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A+A-

    ◎人才◎

    万民城要搬迁, 还要在外面建新城的消息不胫而走,除了内城的部分人稳坐如山,周边的人都动起了心思。

    这一次疫病让他们切实看到了万民城的实力, 精湛的医术、强有力的后勤、行动力超强的城民。如果他们是其中一员,那么无论遇上什么灾难都不必担心。

    有时候人心所向就是那么简单, 林平时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但给这一片大陆带来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大青山周边的部落们奔走相告, 几经商量, 最后竟然有三十二个部落决定搬到新城去, 听从林平时的安排,去做新城建设。

    “林城主,我们是相信您、相信万民城的。上一次的寒冬, 这一次的疫病, 如果没有你们万民城就没有我们这些部落了。既然您万民城要扩建, 要搬到新城去,我们就听从您的安排, 相信您一定不会亏待我们的。”

    归次作为这些部落中的代表, 十分有水平有层次地和林平时表达他们的忠心。

    这个算是意外之喜, 解决了林平时的燃眉之急。她早就做建新城的计划, 不过内城的人没有多少愿意搬迁, 外城的人也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但是现在不同,有了这些部落的加入是一回事, 更重要的是学堂里的学生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毕业了, 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技术, 但是留在人才已经饱满的内城肯定是发展不好的, 所以势必会流向新城。

    不管他们是去工也好, 还是选择出去定居,他们的技术只有到了新城才能发挥出来。

    人才、选址、技术都满足了,最缺的劳动力也有了。哪怕是还有疫病,林平时也把这项计划提上了日程。

    “新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是李晓月,乔兰和羊植植是分区负责人。目前要修建的主要是城墙和道路以及主要建筑。”

    林平时找出之前做好的规划图,手指一划圈出北边那几栋建筑。

    要这建筑图,那可是简陋到只能看得出大尺寸和建筑道路的分布,但这可难不倒从学堂刚毕业的乔安。

    他根据城主府给的各种图纸和林平时的规划,飞快的写出每条道路大概的面积,需要的材料,排水沟的设计等等。

    “商业建筑和民房,除了参与新城建设的人,其余人想要拿地要经过审批。”至于审批条件,那就要看后面需要什么了。

    林平时想要借住这个机会,多招揽一些人来。

    不然以落月大陆这封闭落后的状态,想要大范围的改变他们,加快文明发展进程,不知道要干到猴年马月。但要是把他们都集中到一起,不但解决劳动力问题,还能进行扫盲教育。无论对他们还是对原住民,都是有利无害的。

    更何况现在疫病,那些已经感染了的部落,如果依靠万民城,根本没有办法活下去,全族覆灭也不过是一夕之间。有万民城的医疗,他们反而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在经过各种宣传和行动,万民城很快就收拢了大青山附近的部落。

    一时间,万民城的人口不降反升,在最新的一次人口统计中,竟然达到了七万多人。

    这人看起来和动辄十几亿的后世相比,自然连零头都比不上,但是和五千人就是一个大部落的原始时代比,那就是个庞然大物了。就算是和南方的万人城部相比,林平时他们也不会限于被动。

    “嗨,我们也不必把什么人都看成敌人,我们又不是来搞争权夺利,封侯拜相的。咱们可是来教化他们,拉近文明进程的,”几乎转战化学的田飞一如既往轻松道,“就算对方窥觑我们的技术,大不了拿出来一换嘛。反正我们也是要把它带来照顾世界的,给谁不是给,要是他们能根据我们给的东西就发展起来,还省了我们的事呢。我们又不是没有比他们更先进的东西,大不了到时候再拿出来就是了。”

    然而经历过这几年一城之主的锻炼,林平时却是不敢把人性看得那么简单。

    对权利的争夺,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像是人的本能。

    “飞的也没有错。万民城名下的人口能到达七万,在落月大陆上确实是最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些人,尽快把新城建好,然后加快生产。”

    “农业方面的不能只种主食了,在保证全城人口的粮食外,棉麻这样的经济作物也要尽快投入生产。不过怎么都是科技决定生产力,学校那边毕业出来的学生,尽快安排他们到各个工坊去干活。”

    林平时把视线投到教育司上,满含期待,“基本的人才还有很大的缺口,高端人才更是屈指可数,新城想要发展到工业时代,还得靠你们,靠教育啊。”

