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钱满仓退下后, 书房只剩萧景瑜一人。他坐在桌后,还在认真思索京城里的形势。虽他的人马要按兵不动,但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做, 最起码要时时警惕,以防万一。
他又想到陶府,陶礼永一贯是个老狐狸,明面上谁都不得罪,一直明哲保身。就算当初意外, 王妃嫁进王府,但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亲近的意思。
现在陶安陵与萧景辞有联系, 倒像是陶永礼的投资。不过未出门的哥儿去做王府的幕僚,这事恐怕不会是陶礼永的主意。毕竟未出门的哥儿与已经有王妃的梁王过多联系,起什么心思那是路人皆知的。陶礼永还是注重脸面的。
那么就是陶安陵的主意。一个哥儿充当幕僚, 纵使才情深厚, 如何让人称赞, 都不能掩饰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虽然不可否认他的那些手段厉害。但他的手段越是厉害, 明他的野心抱负越大。
萧景瑜不由想到自己的王妃。陶安陵应该算是王妃的哥哥, 但王妃与他截然不同。应该王妃与陶府里的人都不同。陶安陵及陶礼永的心思都很深沉, 但王妃的心思则简单易猜。
从他见到王妃开始, 王妃的心思就像是写在脸上似的。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简直一目了然。开心时他眉开眼笑, 难过时他就眉眼耷拉着。心思通透,活得简单。
要不是王妃对赚钱还有点兴趣, 他会以为王妃是个无欲无求的人。因为他一般都只待在院子里, 对吃穿要求不高, 也不爱与人交际, 颇有些随遇而安淡泊宁静的感觉。
但就算是做生意赚钱,他也不光是为了自己。火炕和豆腐,让很多百姓多了生存的技能。当初还特意弄出酒精送到军营,只为了减少将士受伤的痛苦。
更别盐和糖的改良,那都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如果传出去,他的名声恐怕会立即超过那个所谓的陶安陵。但他一点都不在意,主动与自己合作,交出方子,只为了赚一点钱。只要有分成,他便会乐呵呵的。
这样一想,王妃真是不像陶家的人。
想到这里,萧景瑜猛然惊醒,当初发生荒唐的一晚后,他就让人查过,那晚究竟为何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以及陶府庶哥儿是个什么样的人。毕竟虽是突然而来的成亲,但也要了解清楚另一方是个怎样的人,方便日后应对。
当时只知道他们都是中了药,后来查得太迟,死无对证。但他一直以为是萧景辞派人下得药。后来又忙着成亲事宜,便没有着重追究。
现在想想,当时宴上那么多人,萧景辞为何选了陶府的庶哥儿。若是想要羞辱他,身份更低微的人也不是没有。只有这个身份,户部尚书府的庶哥儿,不上不下,进一步能成为正妃,退一步也能成为侧妃。只是当时父皇怀着补救的心思,直接把他赐为正妃。
但若不是萧景辞选择的呢?
当时宴上,王妃该是和陶府的人在一起。更准确一点该是和自己的哥哥陶安陵在安放内眷的花厅里饮宴。人多嘈杂,只有他一个人中药,必是身边亲近的人下的药。等药效起来之前,便先找个理由把人送去隔间休息。
于是后来自己发现不对的时候,走去隔间时,才会遇到已经中药的王妃。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事情。
那个下药的人估计就是陶安陵。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这桩婚事,然后再得到他想要的。
只是萧景瑜一直有些想不明白,陶安陵究竟想要什么?
萧景瑜又想到当初对王妃的调查。王妃身为尚书府庶哥儿,生母早逝,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地活着。不比兄长陶安陵才貌双全名满京城,他的名声不显,也没有什么朋友往来。从他人口中听到,他似乎就是一直跟在陶安陵身后,安静地听他使唤。他们还被称赞为兄友弟恭的典范。
那个调查中的王妃是个仰仗着大房嫡兄鼻息生存,生父又不重视的人。他是个内敛安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听从吩咐的哥儿。如果是这样的哥儿嫁入了王府,知道了王府的一些事情。若是有朝一日陶安陵想要知道什么事情来询问他,他会吗?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而这想必就是陶安陵想要的结果。
但是现在事情似乎出了差错。
现在的王妃明显不是当初调查中的那个傀儡。他的王妃有思想,有朝气,有别人没有的奇思妙想。他所喜欢的也正是现在这样可爱通透的王妃。
那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萧景瑜想到或许是从京城回云州的时候,王妃没有带走一个从陶府出来的陪嫁侍从。或许是成亲那晚,从两人共饮的那杯合卺酒开始。又或许是他让影卫去探查王妃意愿时,是自愿嫁入王府时。又或许是更早以前,那晚初遇,春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俗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更别是在陶府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陶安然不会是现在这样快乐的王妃。而且还有王妃时时展示出来的惊喜。
奇书吗?这世上真得有这样的奇书,有炼盐,制糖,修火炕,做豆腐,酿酒,酒精,还有耕种,这些涉及食物建造工程医疗农作物各个方面的书吗?就算有,书上还会有那些神话传一样的西游记吗?
