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深陷困境

A+A-

    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弟媳我的舅妈,竟然这样答复她。

    她想质问舅妈,当初舅舅开这饭馆,姥姥还健在,差三百元,是姥姥替舅舅开口,跟我妈替儿借钱。

    当时,妈跟爸爸一,爸爸二话没,就让妈妈把钱给姥姥捎去给舅舅做生意用。

    这是四年前的事了。

    舅舅的饭馆开起来了,一年后,舅舅想把借我家的三百元钱还给我家,那时二哥考上中专,舅舅觉得我家用钱,快把欠的钱还上。

    谁知道,舅妈开始不同意,再然后,谁借的谁还;

    结果,两人吵起来了。

    姥姥就这一个儿子,都在一个院儿里住,听到儿子、媳妇吵架,过来劝架,一问是为还我家钱的事吵架,姥姥就了舅妈两句。

    舅妈是个家里外边一把手,嘴一份、手一份,放哪个位置都行的人。一句话,强势。

    舅妈就是有一个特点,借你十元就还你九块九毛。

    为什么舅舅和舅妈,他们不去条件好点的三姨家借钱?

    那是因为有一次舅舅的舅子,舅妈的弟弟结婚,舅妈两口子和大姑姐,我舅舅的三姐,我的三姨借钱,给舅妈娘家弟弟结婚用。

    舅妈一下子借五百,三姨借给舅妈两口子了,两年后还三姨钱,五百元就是五十张大团结。

    当时,舅妈往三姨桌子上一放,就还有事,屁股都没挨凳子,也没数一下钱,就急慌慌的走了。

    等三姨这忙完活,想起把舅妈还的钱收起来,一数,怎么数怎么差十元。

    三姨想,这当面银子对面钱,怪自己没跟舅妈当面交接数数,唉,吃个哑巴亏吧。好在,肥水没流外人田。

    三姨又把舅妈往好处想,也许,弟媳数错了,不是故意的。

    可是,舅妈自从还了三姨的钱,见三姨没什么反应。于是,又今天一百,明天二百的借了几次。

    反正,时间不长,今天借了,过个十天半月还回来。

    只是,借三次,准有一次少还十元。

    三姨一看,你这哪里是借钱,分明是找便宜。因为自己的弟弟我舅舅老实,也不揭穿舅妈,就是从此不再借钱给舅妈。

    这也就有了舅妈让姥姥跟我家借钱,不想还钱,就不承认借钱,这也才有了把我姥姥气死的段子。

    舅妈这人沾便宜没够,吃一分钱的亏,坚决不干。自己平地走路摔一跤,谁都怨不上,那都叫吃亏,会把摔她的地方骂一顿、踹两脚。

    姥姥舅妈,做人要有良心,你为难的时候,人家二话不借给你了。你有钱了就紧着还给人家。

    人家孩子们又上学,过两年还得盖房子,谁家挣钱也不容易。老话,讲借讲还,再借不难,人要讲信用。

    舅妈哪是个吃话的人,有理没理也不让人的主儿,一听自己的婆婆这样自己,立马和婆婆翻脸了。

    “钱又不是我借的,谁借的谁还!”

    一句话把姥姥噎住了,舅舅放屁都要问舅妈的一个人,明明知道舅妈不讲理,也不敢什么。

    姥姥见舅舅不作声,舅妈不讲理,知道这钱舅妈是不承认也不想还了。

    姥姥回到自己屋里,心里这个难受呀,越想越生气,心里堵得慌,一下子就卧床不起了。

    妈和四个姨来看姥姥,姥姥最相信三姨,就把这借钱的事跟三姨了。

    姥姥一辈子,就攒了一百元钱,她让三姨自己掏两百元,和自己的一百元加起来凑三百,还给我家。

    三姨按照姥姥的,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凑钱替舅舅把钱还给了我家。

    三姨夫当时在铁路局上班,两个女儿,条件比别人家好点。

    姥姥知道三姨把钱还给我家后,第二天,姥姥就去世了。

    等姥姥过世百天后,三姨把真相告诉我妈和几个姨,大家才知道姥姥过世的真相。

    姨们姐几个一商量,就这么一个兄弟,好歹舅妈跟舅舅过日子,不去计较,免得让亲朋邻里的笑话。

    不追究舅舅和舅妈,姥姥和钱的事。就这样一场农村家庭闹丧的大剧没有上演,被几个姨和妈压下不去深究,避免了很多不可想象的悲剧发生。

    妈见舅妈这样,没要那一百元。

    妈真想问舅妈当初让姥姥给她家借钱的事儿,可到嘴头的话,想想又咽了回去。

    妈含泪出了舅舅家,她想去三姨家借钱,又一想,三姨有病做了乳腺切除手术没半年,这个口不能开。

    回到家,妈跟我们了借钱的事儿,一会儿,妈觉得有点不舒服,大晌午的躺下睡着了。

    等妈醒来的时候,我发现妈的嘴有点歪。

    不好,妈准是因为借钱的事儿,和舅舅、舅妈生闷气了。

    我和两个哥哥用拉柴用的拉车,把妈妈送到镇上最近的卫生院。

    给妈看病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夫,他把着脉,量了血压、又问了生病前的经过,赶紧给妈针灸治疗。

    大夫告诉我们,幸好血压不高,只是有点生气、肝经风邪造成的。

    问题不大,来的也及时,连续扎一星期针灸,再开点汤药回家煎煮,一副中药一天煎两次,早晚煎服一日囗服两次先看看、观察观察。

    还好,一星期针灸加汤药,妈妈的病很快恢复好了。大夫又给开了点中成药丸,加以巩固。

    装修民工来我家三次要工钱,都被我挡在了大门口。

    我不愿意让妈妈见到催债的来我们家,那样会刺激她的,对她的病情非常不利。

    催债的民工,他们也是没办法,出来这好几个月,这家欠工钱,那家欠工钱,他们家里老婆孩子的,也是都指着这不多的血汗钱。

    我自知理亏,夸下海口,三天之后工钱准时还清。

    大哥、二哥去上班了,两个妹妹上学去了,妈还要再休养些日子。而且,以后不能让她着急、生气。

    爸爸拖着病身子,随身带着口服药,每天坚持去上班。

    我要照顾妈妈,暂时不去上班。

    可是,我一个姑娘在別人眼里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孩子,谁有钱会借给我?

    我又向谁去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