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A+A-

    解困

    一蛰伏便是两个月,这个冬天显得格外长。天朝又迎来了第二个在战火中度过的年关。

    大约一个月前,大月氏便攻破了天朝的边境,一路沿着要塞城池进攻。

    但偏偏这个紧要关头,皇上却一病不起,甚至已经有许久都没有过早朝了。宫中的奏折积攒了一叠又一叠,太后勉为其难,只能担此重任。

    危急时刻,拥有着天朝最强兵力的镇平侯府却迟迟没有动作,还放出风声,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满昏君沉迷美色,耽误朝政,却也没有提沉迷得到底是哪个美色,自己又要如何才愿意全力对抗外敌。

    零零散散的守城和边境士兵抵抗着外地,却没有半点起色,一个月间,大月氏已经攻下了三座主要城池。

    与宫外的战火纷飞不同,此时的萧毓凝已经有了大约八个月的身孕,她挺着大肚子,仍然在时刻观望着宫外的动态,直到听百姓已经成群结队去镇平侯府请愿,才意识到到了时机。

    不知道是谁先撺掇的,安分守己的官员们突然开始集结在乾清殿前,堵着宫人们要见一面皇上,而太后也出来主持局面,只皇上病重。

    镇平侯也难得的出了一趟府门,对着太后请愿道:“臣得罪了。但如今战争越发吃紧,皇上躲着也不是办法,还请太后交出皇上,给臣等一个交待。”

    众臣子都纷纷附和着,就连往日里经常与他针锋相对的颜阁老也没有多什么。镇平侯脸上隐约有了些得意之色。

    钟粹宫一得到消息,萧毓凝便妩媚一笑,她虽已经大腹便便,却仍然有一股天成的媚态。

    对于人命的无视和对祖国的失责都让萧毓凝更加地仇恨镇平侯府。

    而这已经是她等待了许久的时机,也是颜如玉辛苦传递了几个月消息,终于换到的好时机。

    萧毓凝把卷轴藏在自己的宽袖中,扶着腰,身子沉沉地上了轿,往乾清宫去了。

    待到了乾清宫,众人还没问出个什么法。远远便听到了镇平侯的声音。萧毓凝这边落了轿,清了清嗓子,喊道:“父亲大人。”

    见是萧毓凝来了,镇平侯脸上微微有些不悦,却也以为是自己的女儿又想着要蹭一蹭侯府的风光,只是嗔怪道:“你如今身子重了,来这里做什么?”

    萧毓凝微微一福,在诸位丫鬟的簇拥下走上了最高的台阶,站在了太后身旁,道:“如今诸位大臣围堵太后娘娘,本宫心中不安,特来看看,也好为太后娘娘解围。”

    太后心中明白萧毓凝和砚儿是一伙的,只能假装关心,实则想让萧毓凝赶紧离开,道:“你这孩子,快回去吧,哀家处理得了。”

    罢便使了眼色要刘嬷嬷等人扶着萧毓凝下去,却不想这回萧毓凝身边人人都做好的功课,见刘嬷嬷往上来,宣儿先是不动声色的挤了一下,紧接着书儿和墨儿便往萧毓凝两侧一站,三人挡住了刘嬷嬷的去路,又结结实实抓住了萧毓凝,这会太后吃瘪,萧毓凝也越发傲气了起来。

    虽是扶着腰,挺着个大肚子,行为举止按理已经稍微有些笨重了。

    却不想萧毓凝从哪里掏出来了一个卷轴,直接放在了队伍最前面的颜阁老的手上,道:“本宫愚钝,却也是宫中份位最高的嫔妃,皇上如今病重,有些事情,要本宫代为传达。颜阁老,烦请您做个见证,读出来,也好让诸位都听听。”

    按照天朝的官位次序,颜阁老的确事事为先,一直站在最前面,哪怕是镇平侯,也得稍微错后半个身子。

    而萧毓凝刚刚动作快,又离的很近,众人没怎么反应过来,圣旨就已经到了颜阁老的手上。

    还没等反应,颜阁老也迅速展开了圣旨,原本白发苍苍的他此时倒是中气十足。

    圣旨读完后,周围全是一片寂静。太后和镇平侯同时愤怒地瞪着萧毓凝,而萧毓凝倒是不怎么在乎,扶着腰问道:“太后娘娘,这可是皇上的亲笔圣旨,如今是不是也就该将皇后娘娘放出来了?”

    太后一时找不到借口,却也是不能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愤怒道:“顺德妃,皇上得了癔病,你也跟着皇上发疯吗?这明明就是不清醒的时候被蒙骗写下的圣旨,怎么能当真呢?”

    “太后娘娘!”这时,颜阁老的声音断了太后的话。颜阁老面向众臣,道:“本阁老已经看过了,皇上自己清楚,玉玺印记清晰,无半点模糊混乱的迹象,诸位若是不信,尽可一看。

    更何况,皇后娘娘已经被禁足数月,怎么能哄骗皇上写下这样的圣旨?

    依照老臣看,皇后娘娘分明是天下难得一见的贤良女子,若真是传闻中那样祸乱朝政的妖物,那么起码得照顾些娘家吧!那胡府众人不至于现在还是一家子平民。”

    诸位大臣也有些议论,太后见情况不对,求助的眼神看向了镇平侯。

    而镇平侯则脸色铁青,他气得胡子乱颤了几下,还是没能忍住,转身便走,留下了一句「告退」。

    时隔三月,久居未央宫的砚儿终于获得了自由,而且是以未来皇后的身份。

    砚儿千算万算,没想到杨渐竟然能够用立皇后这样的事情来解救自己。

    而朝野中虽是仍然对皇上的病揣测连连,却也没有谁再怀疑过圣旨的真假。

    毕竟,当日里大多人都传阅看了那封圣旨,是实在真的不能再真。

    待到镇平侯回府后,越想越气,却不能眼看着皇上已经发了罪己诏自己还摆大臣的谱,带上了两万骑兵便向边境进发。

    当砚儿重获自由后,后宫便又要掀起一阵风浪,最为恐惧的,只怕就是太后,以及曾经太后身边的党羽。

    但令人震惊的是,砚儿就像没事人一样,既不着急筹备封后大典,也未来找过太后,甚至也很少出未央宫。

    宫内保持着这种诡异的平衡,人们也隐约猜出了些什么——太后和砚儿,都是在等着战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