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上元佳节, 宫里的晚宴从酉时便开始了。陶安然和萧景瑜更是在此之前便已经进了宫。虽是家宴,但皇家的家宴自然与普通人家不一样,宴席在太和殿举办。
大殿里除主位高堂一桌外, 其他左右分桌。陶安然和萧景瑜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人在了。定睛一看,原来是梁王萧景辞。不过看他的样子,应该也是才到。
萧景辞见到人来了,连忙行礼问候:"见过皇兄皇嫂。"
萧景瑜依旧是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作为回应。陶安然连忙友好回应。毕竟私下再怎么关系不好, 只要还没撕破脸,表面上还是要看得过去, 不能被抓住把柄。
趁着还没开席,萧景辞热络起来,开始问道:"皇兄刚回来, 可有不适应的地方?之前本想去府上叨扰叙旧, 但又想着皇兄才回来需要休息便没有去了。今晚家宴, 可要好好和皇兄喝一杯, 不醉不归。"
萧景瑜淡淡道:"本王是回京, 本王从在这里长大, 这里是本王的家, 怎么会不适应。而且酒多伤身, 酌即可,恐怕不能陪你不醉不归了。皇弟可不要酗酒才是。"
萧景辞的脸色僵了一下, 不过很快恢复平常,道:"是极, 皇兄得有道理, 是皇弟思虑不周。本来想着与皇兄把酒言欢, 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见萧景瑜没有反应, 萧景辞继续道:"皇嫂自与皇兄成亲后,便离开京城前往苦寒的西北,一定很想念家人吧。此次回到京城,倒是能与家人团聚了。可喜可贺!"
陶安然面上是格式化的微笑,心里却是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他是绝对不会想要去陶府的,因为里面有陶安陵在,他可是顾忌得很。他也心知自己不是宅斗高手,遇到陶安陵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还是避开点好。
只是萧景辞都这样了,他要是不回去,恐怕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然后再连累萧景瑜。所以陶安然准备先随便几句应付过去。
陶安然正准备开口,身旁的萧景瑜道:"皇弟多虑了。王妃既然嫁给了本王,那本王才是他的家人。陶府现在是娘家人,哪有出嫁的哥儿时时回娘家的,皇弟这是指本王对他不好吗?"
萧景辞连忙回道:"不敢,弟只是觉得皇嫂骤然与娘家人分离许久,会想念娘家人而已,毕竟他们也是生养了皇嫂十几年。而且皇嫂的娘家人也很想念皇嫂,想见皇嫂。"
萧景瑜道:"这个不劳你操心了。每到节日,王妃都会备礼让人送到陶府。一次不曾落下。如果陶府里的人想见王妃,尽管到镇北王府来就是。本王又没拦着他们。而且,你与其有时间关心本王的王妃,还不如多关心自己的王妃。"
萧景瑜完就拉着王妃要往自己的座位走去,不管旁边萧景辞有些难看的脸色。而陶安然乖乖跟着他,心里舒爽极了。看来府里每次按照规矩送到陶府的礼物还是有点用的。
没走两步,就听到有人大声唱道:"皇上驾到!"
陶安然和萧景瑜连忙转身行礼,一起道:"参见父皇!"
晋德帝今日明显很高兴,看着殿中众人行礼,他大手一挥,哈哈笑道:"今日是家宴,不用多礼,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分次落座。晋德帝居于主座,旁边是梅妃陪伴。现在宫中无皇后,梅妃身为贵妃,品阶最高,陪伴在圣上身边最合适。
晋德帝不重颜色,后宫佳丽不多,膝下子女便也不多,总共三子两女。早年专情于皇后,生有嫡子萧景瑜。后来就是与梅妃所生的萧景辞。两女都是宫中贵嫔所生,但都早已嫁人,贵嫔也已病逝。
儿子萧景平则是十年前一次醉酒之后与宫女所生。后来宫女被封为才人。萧景平周岁时发热烧坏了脑子,心智不全。又因贪食,身材肥胖,不被所喜。只是年纪还,便被养在生母身边,时时照顾。
陶安然和萧景瑜坐在左边前排,下面是萧景辞的位置。对面则是坐着一位妇人和孩童。看妆饰是后宫妃嫔和皇子。那皇子身材肥胖,眼神懵懂,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陶安然微微一瞥,脑海中没有这两人的印象。
晋德帝落座后,便笑着问道:"朕进门前,好像看到你们兄弟俩在聊天,聊什么呢?"
萧景瑜回道:"回禀父皇,儿臣没有什么?只是提醒皇弟平时就算繁忙,也要关心一下自己的王妃。"
晋德帝的眼神立即转到萧景辞的身上,见他单身一人,微微皱眉道:"景瑜得对。景辞,怎么不见你的王妃,她的风寒还没好吗?"
