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从来没瞧得起过

A+A-

    来军营, 是临时起意,也是萧北淮觉得该来一趟了。

    他出征两年,又假死过一回,好些人就忘了京郊大营这十万驻军依旧是他的人。

    以至于什么牛鬼蛇神都觉得能踩他一脚。

    萧云逸要杀他, 想让他死都不能回京都, 除了自己嫡长子的身份压他一头外, 更重要的还是想接管他手上这十万驻军。

    金吾卫在内,驻军在外,萧云逸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皇位就能名正言顺属于他。

    所以他的死讯一传回京都,唐家人就迫不及待的出现在了军营。

    萧北淮不在京都时,驻军都归赵虎管,这人仗勇猛,军中上下都服他。心虽不够细, 但却对萧北淮格外忠心, 唐家人无法从赵虎这儿下手, 才盯上了从凉州回来的军师洛灵川。

    洛家声名在外,洛灵川还能得萧北淮信任,必不是寻常人, 拉拢了洛灵川,凭他的谋算,这十万驻军到手也就不难了。

    只可惜, 唐家人来了几次都没能达成目的。

    苏景清和萧北淮一进帐中热气便扑面而来, 帐内帐外仿若两个季节。

    帐内坐着一年轻瘦弱的男子, 身上裹着厚厚的狐毛大氅在边看书边品茶, 脚边还摆着一盆烧得正旺的炭火。

    帐内除了他, 还有个厮模样扮的人在边上候着, 负责给他添茶和看顾火盆。

    听到动静,洛灵川抬头,见来人是萧北淮,丝毫不意外,“来了啊。”

    又看向苏景清,冲他淡然一笑,起身行礼,“洛灵川见过王妃。”

    苏景清便也看清了他的相貌,秀雅如玉,病态苍白,仿佛一尊瓷器,一碰便会碎。

    许是与萧北淮太熟稔,反倒对自己更加尊敬。

    苏景清抬手,“军师不必多礼。”

    洛灵川捂嘴低咳两声,依旧笑着,“还没到连站都不能站的地步,况且现在已经比在凉州时好很多了。”

    萧北淮看着他这样,眉头一皱,“你养了大半年,就养成这个样子?”

    洛灵川吩咐人上热茶,然后回萧北淮的话,“托王爷王妃今日前来的福,属下阳寿又延长了不少。”

    萧北淮拉着苏景清坐下,眉头皱得更紧了,问:“到底怎么回事?”

    可能是真觉得延长了阳寿,洛灵川心情明显不错,“王爷需要这十万驻军做您的底气,可这十万驻军也需要王爷的庇护,属下亦是如此。”

    “唐家人?”萧北淮问。

    洛灵川点头,“是。”

    唐家来要人,哪能几次碰壁还什么都不做,那未免让人轻看他们唐家。

    驻军不好动,洛灵川又刚好不听话,就正好让他们下手。

    “原本到了京都后,不用操心战事已经养得差不多了,没成想唐家一杯毒茶险些送我去见阎王。”

    茶自然不是唐家人亲自下的,而是买通了一个被安排来照顾他的护卫。

    哪怕他反应快催吐吐出了一半,可剩下那一半还是险些要了他的命。

    洛灵川道:“昨日唐家来人,最后请我一次,我便想着,王爷若今日不来,属下怕是命难保。”

    十万驻军听着多,可轻易不能动,不然一动就是□□是造反,等于把头主动放人刀下给人杀。

    加上那时萧北淮出事,洛灵川再会算计,也不敢跟唐家对着来。

    但如今能用这十万驻军的人回来了,洛灵川觉得自己的仇可以报了。

    所以今日心情很好。

    苏景清瞧着脸色难看的萧北淮,叹气。

    外有不知道什么来历的人要杀萧北淮,颠覆大雍。

    内有下萧云逸这个蠢货拖后腿,整日搞事。

    萧北淮这日子,过的可真是有滋有味儿。

    “王爷无需烦忧,只要你好好活着,麻烦事自有人解决。”

