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搭线

A+A-

    陈管事送完菜,立刻回府,一进门,侯爷跟前的厮过来,侯爷找他。

    陈管事也没慌乱,每回拿了菜,侯爷都会问。本来府上采买是事,平日这些没人过问,也能捞点油水啥的,偏买菜每回都问。

    陈管事已经处之泰然了。

    安定侯只是问了问买了多少菜,菜是不是还和上回一样好,陈管事一一答了。

    安定侯就让管事下去了。

    书房里没人了,安定侯可以静下心想些事情。

    裴殊他知道,英国公的儿子,顽劣不堪,风言风语都传到他耳朵里,可见这个人多不着调,他不许儿子跟裴殊往来,后来听裴殊带着媳妇连夜离开国公府,再后来就是英国公请废世子,前不久英国公立了长子为世子。

    这事没在盛京翻什么浪,别人家的事,再不着调,也最多成为饭后谈资。

    安定侯以为裴殊就那样了,到了庄子上能好?那细皮嫩肉的不得脱层皮,结果前几日家里桌上出现了新鲜的白菜。

    这个季节青菜不少,黄瓜,豆角,茄子,萝卜,但是白菜啥的已经长老大了,再过一个多月,等豆角啥的也没了,大白菜就是冬天为数不多能吃的蔬菜。

    白菜鲜嫩可口,安定侯问这是哪儿的,女儿是裴家种的。

    盛京就一个裴家,安定侯略一思索,“英国公府?”

    陈婷芸不大乐意听,她柔柔道:“英国公府是英国公府,裴家是裴家,是分出去的裴家三公子。”

    安定侯明白了,是裴殊。

    裴殊咋会种菜了?

    安定侯想了半天也没想通,不过这生意却是定下来了,订菜两天也就一两多银子,家里人都挺爱吃的。

    他们只顾着吃,安定侯却想了些别的。

    这菜冬日能不能种,以后也是这么贵吗,能不能种多一点,运到西北,给驻守边关的将士吃。

    冬日边关太冷了,他待了二十多年,冬日是怎么过来的至今不敢忘,盛京的世家一顿饭就能吃一两多银子,未曾想过那些将士连热乎饭都吃不上。

    冬天就啃饼子,哪里有菜。

    冬日菜少,有人家里庄子建了暖棚,种蔬菜吃,后一些人有样学样,却做不成,冬日菜还是贵。

    安定侯盯紧了裴殊种的蔬菜,再看看,看看冬日还有没有,若是有,那有大作为。

    而裴殊送完人,在院子里伸伸胳膊,扭扭脖子,还能听见咯吱咯吱的骨头响。

    庄子有两亩地种菜,都快熟了,往年是不是给顾筠送一些,三家吃一些,剩下的晒干腌了,留冬天吃。

    今年的不一样,吃一半,剩下的全部留种,等秋收结束,这片地全部盖大棚。

    春天再拆,只要地里肥够,春种也不耽误。

    现在他种的菜够吃还够卖,家里屋子多,他占了两间。

    盖房子还剩一些砖头木料,裴殊又托赵老汉弄来一些,想再盖两个棚子。

    原来那三间屋裴殊也算种菜,不过里头的家具还得挪出来,虎子不在,裴殊干不动那么多活。

    裴殊每天都很累,种菜不是撒个种子浇浇水就行,每天要定时,半夜还得起来,下头的水也不是普通水,是草木灰,淤泥,以及肥料提取的水。

    比农家肥好用很多,这也是为何裴殊能养出菜来。

    现在除了青菜,还有葱,蒜苗,萝卜,反正够家里人吃的。

    两间屋子算是他的研究室,裴殊把菜检查了一遍,才回屋,进屋第一件事儿就是换鞋。

    角落里还放着冰盆,虽然天没那么热了,还是凉快一些舒服。

    裴殊把钱给顾筠,“陈家结的账。”

    顾筠收下钱,“先卖一家吧,还稳妥,等秋收之后再多种多卖,再多你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就裴殊一个人,两个屋子的菜就够他忙的,顾筠怕把他累坏了,所以这阵子想法子给他补一补。

    裴殊也是这么想的,再多种肯定就得雇人,雇人的话肯定就知道他是怎么种的,不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裴殊还是放心的。

    现在就等秋收了。

    离秋收还有一个多月,人多收的也快。

    等秋收那几天,摊子就不摆了,赵家徐家的两个媳妇肯定得回来。

    他们帮帮忙做做饭啥的,虎子清韵也歇两天。

    顾筠这般算,家里人都没话,等吃过饭,春玉把正屋的碗筷收拾好。

    起来这儿和国公府没啥不一样,甚至还好更好一些,听裴靖请立世子了,呸,下作东西,也就捡他们公子不要的。

    公子这么厉害,公爷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另一边陈家隔两天就来取一回菜,陈管事还听有没有把菜卖给别人,多的话裴殊不,多多错,就先做生意不是。

