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春节前后休沐七天, 在初四的朝会,即新年的第一场朝会上,晋德帝宣布边关大捷, 镇北王即将进京领赏。
此言一出,如同往水里砸了块大石头,惊醒了水中各种鱼虾。原本还沉浸在过年喜悦气氛中的众臣更是一惊。
镇北王将要回到京城,偏偏在这众臣请立太子之际。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以往再怎么, 那都是大臣们自顾自地,主角从不加入, 都只能算是开胃菜。晋德帝不表态,梁王明面上也不敢什么做什么。
但如今镇北王回京,就意味着夺嫡之争要开始动真格的了。很多大臣们对着两位王爷押注, 押对了宝就是从龙之功, 升官加爵指日可待。输了不是丢了乌纱帽就是掉脑袋。
到了此刻, 众臣竟是罕见地沉默了。只是这沉默就像看起来平静的海面, 实际上的波涛汹涌还暗藏海底。
梁王面上带着笑, 像是为兄长回京真心实意地高兴。心里却是暗恼计划失败了。虽然从一直没收到探子的消息开始, 他就怀疑计划失败了。但真正得知萧景瑜无碍还能回京后, 他暗地里还是差点咬碎一口银牙。
朝会后, 梁王嘴角含笑与诸位大臣告别,面上看不出一丝端倪。等回府后, 他立即召见府里的心腹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当然不止他一个人回府思量之后的计划,有品阶的朝臣们回府后几乎都是先进书房思索自己接下来的路。没有押注的开始思考要不要押注, 押在谁身上。押过注的又在思考, 是不是真得押准了, 不再更改了。
京城里风云变幻, 夺嫡之争即将开始。晋德帝三十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
不论京城中是怎样的波涛诡谲,陶安然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正月十三傍晚进了城门。当日时间太晚,便先回府里休整一夜。
第二天的早上,陶安然尚且还在睡梦中时,感觉到身旁温暖的离去,他不由自主地压住人,不让人离开。
早起准备去上朝的萧景瑜见状一笑,轻轻抽开自己的手,把枕头递给他压住,顺便把被子掖好。直到见王妃没有反应,没有被惊醒时,才轻手轻脚地准备妥当去上朝。
正月十四的朝会上,萧景瑜正式亮相在朝堂上。
当萧景瑜气色红润的站在朝堂上,不疾不徐地述此次边关大捷,为西北军请功时。众臣都感觉到镇北王似乎有点变了,以往就算没见过但也听过的狠辣阴沉如今似乎没有见到。恰恰相反,他们只感觉到如今的镇北王看起来颇让人信赖。
大臣们因为与镇北王接触不多,所以感触还只是浮于表面。特别是没见过镇北王只听过名声的人,此时倒觉得是传言害人。再往深处想想,顿时便感觉这是场阴谋。
晋德帝看着堂下沉稳坚韧的儿子,脸上满是喜意。不过一年多没有见到他,如今再见到简直不敢相信他能有这样的改变。与以往相比真是大大不同了。
等萧景瑜完近一年的军事情况后,晋德帝龙颜大悦,对于西北军所请的军功表彰也都一一应允。此事之后,朝堂上没有其他事,晋德帝便示意汪录宣布无事退朝。
大臣们依次退出朝堂,萧景辞趁此时机连忙对萧景瑜道:"还没有恭喜皇兄此次边关大捷。与皇兄一年多没见,不光父皇日思夜想,弟也甚是想念。如今皇兄回京,我们总算是一家团聚了。"
此时梁王萧景辞一脸欣喜,似乎真是为了兄长回来而高兴。外人看起来俨然一副兄友弟恭的景象。
萧景瑜没有心情陪他演戏,只淡淡地道:"是吗?我还以为你不高兴我回来呢。既然你如此高兴,此后我长留京城,希望你也能一直高兴。"
萧景辞脸上笑意不变,回道:"那是自然。弟还想去皇兄府上叨扰一番,叙叙旧,希望皇兄不会觉得弟麻烦。"
萧景瑜正待点什么,大太监汪录走到旁边声道:"王爷,陛下召您御书房谈话。"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萧景瑜点点头。萧景辞见状,连忙道:"既然如此,那弟就不扰皇兄和父皇叙旧了,先行告辞。"
萧景瑜不等他完,便先行离开,不管后面萧景辞的未尽之语,看上去一点都不给萧景辞的面子。萧景辞面上作懵然之色,似乎也没想到这一点。然后他依旧面带笑容的摇头离去,只是这笑容看起来有些强颜欢笑的意思。
大臣们都跟人精似的,从梁王找上镇北王话开始,他们离开的步伐不由变慢了。然后亲眼目睹一出笑脸弟弟迎上冷眼哥哥,热脸碰上冷屁股的事情。
普通人看了可能会觉得这个哥哥对弟弟太过冷漠,但在场的大多数是浸淫朝堂多年的大臣,看事情早就不是只看表面那么简单。不过他们见萧景瑜的态度,心里感叹镇北王还是那么高傲,似乎并没有比以前改变多少。
萧景瑜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心知萧景辞此番做戏是没有用的。真正的交锋是需要真刀真枪的,只靠花言巧语是不会有用的。而且他也相信这些朝臣都不是笨蛋。
萧景瑜熟门熟路地走进御书房,房间里晋德帝已经在等着他。一年不见,望着晋德帝鬓边的白发,萧景瑜一脸动容地喊道:"见过父皇。"
晋德帝满脸温情地扶起他,仔细量着许久未见的儿子,笑道:"你看起来比以前好多了。最近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萧景瑜看他满脸关切,连忙回道:"回父皇,儿臣儿的身体已经全都好了。"
晋德帝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好了就好。"
然后拍肩膀的手微顿,晋德帝似乎才反应过来,有些不敢相信地道:"你的意思是...是你的病都好了?"
