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幽州苍狼军
幽州改制的重中之重来了!
今后幽州军将以苍狼旗为军旗,旗面左侧镶嵌白底金边,标记番号。
原燕京十万铁骑,被拆分为编制两万的苍狼第一军,驻防在燕京,为燕王直属精锐!
编制同为两万的苍狼第二军和第三军,分别驻防在镇北府长安县、长平县,由征北将军、镇北将军统领;
第四军和第五军驻守在太安府的临海县和临山县,由征南将军和镇南将军分别统领,每年春冬两季四军随机换防两次。
原有十万长城守备军和原三府守备军,共计二十万守备军,将被整合后分拆成五只四万苍狼军,其中第六军,负责拱卫燕京中枢,同样由燕王统领!
第七、第八军,分成驻守在长城防线和闾山防线,由征东、镇东两位将军统领。
第九、第十军,由征西、镇西将军统领,驻防在太安府辖区。
……
柳不弃又大致解了一下军事、民政、官制改革后的各种便利,屋内众人慢慢预想了一下今后的工作流程,确实会让幽州各地联系更紧密起来!
虽然有不少没听过的名词,但基本还是能够顾名而明义的。
像王昌龄、高义、白蔷薇这些对于太岳帝国了解甚深的人,其实已经能够看出柳不弃与帝国分道扬镳的意图!
这所谓的改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藩王开府后的临机决断了,这分明就是另起炉灶!
王昌龄、白蔷薇这些隐太子旧部自然高举双手赞成。
高义在知道岳灵犀一年内会出兵征讨叶赫后,更加死心塌地的跟定幽州这条大船,更不会出言反对这套稍微过点心思就明白显然更加高效的模式。
幽州两大军方大佬没有提出异议,别人更是不会多了!
看到大家开始认同改制。柳不弃实实在在的松了一口气,这次的变化极大,涉及军政民方方面面,没想到预想中可能出现的推进阻力,一个也没有出现!
那么,接下来,就该我们的燕王大人出场了!
“诸位!”岳灵犀身居高位的日久,这次京中之行,更是让他的威严更盛!
见他开口话,屋内本来热烈讨论的诸人立刻闭上嘴,目光炯炯的看向主位!
“诸位大人和幽州生死相依,如今不弃变法幽州制度后,各位还需加倍努力才是!”
“下面我宣布!”屋内众人立刻肃然起立!
王昌龄任四公之一的太保一职!
高义任四公之一的太尉一职!
柳不弃任四公之一的司空一职!
司空虚位以待,暂由不弃代行其职!
在没有合适人选前,由白陀行工部尚书之权,定级三品。
白陀本人更愿意做一个专注的医生,但为了犒劳这个最早的班底,就由他暂时管理工部,实际就是借机给他一个官身。
吕仁任礼部尚书,主管对外联络和祭祀事宜。
吕信任户部尚书,主管教育、民事事宜,另外兼任太安府府令。
朱才财任商部尚书,主管幽州商事和对外贸易之事。
刑部、吏部虚位以待!
张惜弱任镇北将军,统领第三军!
王胜任征北将军,统领第二军!
宋臣任镇东将军,统领第八军!这是高义的副将,也是一员难得的忠义虎将,尤其善于防守,现在正驻扎在闾山防线!
其他将军就烦劳太尉、太保在长城守备军、燕京铁骑选择人员先代行其职,等到讨伐叶赫时,积功选拔任命!
白蔷薇任内庭司大夫,所辖人员自行招募!
岳灵犀又一指白金晶,夫人钦点你为风闻大夫,具体职权由夫人交办给你。
白金晶在济南、京城都是充当柳不弃贴身侍女,实际上已经开始大量接触得胜酒馆伙计和书人的情报,极有天份!
柳不弃指定她为风闻大夫,也算知人善用!
监察使暂时空缺!
随着岳灵犀宣布任命完毕,应该是满堂欢喜,特别是朱才财,一下跻身幽州实权官员行列,已经激动的难以自己了!
众人行礼谢恩后,岳灵犀继续到,“各位,幽州的架构暂时算是搭建起来了,但诸位尚书大人现在大多可都是光杆司令啊!”
“好在目前不弃、朱大人和吕大人组织的叫什么?哦!公务员考试,已经有千人报名,经过大浪淘沙后,将会有大批年轻官员供你们挑选。”
“各部要尽快运转起来!时不待我,咱们幽州接下来的目标,可是十分艰难,叶赫部这次一败,虽然损失惨重,但依然有深厚底蕴!不好啊!”
众人尽皆称「是」!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燕京定制」就这样简单结束了,没有争辩、没有权衡、没有反复推敲,仅仅凭借岳灵犀和柳不弃的个人威望,就顺利的完成改革!
然后,是开始分配各部门的「办公地点」,又在柳不弃建议下,大改天不亮就上朝的太岳旧制,确定每日辰时开始集中议事。
剩下的旁枝末节,就要在以后慢慢调整了!人啊,人!幽州现在极度缺人!
好在,半个月后,在燕王岳灵犀亲自主持下,太岳朝横空出世的「公务员考试」正式开始了!
这次考试完全不同于科举,全部考试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
上午考刑律、下午写策论,总之怎么实际怎么来,没有半点要考校至圣先师圣贤书的意思!
刑律基本都是「死」命题,没什么好的,考的就是背书的能力。至于策论,可不像朝廷组织的科举那样着重文采、新意!
考生可以在「平夷策」和「养民论」这个两个方向上选择其一就可以!
虽然最终只有二千人参加了考试,但基本上已经囊括了目前幽州所有人才,除了要留用的二百人外,剩下的人柳不弃也不想错过!
考试完后的三天,幽州几位巨头们真是剧烈头痛!在岳灵犀带领下,居然一起评议起考生试卷来!
毕竟是未来自己要用的人,提前了解一下也是好事!而且幽州官员虽然普遍学识不高,但显然经历丰富、更具实用性,往往一针见血就能指出考生策论中脱离实际的举措!
而有些考生写出的措施,却让众人拍案叫绝,甚至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