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第九十三章 谋逆
大年初六, 年节时的热闹都还没有散去,贺琮年后开笔下的第一道圣旨就让整个长安城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过年后的第一次朝会,端王府中的人就因谋逆之罪被禁军围在了府中。
朝堂上与端王府交好的几位官员纷纷为端王府话。
“陛下, 端王一家素来安分守己,怎么会做出谋逆这种事情呢?”
“是啊陛下, 荆州这么多年被端王治理的井井有条,怎么可能有谋逆之心呢?还请陛下明鉴。”
······
贺琮看着为端王府话的几位大臣, 冷笑一声:“几位爱卿如此言之凿凿, 不如先看看这份证词。”
贺琮挥了挥手, 身边的内侍将捧着的证词分发给在场的诸位大臣。不仅仅是为端王府话的几人, 在场的诸位人人有分。
顾惟也跟着众人看手中的证词, 看完以后眉头一跳。这份证词上详细的写了上林苑刺杀陛下和皇后的全部过程,甚至还有后续追杀的计划。
若非是华清谨慎, 恐怕陛下和华清就真的要回不来了。
等到众人都看完了,贺琮才又开口道:“这份证词是之前在西山捉到的刺客亲口承认的, 端王府派人刺杀朕与皇后,罪同谋逆, 几位还有什么话?”
“这、这毕竟只是一面之词, 如此大罪,还是应该谨慎些,调查清楚才好······”
贺琮看了一眼话的大臣 , 竟微微点了点头, 面色冷淡, “是该谨慎些,所以朕才只是让禁军围了端王府,而不是直接把端王府众人捉起来。”
“这件事就交给大理寺,刑部和禁军共同调查, 务必要把这件事调查的清清楚楚。”
贺琮的声音没了往日的温和,清清冷冷的仿佛蕴着寒冰,除了令旨的几位大人,没人敢再开口求情。
退朝以后,贺琮去了羲和宫,就见顾华清手边还放着朝堂上众臣看过的证词。
看到贺琮过来,顾华清给他倒了杯茶,然后开口问:“怎么样?”
贺琮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有这份证词在,与端王府交好的那些人也不出什么来。”
顾华清微微点头,笑了笑,“也是,再如何他们毕竟也都是为了自己。”
“郑姑娘那里,我已经派了人去。”
着,顾华清看着桌上的几张纸,忍不住笑道:“这份证词来的实在太出乎意料。”
本来以为要捉到端王府的把柄还需从长计议,谁这份证词被送到了他们手中,让他们一下子师出有名了。
自从知道了端王府在长山之战中做的事情,贺琮就对端王府厌恶至极,闻言也只是冷冷的道:“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顾华清失笑点头,承认了贺琮的这个法。
原本无论是受刑还是利诱,刺客首领阿大都是宁死不愿意招供的。但是牢房里又关进了一个来处理他的阿武,这才发生了后续的事情。
之前已经了,阿大和阿武之间互相不对付,阿武关进牢房第一天,和阿大关在一起,两个人就了一架。
一开始狱卒们只是把他们拉开,后来发现这样不管用,只好又在旁边腾出一间牢房,把他们分开官。
也是狱卒们看着他们两每天又又骂,他们像是看戏一样,这才没把他们两个分开太远,只是从一间牢房换成了邻居。
这下是不成了,他们就开始互相骂对方,好在两个人还有理智,话中没有透露太多内容,不会透露他们的主子,而且还知道避着狱卒。
但是众所周知,吵架一旦是吵到兴头上,那就经常是出来的话不过脑子,只为压倒对方。
这两个人也是如此,这天又吵了起来,看着周围没有狱卒,两人就起了自己的功绩。
两个人着着就翻起了陈年往事的旧账,阿武起自己曾经跟着主子杀杨柳村一个村子的人的时候阿大还是个都没长齐的娃娃呢。
听到杨柳村,阿大仿佛被泼了一盆凉水,瞬间冷静了下来,“你的是边城凉州的杨柳村?”
阿武的起兴,没有注意到阿大的不对,得意的道:“看来你是听过了,就是那个杨柳村,也是他们倒霉,竟然差点坏了大事······”
两个人本来就只隔着几根栏杆,阿武没有防备,都没完,就被阿大捉住了脖子。
阿大的眼睛都红,恶狠狠的道:“你再一遍,杨柳村的人是杀的?”
杨柳村的人是王爷杀的,那他,他这么些年都做了什么?
阿武这才注意到阿大的不对劲,脸被憋的通红,双手去掐阿大的手,“放手,快,放手······”
狱卒注意到这两个人,唯恐阿大把阿武掐死,忙把两个人拉开。
阿大还要扑过去,一边喊:“清楚,你给我清楚!”
