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

A+A-

    又是一年中秋到了。陶安然一时有些恍然, 不知不觉,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他这一年几乎都是在这西北云州度过的。他见到了云州冬天的滴水成冰,春天的绿意盎然, 夏天的酷暑难耐,到如今秋日的天高云淡。

    而且他与萧景瑜也从一开始的相敬如宾,到如今的两情相悦。他们一起见过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他也从人生的独行客变成了有伴侣有家的人。

    回想起过往的点滴,才发现时间真是匆匆如流水, 一去不复返。如今既然到了中秋,自然该早早准备起来。

    萧景瑜最近公务繁忙, 经常出府。但中秋夜,也是与家人团聚之夜,他也放下手头的事情, 准备与王妃一起过节。

    到了中秋, 月饼必不可少。府里厨房更是花费心思, 做了两种口味的月饼, 一种豆沙馅, 一种芝麻五仁馅。还有各色的灯笼也都挂了起来。

    中秋夜, 月明星稀。月色如盘, 明亮动人。

    院子里对着月亮摆上一张桌子, 桌上摆放做好的月饼还有一些瓜果当做供品。再对着月亮拜一拜,祈求福佑。

    陶安然和萧景瑜也依照习俗拜月, 拜月之后就能拿起桌上的月饼分食。吃过月饼之后,就像是完成了一个仪式。只是皓月当空, 拘在府里总觉得有些安静, 特别是与热闹的街上相比。

    萧景瑜提议道:"然然, 你还没见过这北地的中秋灯会吧, 我们出府去看看如何?"

    陶安然当即点头答应,他对外面的热闹好奇很久了。若不是李管家要在府里进行拜月,他早就想出去游玩了。

    这次两人轻装简行,没有带其他人,就他们两个出门。

    等出了门,陶安然才知道外面竟然有这么多人。平日里到了晚上,街道闭市,外面几乎没有人行走。但今天,各家各户都挂上了灯笼,街道上更是有许多灯笼在叫卖,映衬着黑夜比白天还热闹。

    来往的行人,不论男男女女还是哥儿,几乎都是手执一只灯笼。那些灯笼上面的画更是多种多样,有可爱的兔子老虎图,也有各种美人鲜花图,更有一眼能看出的嫦娥奔月图。

    陶安然一走到街道中心,见到的各色灯笼让他眼花缭乱。不过这也让他猛然一拍大腿,道:"哎呀,我们没带灯笼出来。"

    今日府里也做了一些好看的灯笼,他没想到要带着,只让人把灯笼挂在走廊下。

    萧景瑜笑道:"不碍事,前面有猜灯谜的活动,我们去那里看看,挑两个好看的灯笼赢回来。"

    陶安然果然注意到前面有个卖灯笼的摊子,而且还围了不少人。陶安然见状,连忙拉起身边的萧景瑜凑过去看看。

    摊上挂了各种好看的灯笼,灯笼下悬挂了一张张纸条。谁能把纸条上的谜题答出来,那个灯笼就归谁。

    此时摊前围满了人,有人对着谜题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来,只能悻悻离去。有人猜中了喜欢的灯笼下的谜题,顿时大声地出答案,然后抱着灯笼高兴地离去。

    陶安然正开心地欣赏着各种灯笼,被身边的萧景瑜问道:"然然,有喜欢的灯笼吗?我去猜猜谜题。"

    陶安然闻言,眼睛盯住了一个胖鲤鱼灯笼。他指着胖鲤鱼灯笼笑道:"这个鲤鱼挺有意思的,蠢萌蠢萌的。"

    萧景瑜也看着灯笼上的胖鲤鱼,理解地点点头,确实看起来蠢蠢的,但又透露出一丝可爱来。

    他拿起灯笼下的纸条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屈指一算,一字"。萧景瑜心中略一思索,便有了答案。只是他见王妃似乎还在苦苦思索的样子,不禁问道:"然然,想到答案了吗?"

    陶安然看着谜面,一时没有头绪。听到问话,他只好摇头道:"我不知道谜底。你要是知道的话,就先吧。"

    萧景瑜则向摊贩道:"屈指一算的谜底是擞,抖擞的擞。"

    那摊贩当即笑道:"答对了,这个鲤鱼灯笼就是你的了。"

    萧景瑜接过灯笼后,转手就给了王妃。而陶安然一边接过灯笼,一边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谜题的意思。屈指一算,不就是数手吗?自然就是擞了。

    只是他们两人,却只有他一人提了灯笼。陶安然跃跃欲试地问道:"你喜欢什么灯笼,我也去给你赢一个过来。"

    萧景瑜见到王妃脸上的兴奋表情,知道他大概是想要猜灯谜了。他也不猜穿,看了看摊上的灯笼,最后还是选了一样的鲤鱼灯笼。

    萧景瑜解释道:"我看这个灯笼还是怪可爱的,就选它吧。"

    陶安然连忙抓住灯笼下的纸条,谜面是"秋收,一字"。乍一看到这个谜面,陶安然有些无从下手。不过稍一思索,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于是不用萧景瑜提示,他直接道:"是火字。店家,是不是?"