    萧北淮猜到洛灵川必然做了什么,道:“你先安心养好身体。”

    洛灵川摇头,“如今的形势,如何能安心,我虽一直在军营,却也听到了不少消息。”

    洛灵川道:“王爷,洛家传来消息,今年会有大雪。”

    不知何时下,不知下在何地,但只要雪大了,就会乱。

    “无论是钟贵妃还是逸王,又或者是钟家唐家,都不是最大的威胁。”

    “王爷真正的敌人藏在暗处。”

    像鬼魅,出入无形,抓住一点机会就能要了他们所有人的命。

    听到洛灵川的话,苏景清微微挑眉,人太聪明了真的不好,伤身。

    “王爷该做准备了,”洛灵川完自己的分析,开始提醒。

    萧北淮点头,手指动了动,“本王知道了。”

    多的话洛灵川也不再,只对苏景清道:“王妃,军中虽然糙汉多,但心眼儿少,可与王爷多留几日。”

    “好,”苏景清应了声。

    萧北淮叮嘱他好好歇息,然后与苏景清一块儿出了帐篷。

    外头正好起了风,有歇值的士兵从旁边路过,嘴里着冷,“瞧这天,又要下雪了。”

    又是下雪,苏景清想。

    然后碰碰萧北淮,“给我找个住处,你就去忙吧。”

    他的王妃心如明镜,什么都知道。

    萧北淮道:“好。”

    “嗯,”现在多忙会儿,之后才会少忙,不至于分开太久。

    苏景清并未将自己心里的话出来,带着白术去了萧北淮指给他的帐篷。

    这是萧北淮往常在军中歇息的地方,虽然久未住人,但一直有人扫整理,苏景清进去时,里面已有火盆在烧着了。

    萧北淮的好东西也在,大狼狗甩着尾巴趴在角落里,离火盆远远的,像是害怕。

    不过看到苏景清进来,先是汪了声,接着过来围着苏景清转圈,还咬着他衣摆不让去火盆那儿。

    帐内暖和,苏景清并不觉得冷,便没靠火盆太近,坐到一旁的椅子上,手给大狼狗顺毛,同时吩咐白术:“明日你回王府,问湘雨拿钱,然后再回苏家一趟,问我爹要几个人,分散去其他州府收集药材。收来的药材一半运回京都一半留在远处不动。”

    下雪不可怕,怕的是雪后。

    白术听到苏景清的话也跟着严肃起来,“王妃,可是出事了?”

    苏景清摇头,:“只是要出事了。”

    而要出什么事苏景清没,但从收集药材就能判断出,是会死人的事。

    苏景清想想,又补充了句,“如果发喃凤现有人在大肆在某个地方购买药材的话,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给我。”

    “是!”白术站直了身子,沉声应是。

    外面寒风大作,暗流已经在涌动了。

    不出所料,萧北淮这晚没回来,苏景清倒睡的安稳,反正天没塌下来之前,他都能睡的安稳。

    翌日

    白术一大早就离开军营回了京都,苏景清闲来无事,带着大狼狗在营中闲逛。

    萧北淮不知是不是已经离开了军营,苏景清一整天都没见着人,只见到了出来透气的洛灵川,关于他们在做什么,苏景清没问,洛灵川也一句都没。

    夜里,萧北淮倒是回来睡了一觉,不过回来的很晚,次日又早早起床没了影,两人就见了个面,连话都没一句。

    而等苏景清睡醒,慢吞吞起床时,思烟和湘雨进了帐篷。

    苏景清拍拍脑门,怀疑自己睡迷糊了,“你们怎么来了?”

    思烟把热水放在矮凳上,浸湿帕子给苏景清擦脸,解释,“白术要出门办事,不放心王妃一个人在军中,就让我们来了。”

    “王妃你放心,我们会尽量避开营中士兵,不会添麻烦的。”

    擦完脸,苏景清清醒不少。

    人来了,他也没赶她们走的意思,只问:“城内有什么情况吗?”

