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A+A-

    萧景瑜坐直身体, "愿闻其详。"

    严真回道:"王爷是当今圣上的嫡长子,按理就该被立为太子。这是以什么依据呢,正是以礼为先。礼义者, 治之始也。自古一来,皆是以礼治国。礼部更是着重礼仪,只要王爷占个嫡长的优势,那礼部就是天然的盟友。所以老夫才陛下有些偏心,就算什么都不做, 只要德行不亏,自然能得到礼部的好评。"

    萧景瑜轻扬嘴角, 回道:"借先生吉言。不过我在礼部也不能干坐着什么都不做,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在盯着呢。"

    严真笑道:"那就要看看王爷想要怎么表现了?如今还不到贡举的时候,但春日祭倒是要开始了。王爷如果参与其中, 恐怕有得忙。"

    萧景瑜思索后回道:"先生倒是点醒了。春正月天地合祀, 差不多是要到时候了。祭祀过程繁复, 礼仪讲究, 到时的确要多多忙碌一阵。"

    略过这个话题, 萧景瑜又问道:"先生觉得刑部怎么样?"

    严真回道:"刑部主要掌管刑狱事务, 而且是对七品以下的官员和百姓行刑。一般来和礼部在六部中的地位差不多, 但刑部有时名声听起来不好听。"

    完不等萧景瑜再开口, 严真继续道:"其实以老夫看来,六部中吏部为首, 也是最重要的部门。其次就是兵部和户部。这三个部门随便去哪个都好。接下来主要看王爷在礼部之后会到哪个部门历练?"

    萧景瑜回道:"先生所言有理,不过之后应该不会到户部。因为王妃出自户部尚书府, 为保公平, 也许不会到或者是最后才到户部历练。而吏部是六部之首, 谁都知道先到吏部历练, 就会占据很大优势。所以吏部也许会是最后的历练。而兵部掌管城防,我又领兵多年,恐怕也不会轻易就能到兵部历练。"

    严真摸摸胡子,笑道:"看来王爷心里有数了?"

    萧景瑜叹口气,"恐怕自礼部之后,我要去工部走走。只是不知到那时,萧景辞会被分到哪个部门?"

    严真重新拿起茶杯喝口茶,道:"王爷想得太早了。四个月的历练,如今才过一天。之后不定会有其他变数呢。"

    萧景瑜也端起茶杯,回道:"先生得是,现在想这些是有点早了。"

    这一晚不光是萧景瑜在分析今后的局势,下值的萧景辞也在与心腹商议情况。圣心难测,朝臣们也都纷纷观望起来。尤其是正处其中的六部,不论是礼部和刑部,还是吏部户部兵部和工部,都在思索如何在这场历练中处置地恰到好处。

    之后的日子里,萧景瑜每天到礼部按时报道。但是没有事情安排,他就看着礼部衙门里的人忙碌。他也不主动什么,不结交下臣,只是默默地看衙门的运作。乍看他似乎在礼部里与他人格格不入。

    但就这样过了几天之后,萧景瑜更深地了解了礼部衙门的运作。在他以前看来,礼部主要作用就在礼宾祭祀这些方面,里面的臣子遵循古制,都有些固执迂腐,没有什么作为。如今了解越多,他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无知。

    正值春日天地合祭,礼部里的人都忙得脚后脑勺。祭典前,他们要把提前一个月供养于牺牲所的牛羊猪鹿兔要取出来,这些牲畜数目庞大,总共有一百多头。光是处理这些牲畜都需要不少时间。

    而且之后祭典后迎帝神,行初献礼,望燎等步骤繁琐,礼仪考究。萧景瑜在他们忙碌到有些人手不足的时候,顺手便帮个忙。有了一个开头,之后的帮忙便越来越顺手。然后不知不觉中他们的隔阂便了很多。

    当然,其实还有一点是,大家中午都想吃到热乎的饭菜。

    因为除了尚书和侍郎官阶高俸禄好一点,其他的主事令史等官所得俸禄堪堪家用。所以大多是早晚在家用餐,中午自行解决。有的是从家里带饭,有的就上街买几个包子果腹。中午休息时间短,只能这样凑合着。

    萧景瑜虽然可以让府里的人天天送饭,但那样难免与其他人有代沟。所以他也是早上带上膳食去当值。只是春日料峭,再美味的食物经过一上午的时间,到了中午也都冷而无味。衙门里虽然也有碳炉,但用得人多时间慢,饭菜聚集在一起味道也不好闻。

    陶安然虽然一直忙于府中账册,但见萧景瑜几天都是晚饭多食,不由担心细问。这才得知他是中午没能好好吃饭。当时陶安然就担心起来,他每天都要当值忙碌,还吃不好,这样对身体可不好。

    不过他灵光一闪,倒是想到个好法子。那就是他让厨房提前熬制骨汤鸡汤等汤料,然后冻成固体。再准备新鲜的肉菜蔬菜豆腐等食材。主食可以是面条,也可以是干米饭。这样下面条或者做汤泡饭都行。这样简单的火锅就准备好了。