语气中带着颤抖。
萧景瑜郑重地点头,认真回道:"遇到了一位隐士,赠了儿臣一枚药丸,儿臣便痊愈了。"
晋德帝双手扶着萧景瑜的肩膀,认真地从头看到脚,然后才平复喜悦,道:"好好好,你能去除病根,朕百年之后也好和你的母后交代。快,仔细,这是怎么回事?"
萧景瑜开始把遇到严真的事情,细细道来。当然有些不必要的地方自然隐去,有些地方再润色一下。他也不再是朝堂上公事公办的样子,只是一个和父亲讲述过往的儿子。
晋德帝的表情随着萧景瑜的语气而变换,当知道儿子遇袭差点死掉时,脸色一怒。还没来得及发火,就听到他因祸得福吃了丹药,沉疴尽除。晋德帝的表情,几经变换,最后一脸庆幸。
他看着萧景瑜,道:"既然这位居山先生救了你,朕该好好赏赐于他。"
萧景瑜连忙回道:"居山先生闲云野鹤淡泊名利,不在乎这些。不过儿臣也已好好谢过他了。"
晋德帝点点头,道:"该厚谢才是。对了,你当初带王妃前往西北,如今一年过去了,可有喜讯传来?朕都想抱孙子了。"
提到王妃,萧景瑜的眼神变得柔和,他回道:"儿臣和王妃暂时还没有子嗣。王妃年纪还,儿臣也正年轻,我们不急。"
晋德帝见萧景瑜突然变得柔软的眼神,心里顿时明白了什么。他笑道:"景瑜,如今还怪朕当初的赐婚吗?"
萧景瑜连忙向晋德帝行了个礼,回道:"父皇英明,儿臣多谢父皇当初赐婚。"
晋德帝哈哈大笑起来,问道:"你的王妃现在怎么样,怎么没进宫来拜见朕?"
萧景瑜连忙回道:"王妃也想进宫拜见,只是经过一路舟车劳顿,人实在是有些疲乏。等他精神好些,儿臣再带他来拜会父皇。"
晋德帝这才熄了想见儿媳妇的心。他可算是看出来了,儿子的这些改变恐怕都是因为儿媳妇。
不过萧景瑜的话也提醒了他,他连忙道:"光知道你的王妃疲乏,你不也一样奔波一路。你还早早就来上朝了。现在快回去歇歇。明天刚好上元节,朕在宫里办场家宴,你把王妃带来,大家一起聚聚。"
萧景瑜立即点头回应道:"是,儿臣到时定会带着王妃进宫赴宴。儿臣就先告退了,父皇也不要太过操劳。"
晋德帝眉眼含笑地看着萧景瑜退下,直到走远。然后他坐在椅子上,忽然叹了口气,道:"果然成家了就是不一样,知道心疼人了。"
汪录在一旁轻声接道:"这多亏了陛下当初的赐婚啊!"
晋德帝白了他一眼,笑道:"就你会拍马屁。不过如今他们过得好,朕也放心了。"
汪录也在一旁笑着。
晋德帝又道:"只是怎么还没孩子呢?西北苦寒,哥儿本就体弱,是不是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
汪录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接话。
晋德帝越想越觉得可能性比较大,他吩咐道:"汪录,你去库房挑些滋补的药材给镇北王府上送去。不行,光药材太明显了,你再挑些绫罗绸缎和琉璃玉佩一并送去,就当是今年新春的赏赐。"
汪录连忙应道:"是,奴才这就去办。"
他可不敢提醒,今年新春年节的赏赐早就送到镇北王府上了。以往就算王爷不回京,赏赐照样抬进王府。现在王爷回来了,再加些赏赐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