萧景辞连忙回道:"回禀父皇,嫣然的身体已经好得差不多,只是还有些咳嗽。她也想来与父皇同庆上元节,只是又怕把风寒传染给别人。所以才没有来。"
晋德帝点点头,道:"既然没有全好,那就还要多修养才行。之后朕让御医再去看看,顺便再带些滋补的药材去。嫣然那孩子从瘦弱,可得好好补补。"
萧景辞连忙谢恩,"儿臣代嫣然多谢父皇。"
梅妃也在一旁巧笑倩兮,"还是陛下疼爱嫣然。臣妾都没注意到这点。"
晋德帝笑道:"毕竟那孩子也是朕看着长大的。好了,不这些。今日家宴,一是为了庆祝上元佳节,二也算是为景瑜夫夫接风洗尘了。现在没有外人,没有那么多虚礼,直接开宴吧。"
皇帝一开宴,宫女太监便捧着托盘一一从角落里鱼贯而出,轻手轻脚地把托盘上的各色美酒佳肴放到桌案上。殿内空当处,则有乐师开始吹拉弹唱,又有美貌舞姬腰肢柔软地舞动起来。
陶安然看着这一切,开始享受起来。虽然曲子听不懂,舞也看不懂,但他知道好看就行了。
他正乐滋滋地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歌舞,突然感到手被捏了一下。陶安然回过神来,看出萧景瑜的示意,与他一起站起来向高台举杯。
萧景瑜道:"儿臣敬父皇,这些年儿臣不在父皇身边,没能尽孝,儿臣深感愧疚,这杯酒儿臣与王妃一起敬您。此后儿臣与王妃也能承欢父皇膝下,为父皇分忧。"
陶安然跟着萧景瑜的动作,一起喝下杯中的酒。
晋德帝看着眼前的一对璧人,笑容满面:"好好好,你们如果能给朕生一个大胖孙子出来,那才是真正为朕分忧了。"
陶安然被这么直白的一句话弄得差点呛到自己,他轻轻咳嗽了一下缓过来,只是脸上顿时一片红霞。
梅妃立即柔柔地道:"陛下,瞧您这话得,该私底下才是。镇北王妃脸薄,都害羞了。"
晋德帝顿时友善地笑起来,其他人也是一阵轻笑。
陶安然见萧景瑜也是眉眼含笑的样子,顿时心里一片淡然。算了,害羞就害羞,总不能是被呛到了,那样好像更丢脸。
一阵笑声过后,萧景辞开始敬酒,"在此佳节,儿臣祝父皇天天都能喜笑颜开,也祝母妃能青春永驻。"
晋德帝微笑着点头,梅妃也是含笑道:"陛下,你看这孩子,就爱这些话来哄我们开心。也不见他平日里多努力。"
萧景辞脸上羞赧,似是不好意思。
晋德帝笑道:"别这么,景辞平日里也很努力,也做了不少事情。今后还要再接再厉才是。"
萧景辞连忙回道:"儿臣必不辜负父皇的期待。"
萧景辞敬完酒后就轮到下一个人了。陶安然的目光轻瞥对面,他有些好奇对面人的身份。
那个孩童大概十岁的样子,似乎被刻意教导了一番。所以慢吞吞地举起自己面前的杯子,向前道:"平平祝父皇节日快乐,每天都能过节。"
晋德帝表情平淡地点头,道:"坐吧。"
这个孩子是意外所来,而且心智不全,不像他的兄长们那样能文能武。晋德帝对他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不想疼爱,但毕竟是自己的子嗣,所以只能尽量做到平淡处之。
气氛似乎稍微改变了一下,但场上的歌舞还在继续。梅妃巧笑倩兮地拉着晋德帝点评歌舞,又给他夹菜,照顾地他服服帖帖。
陶安然吃着碗里的汤圆,悄悄地问萧景瑜对面人的身份。萧景瑜喝了口酒,在王妃耳边轻吐话语,故意着看王妃的耳朵红了起来,然后收到一枚瞪视。
陶安然知道了对面人的身份,看到皇宫里不受宠的人现状。心里一阵感慨,总感觉这是皇宫里的阴谋。只是不等感慨完,又感到萧景瑜在桌下捏他的手,他不由疑惑地看去。
耳中传来萧景瑜的声音,"别看,别怕,我不会让你变成那样的。"
陶安然心中一动,原来自己心中的那一丝害怕都被注意到了吗?
他轻轻一笑,舀起一颗元宵,道:"别光喝酒,元宵节该吃元宵才是,百灾全消。"
萧景瑜向来不喜欢吃这些粘的甜的东西,但此时只能无奈地张嘴吞下元宵。
后来席间萧景辞又来敬酒,萧景瑜都喝下。萧景瑜又敬了晋德帝酒,回敬萧景辞,喝了不少酒。酒过三巡,等天空亮起了一朵烟花时,宴席也到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