当年杨柳村一夕之间被人屠杀殆尽,只有阿大被父母藏在后院中的草垛里才逃过一劫,后来被路过的端王发现,带了回去。
他当时没有看清那些人的面容,更没有把那些人和救了自己的端王联系在一起。自从被带回去交给前任刺客首领以后,他努力学习武功,为了报答端王,成为了端王手里的刀。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报答端王的救命之恩,却原来,他的杀父杀母仇人就是他以为的恩人,多可笑啊!
阿大当天发了疯以后,便一直安静的呆着,整个人都阴郁了下来,不知在想些什么。
阿武也从他的表现中窥见了几分真相,整个人也安静了下来,心中暗暗后悔。
不知道阿大在心中做了什么思想斗争,第二天,他就和狱卒,愿意招供了,然后不用催促,就把事情的干干净净。
只是他只是负责刺杀之类的事情,并不算是心腹,其他事情知道的并不多。
但是即使如此,有他的这份证词已经足够贺琮出手了。
阿武看着阿大出去,脸色瞬间灰暗了下来。
这下完了!
————————————————
一大早,端王府就被禁军围了个严严实实,整个王府的人都不许出去。
禁军围住端王府的第一时间,贺淮就收到了消息,一出门就遇上了负责看管端王府的陆阳。
之前因为上林苑混进刺客刺杀贺琮与顾华清一事,即使后来陆阳找回了帝后,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不受罚,他禁军统领的职位就这样被降职了。
陆阳毕竟是自与贺琮一起长大的心腹,贺琮也有意他早日官复原职,便把这次端王府的事情交给他,想让他做出点成绩。
而且陆阳之前被降职也算是拜端王府所赐,如今他来看管端王府,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可疑的人。
看到陆阳,贺淮正色道:“陆大人,我端王府犯了什么事,你竟然带着禁军将我端王府团团围住。”
陆阳拿出贺琮的令牌,开口道:“陛下有令,有人指证端王府谋逆犯上,在查清事情真相以前,端王府任何人不得出入。”
陆阳又对贺淮拱手道:“卑职也是奉命行事,如有不当之处,还请王爷见谅。”
“我端王府世代忠君爱国,此心天地可鉴,怎么可能做出谋逆之事,这定是有人陷害,本王要见陛下。”贺淮眉头紧皱,一脸忠直的道。
陆阳:“陛下已经派了大理寺和刑部还有禁军共同调查此事,若端王府是清白的,陛下一定会还端王府清白的。王爷还是在王府安心等着吧。”
陆阳软硬不吃,贺淮只好拂袖离开。
看着贺淮转身往书房走去的身影,陆阳也面色冷淡的转身往王府门口走去,让禁军们仔细着些,不要放过任何可疑之人。
“父王,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禁军怎会把王府给包围了呢?”贺琦匆匆赶到贺淮的书房,面带急色的问道。
书房中除了贺淮和有那位中年谋士易先生,贺淮看到贺琦着急的样子,面色冷了下来,训斥道;“看看你像什么样子,一点事情就如此不稳重,还能指望你做什么。”
贺淮素来一副儒雅的样子,面对着贺琦也极少训斥,即便不能成为慈父也会极为温和的。
如今贺琦猛地被斥责,整个人都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忙收敛了面上的焦急,极力恢复往常温润的样子。
“父王,孩儿失礼了,还请父王责罚。”
易先生算是端王的心腹,这种场合也能得上话,此时也替贺琦话道:“世子毕竟还年轻,如今遇上这样的事情,着急也是正常的。”
贺淮冷哼了一声,“年轻,他也不过比贺琮三岁,可惜······”
“罢了,你坐下吧。”贺淮叹了口气,对这贺琦的语气缓和了些。他知道自己也是因为贺琮这突如其来的一手失了冷静,对贺琦也不该太过苛责。
“从贺琮往日的手段来看,他素来谋定而后动,如今既然出手,想来是查到了一些东西。”贺淮想了想开口道。
“如今最重要的,是知道他们到底查到了什么,查到了什么程度。”易先生捋着胡子缓缓道。
“想来是大理寺中关着的那群废物透露出了什么消息,不过他们知道的不多,若只是这样倒也不足为惧。”
那群刺客刺杀失败以后,在贺淮这里已经是弃子了,他自然不会让他们知道更多的东西。之前要把阿大解决掉,也只是为了避免麻烦而已。
“如此一来,只要我们能······”
易先生的话还没完,就听到外边有人敲门,焦急的道:“王爷,世子,不好了,世子妃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