃身边的兰心倒是觉得莲心有些不对劲,目光落在她身上片刻。
但是自从德妃训斥过莲心以后,她便一直是这样谨慎微,沉默不语的样子。兰心没有看出什么不对,便放下了心中的奇怪。
德妃能惠妃,但是兰心却知道什么时候该话什么时候该闭嘴,所以像是没有听到德妃的话一样,垂首沉默着。
德妃最满意的就是兰心的审时度势,也不在意她的沉默。想到如今还不知在何处的陛下,德妃有些忧心的道:
“罢了,惠妃怎么选择是她的事情,左右这些事情和咱们没有关系,咱们还是多抄着些经书在佛前供奉,祈求陛下能早日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