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A+A-

    ◎客人◎

    宣武大街以东,一座三进院的宅邸换了新牌匾,赫然是御笔亲赐的端信伯府四个字。

    马车在府邸门口停下,赵氏和戚氏三个姑娘下了马车,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家丁婢女簇拥下走进大门。

    府邸没有戚书兰想象中那么奢华,进了中门就能看见两侧廊房,以及正前方的正厅。再往里走,过了穿堂就是后宅的地盘。

    穿过后堂,府中还有个花园,原先这座府邸的主人种了一片竹林,林间建了一座六角凉亭,夏日里在此乘凉饮茶应该会很舒适。

    “也没有多大嘛……”

    不出戚铃兰所料,戚书兰参观完新府邸之后明显有些失望。

    戚铃兰轻轻拂了下她的肩膀,道:“这里毕竟是长安城,无论是王侯还是官员的府邸都有固定规制。高门贵族若是家有余财,通常会在别处置办别苑。”

    “那别苑就能没有规制约束随意置办了吗?”

    “理论上是如此,但毕竟树大招风,寻常官员可不敢大肆招摇。”

    赵氏走在两人前面,听着这些对话心里莫名一阵焦虑。戚铃兰这心性和眼界,比书兰不知成熟了多少。

    两人同是戚明松的女儿,年岁只差了一岁多而已,在云海时请的也是同一个师父,怎么就差了这么多?

    “书兰,过来。”她板着脸回头换了一声。

    书兰愣了下,依言上前去。

    “娘,怎么了?”

    赵氏看着她的眼神中满是恨铁不成钢。

    “你父亲在家时常常念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怎么你是一点没往心里去?”

    “我不过而已……”戚书兰喃喃。

    这时戚香兰忽然拉住赵氏的手,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娘,姐姐杨家有五进院,她也想要!”

    赵氏短暂地低头看了一眼女儿目光很快又回到香兰身上,“咱们府里不过就五口人,算上伺候的奴才也不过十余人,要那么大的院子做什么?你这些话要是传出去,非得让旁人抓住把柄咱们戚氏喜奢贪婪不可……”

    戚书兰听着教愈发委屈,又不能反驳长辈,只能恶狠狠瞪那姑娘一眼。香兰丝毫没有受到震慑,反倒对她做了个鬼脸。

    戚铃兰跟这母女三人稍稍错开几步的距离,身旁只有一个乔茱。其实是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只要父亲不在府里,她便显得格格不入。

    这中尴尬的情形没有持续多久,赵氏一向是会处事的,见戚铃兰落了单,她便停下步子等人跟上来,温声问道:“铃兰,方才东院和西院都看过了,不妨跟娘你想住哪一间?”

    戚铃兰笑着:“让妹妹先选吧,东西院规格布局差不多,我住哪间都是一样的。”

    “那怎么行,你是嫡女又是长女,本该是你先选的。”赵氏拉住她的手。

    戚铃兰有些无奈,她实在不想在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纠结。

    “那就……西院吧。”

    图个吉利。

    …

    转天晌午,赵氏还没安置好家中里外事务,就听管家着急禀报,吴府的老妈子带着请帖和见面礼来端信伯府拜见了。

    赵氏眼皮一跳,顿时紧张了起来。

    “哪个吴府?”

    “兵部尚书吴绩。”

    那不就是戚明松将来的同僚?

    又或者,是戚明松将来上司。

    赵氏一想到此处便觉头疼,想她在云海时至多和县令夫人过照面,如今迁入长安她最担心的就是人情往来之事。

    怕就怕应对时分寸把握不当,丢了整个端信伯府的面子。

    赵氏捋了捋衣服上并不存在的褶痕,对管家道:“那还不快请人进来!”

    “诶!”

    管家应了声便要去迎客,还没出门外就被喊了回来。

    “慢着——那老妈子怎么称呼?”

    管家一怔,“似乎是姓周。”

    赵氏了然,摆摆手道:“快去吧。”

    管家出去迎客,婢女忙着沏茶,不过多久周嬷嬷随下人指引来到正堂,给赵氏行礼问安。

    “奴婢见过端信伯夫人。”

    周嬷嬷前脚刚进门,话音还没落下,戚铃兰后脚就来了,看见这情形还愣了一下。

    戚铃兰原本是想跟赵氏一声,想在西院房里个书柜,不料来的不是时候,家里居然有客人。

    可她仅仅愣了那么一瞬,很快就恢复了沉着冷静。

    既然碰上了,人家也瞧见她来了,她断然没有扭头离开的道理。于是她大大方方走上堂前,朝着赵氏微微颔首。

    周嬷嬷也愣了一下,随后转念一想就认出了戚铃兰的身份,脸上笑意更深了:“这位想必是戚姑娘吧!早就听闻戚将军有三女,三女各有风采。今日一见,戚姑娘果然是钟灵毓秀、仙姿佚貌!”

