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三类食铺、八仙楼 进了门,干就完事了……
八仙楼——据毕二所, 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北食酒楼,一些北方硬菜和面食做得极好,只是在甜食上总缺了点儿意思, 他听不少食客叹惋过。
甚至还有过一位节奏大师, 当场摔箸引战,表示北食就是不精细,根本没有他们南食那般精细像样的点心。
关鹤谣爆笑,是他是他,就是他!这简直是周作人大宋分人啊!
就像先生在随笔里大声求助北京的朋友们, “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又委屈地吐槽“我在北京彷惶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为了一口好点心, 卑微又暴躁,实在有趣。
三十多年后, 周先生终于想开了——“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是闲食”,粗细自然有所不同。(1)
在关鹤谣看来这可算是一语中的,十分有道理。
但显然, 毕二故事中的这位食客并没有先生走南闯北的阅历,也没那个思想觉悟和总结能力, 仍是抱怨不停。
一桌北方客人气不过, 当场和他掐起来。
华夏人民对待美食的态度太严谨了, 太郑重了,太真情实感了。
这南北之争自然古已有之,否则陆游也不用写那一首“南烹北馔妄相高,常笑纷纷儿女曹。未必鲈鱼芼菰菜,便胜羊酪荐樱桃。”来劝大家不要再撕了。(2)
可惜陆大人当时不在场, 于是双方人马劈里啪啦将起来。一时间杯碟乱飞,好不热闹。
毕二,他当时侍候的那桌客人来自四川,好心上去劝架。谁知川地口音一出,惨被祸水东引,倒霉地同时遭受了来自双方的攻击,这个金陵城还属川菜店最难吃,那个问闲着没事儿吃那么辣干什么?
这就又变成三方混战。
毕二口舌并不伶俐,不能讲得绘声绘色,只能讲得干干巴巴,关鹤谣却仍笑到嗝。
这么抓马的一幕,不正是时下南食、北食、川饭三类食铺鼎立的缩影?
她身为厨师,从无将菜系分出个高低贵贱之心,只是看人架永远是有意思的,人类的本质就是爱看热闹。
不知今日能不能吃上瓜,这样想着,关鹤谣仰头赞赏这气派酒楼。
足足三层高的建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门口架着高高的彩楼,又设红绿杈子,淡青帘幙。瞧那从二楼直连彩楼的一排排贴金红纱灯笼,便知夜间这里必然更是灯烛晃耀,锦绣辉煌。
关鹤谣迈步走入,马上有一个伙计迎上前来。只是他一看关鹤谣左手挎篮,右手拎包,立时收了笑脸,丢下一句“安静撒卖便是,勿要惊扰到客人”就扭头走了。
他可能觉得自己帅气地给了贩一个下马威,却未见这位贩此刻双眼锃光瓦亮,心中狂喜:真的不赶我耶!
关鹤谣环视一楼厅堂。
二三十套方桌条椅皆整洁明亮,偶有画屏花木掩映,起到分隔空间的功能,但整体还是一个通透的大平层。
一位着艳妆的歌伎正在弹唱,吴侬软语悠悠入耳,靠墙则置几个炉,有焌糟娘子正为客人温酒、烧茶汤。
此时已稍过昼食饭点,仍有近一半上座率,客人们杯盏将尽,也正适合用些甜食。
关鹤谣站着观察了一会儿,见一桌年轻郎君点的菜荤鲜俱全,想来钱袋很是宽裕,便抬脚朝他们走去。
倒不是她不懂礼数,不先去拜拜山头。只是她见了那伙计的态度,方知确如毕二所,人家大酒楼的人都忙得飞起,哪有功夫搭理她。
进了门,干就完事了!
这桌郎君共三人,都做士子扮,正举杯笑。
关鹤谣深吸一口气,从布包里拿出一盒点心上前见礼。士子们自然知道她来意,便止住杯盏问:“娘子卖的是什么?”
“是松花糕,请各位郎君品尝。”着用刀将糕体纵横切成四四一十六快,取三块放在箬叶上递了过去。
那糕点是规规矩矩一块立方体。
下面一层胭脂色的红豆沙,上面盖着薄薄一层嫩黄色的松花膏,层次分明,颜色亮丽,摆在碧绿的箬叶上尤其好看。又撒了些芝麻松子碎屑在上面,雅正中透出一丝俏皮。
“松花糕?这我倒是没见过!”一位蓝袍士子显然是个急性子,拿起就咬下去一大半。
他嚼着嚼着便瞪大了眼睛,紧闭着嘴“嗯嗯嗯额额额”地哼唧,看得另两人直笑他。蓝袍士子喉头一滚咽下糕饼,终于开口话,“甜而不腻,松香沁人,实在是美味!”
转向一位同伴,他饶有兴致地问道:“陈兄,你这几日就在念叨家乡的松花团,是不是就是这个?”