    湘雨正好把苏景清今日要穿的衣服拿过来,“钟贵妃让人送了群芳宴的帖子到淮王府。”

    “刘夫人昨日又去了趟孙家,这两日应该就会有动静。”

    刘家想把二女儿嫁给苏明砚,那就要主动找人上门做媒,嫁到孙家的刘氏是最合适的人选。

    苏景清应了声,“那就等着吧,到时正好回城。”

    只不过他们显然低估了刘家不要脸的程度。

    刘家不是主动找人上门媒,而是想让苏家自己上门去求娶他们刘家的女儿。

    ……

    苏家

    孙氏本来正喝着茶,听到刘氏让她快些请人去刘家提亲时,被一口茶水呛着了,咳了好半天才缓过来。

    刘氏端着架子还抱怨了声,“姑母这般激动是作甚?”

    孙氏瞅着她,笑,心想,都出这么不要脸的话了,还好意思问她为什么激动。

    刘氏这三品大员的女儿当了好几年,越发瞧不起身份不如她的人,就比如孙氏。

    孙氏乃庶出,又是继室,苏家还是个落魄户,刘氏是觉得她哪儿哪儿都比不了自己,从苏刘两家关系紧张后,她都是不肯上门的。

    只是孙氏运气好,沾了前头嫡姐的光,嫡姐的儿子高嫁,让苏家也跟着水涨船高,刘家有事,她这才肯上门。

    但骨子里依旧瞧不上孙氏。

    所以昨日她母亲来孙家,起想让苏家主动上门提亲娶她妹妹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然后今儿便找上了门。

    孙氏这一笑,刘氏就更不满了,还透露出个消息,“倘若苏家不上门提亲,我妹妹便要入宫参加群芳宴,届时若被逸王殿下看上成了逸王妃……”

    话没完,意思很明显,他们刘家女儿不愁嫁,给逸王当王妃都行,像苏家这样的落魄户还不快上赶着去刘家提亲。

    孙氏扯了扯嘴角,微笑,“那还不快去,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刘氏被噎了下,脸色不大好看,“这不是先跟姑母你好了吗,刘家不能失信不是。”

    钟贵妃要举办群芳宴为逸王选王妃的消息传出,刘家自然是动心的。

    但他们才把钟家给得罪了,想也知道那逸王妃的好事落不到他们家头上。

    与其给逸王做妾,不如换个人投靠。

    苏明砚反正是个傻的,等二女儿嫁过去,要不了多久就能拿捏住他,再借着他和苏景清的关系攀上淮王,这才是刘家想要的。

    就是苏家不太配合。

    孙氏还是那副笑容,问:“谁跟你好了?”

    “你们刘家的女儿爱嫁谁嫁谁,跟我们苏家有什么关系。”

    刘氏脸彻底拉了下来,“姑母这是什么意思,你看不起刘家?”

    孙氏就直接点头,“忘恩负义,攀炎附势之辈,从来啊,也没瞧得起过。”

    刘氏脸色变了又脸,难看至极,最后冷笑一声,“本以为能结两姓之好,如今叫姑母这话的,全成我刘家的不是了。”

    “我妹妹也不是非你们苏家不嫁,但姑母不顾两家往日情面把话得这般难听,这话我记住了,回去自会转告爹娘,苏家的态度。”

    孙氏做了个请的手势,“那你快些,赶紧回去告状。”

    孙氏身边伺候的丫鬟立马来请刘氏走人。

    刘氏气得不行,可孙氏就那样笑吟吟的看着她,甚至还不知从哪儿抓出一把瓜子开始磕,看她像看笑话一般,把刘氏气得一咬牙一跺脚,走了。

    等人走远,孙氏瓜子磕完才拍了拍手,将残渣拍掉,然后哼道:“什么玩意儿。”

    接着又同身边的丫鬟道:“去,告诉二少爷,我要给他相看媳妇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