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抢千机楼生意
最初的收购价只有十文钱,加个零直接卖给下一家。
中间商也就是眼前这个管事儿的男人赚十文钱,陈掌柜代表的千楼,赚八十文钱。
“那你可知,这药材千楼卖出去,价格是一百文钱。”
陆九章问道。
“回大人,我当然知道了,但是我不卖给千楼,其他地方也不要啊。”
管事儿的难受道。
千楼赚那么多钱,他当然也眼红。
但是没办法,他又不能抢了千楼自己当掌柜的。
“我记得长水县内,还有几家药材铺吧,卖给那些药材铺不行吗?”陆九章问道。
“其他药材铺给的价格更低,只给十六七文钱。送去千楼,赚的最多,陈掌柜号称自己这药材是从安西府运过来的,是一家盛产灵药的门派产的,所以价格昂贵。”
“大人您还别,那些人还就偏偏信了千楼,特别是城里的那些大财主,人家就只在千楼买。”
管事儿的也是一头雾水。
但在陆九章看来,这就是简单的营销段。
千楼名称太响,所以这些人也就信了。
“那你采取到的灵草是如何处置的?也是卖给千楼?”陆九章到了正题上。
“可不是嘛,就拿九阳草来,一年才能采到几株,全卖给千楼了。不止我,其他几个村子里贩药材的也是如此。”
“长水县地方偏僻,灵气稀薄,一年大概能找到四五十株吧。”
“要是再加上其他的灵草,估摸着也有上百株了。”
“但咱们呢,也就赚个辛苦钱,千楼才赚的盆满钵满。”
陆九章点点头,随后起了自己的目的,“有灵草了,可以卖给我。若是你自己拿来卖,陈掌柜给你多少钱,我都加五两银子,若是介绍别人来的,我给你二两银子的酬劳。”
陆九章抢起了千楼的生意。
“那感情好啊,大人,我们以前正愁没卖的渠道呢,要不然,谁肯受千楼这个气啊,动不动那些药材这儿有点瑕疵,哪儿有点瑕疵,故意扣我们的钱。”
管事儿的一脸愤怒,控诉千楼的陈掌柜不当人。
“这是我在长水县的地址,到
时候直接来找我。”
陆九章在一旁的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回到村口,同僚们打探的已经差不多了。
只有周成一脸愁容的走了过来。
看来,事情远比想想的要难许多。
“各自获得的线索吧。”
周成看向了众人问道。
“我先来,我听一位老人家,山上那妖物偏爱男性,特别是青壮年,据那妖物善房术,把人伺候的很舒服,等到人欲仙欲死的时候,再一口咬在人的脖子上,吸干人的血。”
王云山站了出来,冲着众人道。
“咋滴,老王,看你的意思你也想试试?”
“老王,不是我,你都一大把年纪了,家里的夫人都伺候不过来,还天天去怡红院,你不怕那天你夫人发现了,不让你上床吗?”
“啧啧啧,你们都别嘲笑老王了,他只是一个男人,有着男人的爱好罢了。怎么样?老王,我可是在给你解围啊,下次去怡红院别偷偷的一个人去了,带上我,最起码我可以给你把风。”
“”
一种人嗤笑了起来。
唯有王云山涨红了脸,“我王云山不是那种人,怡红院我不怎么去的。”
本以为自己做的隐秘,每次偷偷摸摸的,没想到还是被这些人发现了。
“肃静!”
周成怒喝一声,盯着众人,随后又看向了王云山,“此等离谱法,你身为斩妖司的人,竟然也相信?”
“回去后,扣一个月俸禄!”
此话一出,众人连忙闭嘴。
就连王云山,也一脸黑线。
一个月的俸禄扣就扣,杂役没人权啊。
接下来,又有几人站起身,出了自己了解到的线索。
这些人的和斩妖司知道的线索没有太大的差别,倒是周成道,“那妖物长居后山之中,族长后山之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妖物了。”
“数年前,出现了一只虎妖,再往前十几年,又出现了一头莽妖。”
“数年前钟司长来过一次,他怀疑此地可能有不同寻常的东西,可以促使那动物修炼成妖,只是
钟司长找遍了整座山,也没发现什么线索。”
“这次发生的事儿,依旧在后山之中。”
周成望向了村子正后方,那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周围是绵延的山脉。
这山峰除了陡峭点,仿佛也没什么奇特的了。
“休息片刻,备足干粮,前往后山中探查。”
周成命令道。
与此同时,斩妖司,陈玄风进入了存放案宗的房间中。
在里面巡查了一炷香左右的时间,才从架子上抽出了一本册子。
从索引处入,陈玄风很快的翻到了其中的某一页。
上面记载着一段话——卯月廿八,吾前往长水县三义庄。三义庄乃长水县最为偏僻的村落,共有人丁一百单八人。
在一百单八人这里,用笔圈了一个圈。
看来,这个数字有些奇怪。
陈玄风继续看了下去。
三义庄,每隔数年便会出现妖物踪迹,且皆在后山之中,吾踏后山,除妖物,但尚未发现有何奇怪的地方。
落款是斩妖司司长钟正明。
这本册子是是数年前的。
随后,陈玄风又找到了一个册子,大概是十几年前留下来的,落款是斩妖司副司长钟正明,讲述的也是关于三义庄的事儿。
十几年前的时候,钟正明就入了武道八品。
这老狐狸,到底踏入七品了吗?
陈玄风疑惑道。
随后,陈玄风继续翻查案宗。
找到了上一任司长留下来的文字记载,以及上上任司长的
陈玄风翻了近百年的案宗,发现三义庄这个地方颇为奇怪。
几乎每隔十年亦或者五年,就会出现妖物踪迹。
且村落中的人数,基本都维持在百人以上。
这样的村落,别妖物了,稍大一点的动物,都能对其造成很大的损害。
天干之年,或者洪涝之年,颗粒难收,也会造成村子里的农户凋零。
可三义庄偏偏一直存在到如今,还顽强的在后山下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