    这样的溢美之词戚铃兰听过太多太多,只腼腆一笑微微低头,扮作姑娘害羞的样子。

    “嬷嬷好眼力,这便是我们家伯爷的长女铃兰。”

    赵氏笑着接过话来,开门见山地问:“对了,还不知嬷嬷为何事前来?”

    “不瞒夫人,奴婢今日登门叨扰以是为我家大人贺戚将军升迁之喜,二来是我家夫人备下些许薄礼命奴婢送来。”

    赵氏忙道:“贵府太客气了,理应是我们前去拜见,我家将军初入兵部还盼着吴大人提携指点啊……”

    戚铃兰的目光从堂上转向院外,实则是听不下去了。

    吴绩虽然是兵部尚书,职位在父亲之上,但京中家世尊卑以爵位为先,吴绩和父亲同是伯爵,赵氏刚才的言行太卑微、气了。

    周嬷嬷见赵氏这副姿态心里也犯嘀咕,从前她也见过不少武将家眷,有大方直爽的,也不乏仗着军功目中无人,还真没见过端信伯夫人这般……谨慎微?

    想来端信伯其人也为人谨慎。

    周嬷嬷暂且按下心绪,将礼物交到端信伯府管家手中,再开口时语气中似有几分踌躇。

    “夫人,其实奴婢今日前来还有第三件事……”

    赵氏道:“嬷嬷但无妨。”

    “这第三件事,关乎戚姑娘。”周嬷嬷着停顿了须臾,见戚铃兰看向她才继续下去:“我家二姑娘与平昭公主一同筹办花朝春宴,皆是京中世家姐都会赴宴,奴婢今日来便是为我家姐送来请帖,盼着戚姑娘应邀。”

    换了平时戚铃兰肯定不能擅自接话,长辈在时还轮不到她。可她已经见识过赵氏的言行了,唯恐这娘再把端信伯府的面子踩得更低一些。

    她欣然应下:“既是吴姑娘与公主相邀,铃兰必当如期赴约,望周嬷嬷替我答谢吴姑娘盛情。”

    周嬷嬷眼角褶子堆在一起眼中笑意不见底,一面又去看赵氏的意思。

    赵氏倒是不怪戚铃兰擅作主张,眼下她只关心另一件事,“周嬷嬷,吴姑娘是请咱们铃兰一人,还是请咱们戚家三位姑娘啊?”

    周嬷嬷怔了一下,随即回道:“若是二姑娘和三姑娘愿意一同赴宴,我家姑娘自是欢迎的,不过听三姐年纪尚,怕是离不开长辈吧?”

    “确实如此,不过我们二姑娘书兰同铃兰年纪相仿,若是吴姑娘与公主不嫌弃,就让她跟着铃兰一起去吧。”

    赵氏开了口,周嬷嬷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这事就定了下来。等管家送周嬷嬷离开以后,赵氏才像是歇了口气,整个人放松了下来。

    “让我瞧瞧吴府这是送了什么好东西来。”

    吴府备礼物是做过功课的,从戚明松和赵氏到三个姑娘人人有份,给戚明松的是一把传世名剑,赵氏虽看不出这剑里有什么名堂,但也能猜到是把绝世好剑。

    送给赵氏的是一对翡翠镯子,那翡翠成色上佳通透无瑕,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送给香兰的是一枚金镶玉平安扣,称得上巧精致。戚铃兰和戚书兰则是各得一副首饰头面,正是书兰在路上念叨的那家宝华阁所制。

    赵氏笑的合不拢嘴,拉着身边嬷嬷的手:“这吴家果然出手阔绰,这面还没见上呢,竟然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往后将军回了京城,与吴大人同署为官,交道的日子还多着呢!”

    “二夫人的是。”嬷嬷随声附和。

    戚铃兰眉心微蹙,踌躇半晌终是没忍住开了口道:“娘,今日这礼咱们本不该收下。”

    赵氏愣了一下,笑容还挂在脸上未曾消散,“这话怎么?”

    戚铃兰沉声道:“无功不受禄,人家平白送这么贵重的礼物上门,难道真的只是贺喜未曾谋面的同僚升迁?”

    赵氏敛去些许笑容,清清嗓子反问她:“那依你,咱们家有什么值得吴府惦记?”

    今上有十位皇子,除去尚且年幼、早早夭折、母族势弱的,也就只有皇长子陆决明、皇太子陆之珩、皇五子陆伏生三人值得一提。

    前世争得最狠的就是陆之珩与陆伏生。

    陆伏生生母乃是皇帝最宠爱的贵妃林氏,从一出生就占尽了恩宠,在朝中有不少支持者。

    这吴绩就是其中之一。

    ◎最新评论:

    【后妈不是妾没扶正么,也能称伯夫人?】

    【是我看岔了吗?端信侯夫妻伉俪情深,女主妈在女主五岁的时候死的,妾没扶正。女主爸救了二夫人,二夫人一直跟着女主爸身边后面不忍心便纳了她,但女主和妹妹只相差一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