那陈姓郎君身着青玉色直裰,气度温雅。他摇头一笑,“却也不是,平江府的松花团是包馅的,某也没见过这种松花糕。”
关鹤谣听了暗自激动,果然苏州已经开始以松花入馔了。
吴地风雅,yyds!
苏式点心,yyds!
陈姓郎君也尝了松花糕,轻点着头状作无意地问:“娘子可还卖松花团?”
“自然卖的,只是在妾家摊上卖。”关鹤谣如何看不出他眼中拼命藏着的那一个“馋”字,坏心眼儿地添一把柴,“郎君定也知晓,那松花团要现包现卖的,热乎着时最好吃。这时外皮最软,黑芝麻馅儿还在里面流动…”
“请问——”陈姓郎君忽断她,声音急得劈了叉,“请问娘子的摊子在何处……”
他语气渐弱,清俊的脸也红了。轻咳一声,为自己的失礼解释起来。是因松花花期短,这道团子稍不留神就落令了。他离家那年就不心错过了时节,这两年也未见金陵城中有卖,数数竟已然三年未吃到了。
见平日里总淡然自持的友人为一道团子红了脸,蓝袍士子不禁哈哈大笑,随后半是揶揄,半是解围道:“莼鲈之思能致人辗转难寐,娘子定也体谅的。”
关鹤谣连连点头。
体谅,体谅!我太懂了!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纯粹、更热烈、更焦灼的思念吗?!
没有!
她又何尝不想念现世的种种美食呢?从楼下摊想到星级餐厅,从土豆花生想到香料奶酪。
这些天都是大太阳,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她就又想念起各种冰点来。
她夏天三天两头就要用新鲜水果做冰淇淋。
自制冰淇淋她不喜欢奶味重的,是以并不多加乳蛋之类,只一勺浓厚的法式酸奶油就好,再加些柠檬汁,就是无敌的配方,成品口感细腻又清爽。她昨天夜里做梦都梦到了!若是再配上云朵一般、入口即溶的法式蛋白霜糖……美梦成空,她早起发现口水把枕头都湿了一大片,不知道的还以为冰淇淋直接化那了呢。
生在大宋的江南学子,千年之后的北方大妞。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关鹤谣感同身受,营业假笑里霎时注入几分真诚,也欣喜于难道松花团的销路要开了?她了摊子所在,陈姓郎君仔细记下。
士子们又要了三块松花糕,而后才与她询问价钱。
考虑到酒楼客人的消费水平和她跑这一趟的人工成本,松花糕定价高一些,要十文一块。
“这价有些低了,”那蓝袍士子实是个开朗爱逗趣的,眉毛一挑道:“松树是道家仙树,食之愈百病,安五脏,可得长生。这般仙人之食,配上娘子的手艺,居然才值十文?”
怎么还有人嫌便宜?
关鹤谣忍俊不禁。
她又最爱和人掰扯这些饮食典故,见到个懂行的,便收不住话头。
“郎君博学,松针确实是仙人食。可那是求道之人需辟谷,这才吃松以饱腹,其实无甚乐趣。倒不如算做‘闲人食’。山中闲士‘饥食松花渴饮泉’,或问上一句‘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可不就是闲的极致? ”(3)
一句“博学”,本哄得这士子眉开眼笑,可听完这一席话,他看向关鹤谣的神色便带上了诧异和欣赏,些微端正起来。
“依妾看来,仙人…可比不上闲人!仙人之食自然也比不上闲人之食。便将这松花糕卖得低些,盼着各位闲人多买多吃。”
“哈哈哈,好一句仙人比不上闲人!”士子朗声大笑,“娘子见解独到,是我没开看,到底还是在这人世吃吃喝喝有意思!来来来,陈兄,方兄,咱们接着喝。”
他唤来焌糟娘子,让她再温两壶好酒,又与关鹤谣:“娘子对松花如此了解,是否也如你所,用松花酿酒呢?若是有,请务必让我等有缘尝一尝。”
关鹤谣一愣,她还真知道一个以松花浸酒的方子。
然她现在既无权酿酒,也无权卖酒,只能如实回答。
蓝袍士子有些失望,却仍不放弃,他们三人都是国子监算学馆的监生,娘子什么时候能够卖酒,一定要来算学馆门口卖啊!
千叮咛万嘱咐后,便与她算了糕点的银钱。价值六十文的糕点,他们直接给了九十文。
对于这些在国子监免费吃住,且每月还有一千五百文伙食补贴的监生来,和卖精致点心的娘子论两句诗文,是一件千金难买的惬意之事,这钱给得一点儿也不心疼。
关鹤谣更是心花怒放,她正道谢,便见隔壁桌招手叫她。那是一对穿着讲究的夫妇,也买了两块吃了,又让她包两块带走,同样多给了钱。
至此,面对面撒暂售卖方式的最大优势已经尽数体现——费,人类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