更别王妃对陶府似乎没有丝毫眷恋。也从来没有听他提过以往的事情。年节不曾送礼,平时也没有音信传去。似乎陶府那些人对他而言都是陌生人。
所以,他的王妃究竟是谁?他还是他的王妃吗?究竟是神,是人,还是鬼?
萧景瑜紧皱眉头,遇上了他有生以来最难的问题。偏偏这个难题不能与人,只能留他独自思考。
陶安然还不知道萧景瑜已经把他的老底都掀掉了。他喝过姜汤,在炕上暖和一点后,继续回想起脑海中的记忆写起了西游记。
他可还记得上次萧景瑜还问他要西游记看,只是当时他都没写,只好转移话题。今天刚好空闲,手也不冷,正好写一写。这样万一萧景瑜再催更,他也不用怂了。
陶安然轻哼着不成曲调的歌,脸上带着愉悦,手下笔尖不停。
白露一边送上热茶,一边笑道:"王妃今天好像很高兴。"
寒露在一旁接道:"难道是因为王爷回来了!"
相处久了,两人也知道王妃的性子。私下里也敢趣王妃,王妃通常不会介意,只是偶尔会恼羞成怒罢了。
比如此时,陶安然听到他们的话,连忙否认道:"哪有!我心情一直很好。去去去,你们去忙你们的,都挡着我的光了。"
白露和寒露相视一笑,连忙退下去。他们都还离得远呢,哪里能挡住光亮。王妃分明是恼羞成怒了,明明耳尖都红了,还口是心非。
陶安然等白露寒露走后,连忙拍拍自己的脸,自言自语道:"才不是因为萧景瑜呢。是因为春天到了,终于可以不用缩在屋里了。所以我当然高兴了。对,就是这样。"
陶安然嘴上这样劝服自己,脑子里却不受控制地回荡起一句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啊!!!"陶安然一边低声呻吟,一边摇头,想要把这句话从脑海中摇走。可越是这样,这句话反而越是在脑海中一直回响。
他开窗户,把脑袋伸出窗外,春雨依旧淅淅沥沥,迎面来的凉意让他镇静不少。他看着春雨,深呼吸几口气。等心情平静下来后,再若无其事地关上窗户,继续之前的事情。只是笔尖总是断断续续,没有了以往的连贯。
这一写就写到了晚膳时分,外面雨势没停,天色也黑得早。等白露把膳食端上来时,陶安然才发现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陶安然晚饭向来喜欢吃得清淡简单,厨房也都知道他的习惯。所以今天这晚饭就是一碗阳春面,再搭配一些菜。
看着桌上的膳食,只有他一个人的分量。陶安然不由问道:"王爷呢,吃饭了吗?"
白露连忙回道:"王爷似乎一直在前院忙碌,奴婢不知。"
"哦。"陶安然点点头表示知晓了。萧景瑜应该是在前院用膳吧。他本来就是一个大忙人,中午能一起吃饭也算是机缘巧合。以前除了他受伤的时候一起同桌用饭,平常也没有同桌过了。
现在天色也晚了,晚上也不知道会不会过来睡。虽他这屋里有火炕,但天气回暖,现在不睡火炕也行。萧景瑜估计会和以前一样,直接睡在他那墨韵堂吧。
陶安然虽然都理解,但心里还是有些失落。他也可能是中午吃多了,晚上的胃口没有平时好,导致还剩了一些菜。
白露见状,连忙担心问道:"王妃,这晚膳是不是不合胃口。"
陶安然见她关心询问,连忙笑道:"没有那回事。只是中午的菜色不错,一不心吃撑了,所以现在好像没有那么饿。"
白露见状放下心来,道:"那可要放盘点心在屋里,等王妃饿的时候再吃。"
陶安然连忙拒绝道:"不用放点心了。我现在根本不饿,而且马上就要洗漱就寝了。晚上再吃东西对牙齿不好。"
白露听后,只好作罢。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