    再联想到礼部里的碳炉少,他让人直接把煤炉送过去。这煤炉在西北卖的火爆,但因为产量有限,只保证了西北周边。所以暂时在京城里还没见到。

    他们在回京的路上怕受冻,所以带了一只煤炉和一些蜂窝煤,一路上用来保证一直有热水。回府后就闲置在一边了。不过现在还有些蜂窝煤刚好可以让萧景瑜用来烫火锅。等蜂窝煤用完的时候,估计钱满仓也能带着货物进京了。到时候自然不缺这些。

    于是萧景瑜带杳杳症理了煤炉和蜂窝煤进了礼部衙门,要吃时直接现煮,调料都是调好的。每到饭时,肉菜下锅,热气蒸腾间,香味弥漫。他也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热乎的菜。

    于是在礼部衙门里出现了这样一幕,原本众人都是吃着手里的午饭,但突然一阵香味袭来。他们吸吸鼻子,这股鲜香,顿时让他们觉得手里的饭不香了。

    等官吏们寻着香味看去,就见到他们衙门里的大佛正在用膳。只见那锅子里咕噜咕噜地冒着奶白色的汤汁,一块轻薄的红肉烫下去,几下翻滚便变色捞出来,放进料碟里,沾上酱汁再入口。虽然不知道具体味道如何,但吃的人脸上满意的表情告诉他们,味道定是极好的。

    围观的官吏们咽咽口水,不敢去扰,只能闻着香味吃自带的午饭。只是平时吃起来还不错的饭菜,今日却觉得有些食之无味。不过他们心里腹诽,果然是王爷,身份尊贵,吃不了苦。

    萧景瑜自从用了煤炉后,午膳就丰盛起来了,也一连吃了几日的火锅。衙门里的官吏也每天伴着香味吃饭。直到终于有人受不了,请了礼部尚书来话。

    尚书丁章看王爷这几日吃的美食,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但是他也不好什么。直到底下的吏来找他,他才有理由去找王爷道道。

    这天正值午时,萧景瑜照例开始煮自己的火锅吃。不过还在等锅里沸腾时,就见尚书带着两位侍郎过来了。

    丁章先是友好地问道:"王爷,开始吃午饭了吗?刚好我们也要用饭了,王爷介意我们在这里坐下吗?"

    萧景瑜瞥瞥自己的炉子,做个请的手势,"大人笑了,尚有空位,请坐。"

    三人坐下后,锅子也开始咕噜冒气,空气中弥漫着鱼肉的香味。萧景瑜拿开锅盖,用勺子搅拌锅底。

    丁章看着锅里的大鱼头,没话找话道:"王爷今日吃得是鱼头锅?"

    萧景瑜点头,"不错,今日算是全鱼宴。这锅是鱼头豆腐锅,之后还有腌制好的鱼片,做好的鱼丸,都直接烫熟就能吃。最后还有主食贴饼,沾着鱼汤吃。"

    丁章闻着香味,偷偷咽咽口水,和身边的两位侍郎对视一眼后,道:"王爷,你每天都吃这些不腻吗?而且这香味太影响衙门里的人了。其实我们中午吃些简单的就好。像我这就是我夫人给我准备的午膳,油泼面。"

    萧景瑜看着他碗里明显坨掉的面条,没有话。丁章用筷子搅拌几下,道:"夫人知道我牙口不好,所以特意弄得软一点。"

    旁边的侍郎也接着道:"我夫人扬州人士,特地给我做了她们那边的家乡菜,扬州炒饭,粒粒分明。"

    饭上泛着油光,一看就没有胃口。

    另一位道:"我夫郎点心做的好,给我做得这个枣酥,酥脆可口,好吃极了。"

    那些枣酥放了一上午,看起来也不脆了。

    萧景瑜慢条斯理地放下鱼丸,道:"我夫郎担心我中午吃的不好,每天变着花样让我多吃点。之前的是三鲜锅,羊肉锅,今天是鱼头锅。这鱼是他特意挑的最新鲜的鱼,鱼丸也是他特意叫厨房里做的。我怎么会吃腻呢。"

    萧景瑜完后看向丁章,接着道:"几位大人要不要尝尝看?"

    丁章环视左右,有些无奈,怎么都是一副心动的样子。他正经回道:"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最后就变成了他们吃一口饼喝一口鱼汤,忘了来时的目的。等把王爷的锅底鱼汤都喝完时,才反应过来。

    萧景瑜放下碗筷,见他们讪讪的表情,道:"我知道大人们是为何而来。其实我中午可以多带一点新鲜肉菜,让大家一起吃。"

    丁章连忙拒绝:"这样可不行。王爷,不要忘了您现在还在历练中,这样请大家吃饭,会让别人以为你在行贿。"

    萧景瑜眉眼一挑,"丁大人多虑了。我可不是要负责所有人的伙食。我顶多多带一两份菜,你们要吃什么自己带。我只是借你们锅子和煤炉用而已。难道这也算行贿?"

    丁章不话了,如果这样好像算不上行贿。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萧景瑜的锅变成了大锅。锅边还挂了几个漏勺。他每天只要等锅底沸腾后,把要吃的菜放入漏勺,然后放入锅中等着熟透就行。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各自用起漏勺加工自己带来的生鲜蔬菜。一时间几乎每个人都能吃到热乎的饭菜。而大家在一起吃饭,难免互相分享不同的菜色,气氛也变得其乐融融。

    而萧景瑜掌握每天的不同汤料,还有时不时新颖的菜色分享给大家,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于是,他在礼部变得受欢迎许多。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