    教育是兴国基础,强国方针,这个到哪里都是至理名言。

    现如今,万民城的学堂早就从十几个参差不齐的学生,规范成了有学到初中,基础知识到专业的细化的千人学校。

    蒋和生现在掌管着教育司,也是学校的校长,听到林平时这一番话,顿时倍感压力。

    他摸了摸额头不存在的虚汗,没有压力不行啊。教育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不用多少他都懂,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虽然30历史班的培养方向是师范,但那也是教历史的,再不济也就能上一下语文和政治。可是在这里,他们除了基础的识文断字,更重要的还是教授理科知识。

    无论是物理还是生物化学,当初可把这一群文科生愁坏了,也就是想着能回去,才拿着高三的劲头去啃理科知识。

    这些年,他们凭借着一边学一边教,竟也能勉勉强强跟得上万民城的发展步伐。但随着发展的加快,学校这边所能提供的人才却是无法满足了。

    就那么吧,刚开始来的时候,他们只要满足基本的农业生产,简单的牛耕水车,和弓箭铁刀就够了,后期则是水泥、马车,这些还算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基本把书研究透了,再和熟练的工匠琢磨一下就能出来。

    但是到了现在,他们需要的高端人才,也就是能造火车大炮拖拉机这样的人才。

    他们这些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尚且不能吃透这些知识,更不要这些才接受了四五年现代知识教育的原始人。蒋和生只感觉压力山大。

    “除非这些人里真的有天才,不然想要教育出那么一个人才,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田飞作为现在化学专业的一把手,比谁都明白这些知识入门看似简单,但想要深入学习掌握,没点天赋根本不可能。

    不管怎么,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在大家心里是达成共识的。为了搜罗人才,他们也从来都不在乎什么年龄、性别、部落,只要是加入了万民城的,第一时间就是送去扫盲,然后测试他们的天赋,看技能点点在了哪,再着重的培养。

    还别,用着这个办法,教育司这些年还真的在犄角旮旯里搜罗出不少的人才,生物院里一个叫柴胡的学生就是在流民里找出来的。

    柴胡今年十九岁,在部落里那可是妥妥的青壮年,要去狩猎养部落了。在柴部落还没有受到雪灾的时候,他也确实和祖辈们一样,一样猎一样生活。

    但是一场雪灾,让柴部落这个部落瞬间死伤一半,要不是有万民城的及时救助,他们恐怕都得死在里面。

    跟随了万民城之后的柴胡,按照惯例跟在工头后面认字读书。等字认得差不多了,该是去学堂测试技术的时候,却好巧不巧遇上了疫病。

    因为做事勤快和人也机灵,柴胡很快被采药队给招揽去,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生物学,确切来是植物学。

    这下可不得了了,柴胡一发不可收拾沉迷进去,他怎么也想不到,两种看似完全不一样的植物竟然还是近亲,分明是同一种作物,在和不同的作物一起培育时,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些偶然之间的发现,结合所学到的知识,给柴胡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甚至无师自通的想到,如果城里的作物种子,和产量更高的其他种子一起培育,是否也会提高产量。

    水稻杂交,自从林平时他们知道系统出产的稻种并不稳定,而是会三年降一成产量后,就一直在考虑的事情。不然过过十来年,他们手里的亩产千斤的良种就变成亩产几百的劣种了,但人口确实在不断增加,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羊植植也在知道这个技术后就去研究了,但三年过去了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而柴胡,一个只从学堂上学的皮毛中提出这个问题,无疑是有着敏锐的直觉的。

    这份直觉不但引起了羊植植的注意,也引起了蒋和生的注意。他很快就将柴胡招入学堂,让生物学的老师带他,并且还专门给他开了一块试验田,让他自己去折腾。

    这样的特权无疑是柴胡的助力,身边有老师,有实验的条件,他只要根据自己在书中得到的猜想实践一遍就行了,遇到不会的,还有老师可以解答。

    但很快,这位天才一样的人物就把初高中的知识掌握了,并且问得生物老师也答不上来,他只好埋头于老师新带来的教材和试验田,每日兢兢业业的汲取着新知识,争取早点做出成绩。

    等蒋和生带人过来的时候,正好柴胡的地里长出了点有意思的东西。

    ◎最新评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