    一晃就到了秋收,虎子他们从盛京回来,三家风风火火抢秋收。

    今年夏天雨水少,赵老汉不知道别人家,但庄子收成不错,亩产三百多斤,他们分两成,收完一称,一家分了一千六百多斤粮食。

    粮食要晒干才能储存,有这些粮食就不怕饿,再把地里的玉米杆,大豆秧子,收拾好捆起来,可以当柴火烧。

    赵老汉以为过了秋收就闲下来了,结果裴殊还要盖棚子。

    秋收好几天,胳膊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赵老汉苦着脸问:“裴公子,盖棚子干啥啊,这都冬天了,冷得很呐,你就是想种点菜啥的也没法子,都冻死了。”

    赵老汉苦口婆心地劝,就怕裴殊想不开,花那个冤枉钱,有钱干点啥不好,这大地方来的就是爱折腾,折腾折腾就穷了。

    庄子六十三亩地,盖棚子就得花一笔钱,而且这个时代没有塑料布,全是砖头垒砖头,盖棚子花的就更多。

    裴殊道:“你的也有道理,那赵叔,先盖十间,两亩地的,你估计也知道,我在家里摆活种子,种点菜,看饺子摊的白菜和香菇都是我种出来的,就想冬天赚点钱。两亩地也不少,铁定是要雇人的……”

    赵老汉知道白菜,儿子跟他过,可春夏暖和,冬天种子都发不了芽。

    裴殊:“咱们这边靠着山,山上不少树呢,我会烧炭,你就不用担心天冷种子发不了芽。”

    六十三亩地他本来也没算全用。

    赵老汉眼睛一亮,“你会烧炭?那直接卖碳不就成了!”

    裴殊:“……”

    这种事应该让顾筠来的,他嘴笨,不清。

    如果是顾筠就知道,世家用的炭有高低之分,什么红罗炭,银炭,连个烟都没有,普通的黑炭自然看不上。

    而普通百姓家里烧柴火,不用炭,裴殊就算会烧,烧成什么样还不知道呢,怎么可能卖出去。

    倒是有些穷苦人家,会柴来卖,一捆柴一文钱,卖给那些腿脚不方便的人,都是辛苦活计。

    裴殊解释了一通,赵老汉才明白过来,“唉,那青菜能卖出去?”

    裴殊道:“要不是现在种的太少,肯定卖的更多。”

    赵老汉道:“那行,棚子得不透风,严实点,房顶也得结实,不然冬日下雪压塌了。”

    家里饭桌上他心里琢磨着,顺嘴问了句,“那种菜需要人帮忙不?”

    裴殊道:“还是按分成,谁家帮工就分一成利,赚多多分,赚少少分,要是不乐意的话,也可以一天结一回工钱,十个铜板。”

    裴殊笑了笑,“冬天冷,干活不容易。”

    盖房子帮工一天也就十个铜板,要是不干,一冬就闲下来了。

    赵老汉先把盖棚子的活应了下来,至于帮工,到时候再,还得问问家里老婆子。

    秋收结束已经是九月份了,天气转凉,顾筠也不用冰了,等粮食晒好,分出交税的,再记上账,麦子九千五百斤,黄豆一千三百斤,花生一千六百斤,红薯八百斤。

    萝卜收了五百多斤,大白菜有六百斤,绝对够家里人吃了。

    只不过饭桌上都是新鲜的蔬菜,顾筠嘴挑,不爱吃萝卜和大白菜,就先放库房里。

    总的来今年收成不错。

    忙完秋收,虎子他们就回盛京了,收完秋的第三天,下了场秋雨。

    淅淅沥沥,从早下到中午都没停,站在院子门口,可以看见一池残荷,荷花都谢了,初春嫁的人,现在都秋天了。

    若是以前,下雨的时候她大概坐在窗前,抚琴赏雨,现在嘛,得担心粮食晒的干不干,会不会发霉生虫。

    裴殊从屋里出来,手里拿了件薄斗篷,“穿上点,这天气,没收秋的可犯难了。”

    被雨水一泡,就容易发霉,裴殊不知道别的地方收成怎么样。

    顾筠道:“这两回布施,吃不饱的百姓又多了,要是收成不好,冬日就得受冻挨饿。”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裴殊拍了拍顾筠肩膀,“别想这些了,兴许什么时候大部分人就能吃饱了。”

    他们能做的事,他现在能力有限,有心无力,不能只靠他一个人。

    倘若他还是世子,利用国公府,肯定比现在容易得多,但世子已经换人了。

    裴殊看着雨幕,使劲握住顾筠的手,他再使把劲儿,让顾筠过上好日子。

    再一晃到了九月中旬,地里的豆角黄瓜都拉架了,水果倒是多了不少。

    安定侯看着家里桌上的水煮肉片,面无表情地从里面夹出一筷子白菜。

    吃到嘴里味道还和从前差不多。

    裴家竟然还有,跟原来的差不多,难不成裴家有一棵金白菜,每天都能结白菜?

    安定侯问家里还有多少菜,陈夫人:“还有一筐呢,怎么了?”

    安定侯道:“给我拿一筐,一会儿去趟安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