    那摊贩笑道:"对了对了,这个灯笼归你了。"

    再次走在路上,陶安然和萧景瑜一人提一只胖鲤鱼灯笼。陶安然看着都觉得可乐。尤其是当他看到有些情侣拿的都是一对的鸳鸯灯笼,或者并蒂莲灯笼。而只有他们拿的是胖鲤鱼灯笼。

    陶安然便笑着向萧景瑜道:"王爷,你看看别人拿的一对灯笼,再看看我们的胖鲤鱼灯笼,有没有觉得与众不同?"

    萧景瑜同样注意到这点,他也笑道:"然然,这鲤鱼虽然没有鸳鸯那么明显的寓意,但也是有深意的。传这红鲤鱼能够越过龙门化龙。自然也是带着美好的寓意。"

    陶安然闻言,一本正经地问道:"我们还需要越过龙门吗?"

    萧景瑜一顿,然后笑道:"然然得对。我们本就是天潢贵胄,哪里还需要辛苦越过龙门。"

    不过这也只是当个乐子这么一,两人还是高兴地提着灯笼游走在街道人群里。

    萧景瑜看着人群中的欢乐之景,不禁道:"若是在京城,今晚人会更多,灯笼也会多出一些花样。而且人们还会在河边放花灯。云州到底不比京城繁华,最起码这里的人不会去放花灯。"

    陶安然闻言问道:"那京城会有两个看对眼的人互赠灯笼后,就一起手拉手跑掉吗?"

    萧景瑜回道:"怎么可能,京城虽繁华,但礼法同样大于天。怎么能私交相授?"

    陶安然看向某个方向,回道:"可我刚刚就看到了。"

    萧景瑜一愣,然后笑道:"云州天高地远,这里的人勇敢奔放,自然不用拘于一些虚礼。"

    完之后,萧景瑜也回味过来了。云州虽然不比京城繁华,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最起码这里的开放辽阔是在京城看不到的。

    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云州,他有王妃相伴,这是哪里都比不了的。

    而此时的京城,用诗词来形容就是,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正值中秋,不久前也是当今陛下的生辰。不过去岁才过了五十大寿,今年便没有大办。刚好趁着中秋,便自家人围在一起吃顿饭就好。

    梁王萧景辞才从宫中的宴席出来,便迫不及待地顺着人潮来到了一家茶楼,进入了早就订好的包厢。而此时包厢里早就有人在此等候。

    陶安陵见到梁王进来,连忙行礼问安道:"见过王爷。"

    萧景辞连忙扶起,回道:"不用多礼,劳先生久等了。"

    陶安陵不动声色地挣开萧景辞的手,回道:"在下也才刚到,王爷来得刚刚好。"

    萧景辞注意到他面前的杯子都凉了,自然知道他在谦虚。于是连忙告罪道:"实在是对不住先生,今晚宫中的家宴耗费了些时间,所以本王离宫才晚了一些。"

    陶安陵眉毛微动,问道:"这不怪王爷,只是不知圣上可有透露出一些想法?"

    萧景辞自然知道他的言下之意,而这也是目前的关键。当下朝堂所争论的问题,那就是立太子。但皇帝一直不为所动,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想法,只是任由朝堂百官争论。

    萧景辞叹道:"父皇依旧没有流露出任何看法。所以本王现在也不知如何是好。明明本王治水成功,还得了万民伞,但父皇好像都没有看到似的。他恐怕心里想得还是本王的皇兄。"

    陶安陵好言相劝,"王爷不必灰心。王爷所做的一切,圣上一定看在眼里。只是镇北王确实占了个嫡长的名头,想要越过他,确实有些难。而且王爷,可知这一年所出现的一些稀奇古怪有利于民生的东西。"

    萧景辞皱眉道:"先生的这些本王自然明白。而且这一年出现的新东西都来自西北,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恐怕是镇北王府上多了些厉害的客卿。不过这些不用担心,本王的皇兄可是身患重病,不定什么时候身体就撑不住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陶安陵还是面不改色,他只是再三确认道:"王爷肯定吗?镇北王的身体真得会撑不住?那还需要多长时间?会不会有大夫能治疗他的重疾?"

    萧景辞闻言,眼神闪烁。而且想到今晚父皇明显对萧景瑜的思念之色,他心中暗下了一个决定。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