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明皇家骑兵师
京城,御马监,朱由校最为看重的骑兵部队正在如火如荼的训练着,现在这只骑兵部队已经改名为大明皇家骑兵第一师。
对于原来大明原来混乱的军制朱由校实在是蛋疼的紧,卫所军的指挥使一类的加上野战军的总兵之类的,光是要搞清楚这些,朱由校就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朱由校在骑兵部队招募完成后,就把老兵和新兵混在一起,原来的编制统统打散,参考了一下现代军制,将十人编成一个班,三十人编成一个排,九十人编成一个连,三百人编成一个营(从营级开始配备一个炮兵排),一千人编成一个团。
皇家骑兵第一师的师长,游击将军满桂,下辖四个骑兵团,再加上满桂直属的五百骑兵加强营,再加上独立编成的五百侦查营,就是朱由校的全部家当。
此刻满桂正带着他的直属骑兵营在校场上训练,骑兵在校场中跑了一段,身处阵中的满桂大喊一声:“齐。”
当然,无论满贵嗓门再大,在轰隆隆的马蹄声中,撑死能有几十人能听到就不错了。
满桂的号令还是通过军官,一级一级的传达下去,只见原来有些涣散的阵型,渐渐紧密起来,几乎达到了骑士肩并肩,马并马的程度,组建成了一堵厚厚的骑墙。
校场中间竖立着一些稻草人制成的靶子,满桂看着距离差不多了,大喊一声,“拔剑。”
满桂的是拔剑,可从中抽出的兵器却完全不像传统中国剑的模样,反而像一柄细长的军刺,是军刺又不太妥当,因为这把像剑又像军刺模样的武器,差多有一米长,浑身闪耀着摄人的寒光。
离稻草人只有一步的时候,前排的士兵熟练的刺出了中的刺剑,在稻草人的脑袋上开了个洞,随即迅速收回中的刺剑,继续向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到一秒,等到后排的士兵再进行一轮补刀后,稻草人的脑袋已经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了。
刚才满桂这一套战法,正是朱由校仿照近代骑兵战术,当然现在算是大明原创的骑兵操典。
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自己这刚刚组建起来的骑兵,轮单人战斗力来看的话,肯定是不如从在马背上长大,摸爬滚打几十年满洲人来的厉害。
但俗话猛虎还架不住群狼,这种近代骑兵,肩并肩,马挨马的骑墙式战术,和不冲锋起来那么紧密的八旗骑兵对冲起来,在同等宽度下,相当于大明这边的骑士三个打一个,任凭老奴的八旗骑兵武功再高,也得跪。
至于选择刺剑作为大明骑兵的近战武器,朱由校也是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
弯刀的优势是劈砍时会留下巨大伤口,很容易动摇敌方军心,冲锋时,砍杀动作容易连续完成,便于反复冲杀,缺点是劈砍容易致伤,不易致死,而且由于盔甲的开展,不少骑兵经常会被弯刀屡次砍中脑袋照旧能够继续战斗。
刺剑的优势是虽然造成的伤口不大,但刺中躯干或头面几乎必死,缺点是快速冲锋时,刺中对方后不易拔出,不利于反复冲杀。
朱由校也是在反复试验中才发现,在骑墙式冲锋下,要是用弯刀的话,骑兵中的弯刀根本无法挥砍,反倒是直刺试的刺剑比较好用,而且士兵在不断的训练后,拔出刺入人体的刺剑问题也能解决。
“回。”在战马冲出几百步后,满桂又再一次的下达了指令,整个骑兵队伍缓缓停了下来,然后快速调转马头,后军变成千军,继续发起冲锋。
只不过这次不再是骑墙式的冲锋,队伍有些分散,在满桂又大喊了一声分之后,骑兵营马上以满桂为中心,分成两股,分别从左右两边迂回开来。
在接近稻草人的时候,马上的骑士纷纷掏出挂在马上的武器,大部分是弓弩,只有极少数的燧发枪,这倒不能怪朱由校吝啬,实在是大明皇家科学院,第一批只生产了五百把,分散到五万人的新军里,简直是泥沙入海,完全不够分。
就连满桂的骑兵营也只分到了五十把,只能先轮流换着练着,当然弓弩的威力也不,等骑兵都跑过后,场中的稻草人都扎成了刺猬。
这就是朱由校的另一种迂回战法了,朱由校目前中只有五千骑兵,就是和老奴一换五都心疼的紧,朱由校最希望的还是老奴的骑兵来冲击自己的空心方阵。
等老奴的骑兵吃到苦头后,再出动骑兵,无论是冲击侧翼,还是追击逃跑的敌人都能极大的减少伤亡,一句话——家当少,不能败啊。
要是朱由校现在中有五万骑兵,那不用,推也把老奴推平了。
当然优秀的战术固然重要,但还要配合严格的军纪,仔细观察满桂的骑兵营就会发现,在大部分身着红色罩甲的骑兵中间,还有少数身穿绿色罩甲的骑兵。
这是朱由校特地从锦衣卫挑选出来的军法官,直接下放到连一级,专门负责军队的军纪,还有以后战功的核算。
虽然平日里和骑兵们一起训练,可这些军法官一天到晚摆着张冷脸,像谁都欠他几百两银子似的,让这些普通士卒是轻易不敢接近。
但这些普通士卒虽然敬畏军法官,但却并不讨厌,因为军队里要是有什么军官克扣军饷,军官随意打骂士卒,都可以来寻找军法官。
已经有好几个原来京营里的军官,仗着资历老,喝兵血,吃空饷虽然不敢干了,可随意打骂士卒偶尔还会出现,被军法官发现后,上报给了皇帝,那几个军官马上被开革出了骑兵师。
当然光有严格的军纪还不行,太祖还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朱由校招募的新军里,别文化了,识字率都低的感人,朱由校于是又在新军里放了很多从太监学堂出去的太监,等白天这些普通士卒训练完成后,夜晚负责教习,解决文盲的问题。
为这事,现在御马监的大太监王体乾的门槛都差点被踏破了,毕竟无论哪个大太监下都有许多干儿子,大明宫中就那么多职位,这去军队里教那些士卒识字,可都会被授予教导官的官职。
还有朱由校之所以不让文官来担任军队教习的任务,实在是朱由校怕有人给自己的新军里掺沙子。
而且朱由校还是有私心的,在教习过程中,还让太监掺杂了许多私货,比如朱由校是大明的皇帝,每个人都要效忠于他,为大明皇帝而战之类的口号,可是每天教习前,和教习后都要喊的。
别看只是每天喊几句,可这潜移默化之下,种入到这么士卒的心里,那军队就牢不可破了。
所以朱由校可以放宽每天的认字效率,但这几句话,朱由校可是交代过太监,每天都要喊的,一天也停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