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
◎远方来客◎
三米高的城墙, 全是用红砖沙子和水泥砌成的,比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也差不到哪里去。
能容得下五万人的城,里面照猫画虎的建起了商店、办公楼、医院、学校。入住海城的人不需要什么条件, 只要去登记户口,然后自己选一块无主的地建房子就行。当然, 后续的交税、服兵役等是必须的。
见识过军队的强大, 海城的人没有不服从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城市、部落有一支让人不敢侵犯的强大战斗力。
海城的东边是商业区,商家都集中在那里。
有卖海鲜的、卖米粮的、卖皮毛的……基本涵盖了人们的日常所需, 还有的是吃店。东街的街口上就有一家, 专门卖米粉的。
水竹就是这家米粉店的老板, 他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开摊了。米粉由他父母做好的,他要做的是煮好配料和熬汤。
水记米粉店的招牌是酸菜鱼粉,所以早早的水竹就要先煮好一锅酸菜鱼, 等到有客人来的时候, 再根据他们的要求去煮粉。
邓安文和韦盛名都是水记米粉店的忠实粉丝,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实在是他家煮的粉太想他们大学外面的一家米粉店。每天早上来这里吃一碗粉, 能让他们一天都充满干劲。
“呼, 爽!要是你们家能送外卖就好了。”韦盛名呼噜一口, 连汤都给干完了。
“外卖?是船长您之前的, 送到家里去的东西吗?你要是要, 我可以让我们家子送去的,也不麻烦。”水竹从竹帘里探出头来, 十分热情地道。
“嗨, 也全是, 这个外卖方便在于我想什么吃就能什么时候点, 如何直接送到我指定的地点。可是这一天天的, 我不是在外面跑就是在海里。要是叫你家子给我带碗粉去,还不如我自己来吃呢。”韦盛名也就是想想,哪里敢奢望回到有外卖的生活。
他扭头看向旁边的邓安文道,“要是能多几家买吃的就好,这样我们一日三餐都不用自己做了。每天上下班就到这里来,吃完饭再去上班和回家,简直就是美滋滋。”
邓安文和韦盛名都是出了名的不喜欢做饭,要不是当初逼不得已,他们也不会亲自下厨。不过这几年在教会了当地人做饭烹饪后,他们也很少再下厨了,都是雇佣城里做饭好吃的人帮忙。现在要是外面也能像以前大学那样,到处是粉店、餐馆的话,他们肯定天天在外面吃。
“你就想想吧,”邓安文干完最后一口汤,遗憾地摊了下腰道,“赶紧把海城建好,然后开通和万民城那边的商路,再派人出海到南方去。争取早点把落月大陆的部落都联系起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按照林平时的规划,万民城那边负责联络北方和西方,海城这边就是南方和沿海地区。双管齐下把整个落月大陆连接起来。
然后再利用他们手里有的技术和文明,引诱其他地区的部落和城邦来万民城交易,再把技术给带回去再发展。
不过前提是他们有镇得住那些大部落,大城邦的能力。
眺望即将完工的海城城墙,邓安文微阖的眼里闪过一点思乡之情。
从援助海边疫病开始,邓安文他们离开万民城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因为怕疫病反复,也因为建设海城,他们不再在每年的寒季回去过年团聚,而是留在了海边,和海城的人一起。和万民城联系,也变成了物资的运送和交易。时间久了,都让邓安文产生了,好像只有他们几个来到这个陌生的大陆的感觉。
“走吧,今天是学校竣工的日子,我们去看看,顺便把老师和学生招好,争取在寒季来之前让学校投入运行。”邓安文收起那些多愁善感,带上安全帽往外走。
韦盛名迅速拿起椅子上的外套,冲水竹喊道,“老板,我们两个还是记账,月底再来结账。”然后跟上邓安文的步伐。
两人脚步匆匆地往城北去。
城北是海城里面前建筑最多的地方,这里分布了海城政府的办公楼、医院和学校等公共机构。
因为技术和材料的限制,所以的建筑都是一层而已,所以占地面积就格外的大。像学校,就单独占有一百亩地。
对于目前只有两万多人的海城来,这个学校确实是大了些。但邓安文知道周边还有很多部落没有加入进来,如果他们加入进来,和海城原有人再发展,这个学校的面积才是刚刚好的。所以,
为了以后的发展,她特地规划出了那么大的地方。
因为目前学生比较少,学校里只建了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办公楼,一栋实验楼。剩下的大块地方也没有丢空,而是拿做试验田和做绿化。
花草树木都是从旁边的山上移栽过来的,按着高低有致的布局去栽种,道上铺着从海边捡来的各色贝壳,整齐划一的建筑掩映在树木之间,隐隐约约的还能听到潺潺水声。
“这环境,除了教学楼比不上我们学校外,绿化都比我们学校好。”走在学校里的韦盛名忽然感慨道。
“这些都是孩们自己去捡去挖回来种的,”负责建学校的蛙启乐得笑眯了眼,十分自豪道,“这个学校是要给娃娃们学习知识的,他们自己也十分欢喜,吵着要把它做得比家里还漂亮呢。”
对于部落里的孩子都好学这件事,蛙启是十分开心自豪。
蛙部落可以是这些落后部落里,为数不多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的部落了。早在邓安文他们刚来的时候,见识到他们先进的造船技术,蛙部落就千方百计的想要学习。
再到后面看见他们的铜器、铁器、陶器和晒盐等,更是惊为天人,恨不得自己部落都把这些技术给学会。
现在邓安文告诉他们,这个学校就是建来教授他们知识的,是教授比做陶器食盐还要厉害的知识,他们更是欣喜若狂,恨不得学校今天就建好,明天就能去上课。
在蛙部落的期盼,和其他海城人的好奇下,学校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成为海城里率先完工的建筑。
“有个好的环境对学习也好,孩子们年纪就知道建造自己的学校,以后来学习的时候,肯定也会好好爱护的。”邓安文想起这些孩子也漏出了笑容,不过一想到需要的老师,她就开心不起来了。
把老师的事情先放下,邓安文严肃地对蛙启道,“蛙首领,既然学校建好了,那招生的事情就给你了。凡是在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就必须要来学校读书。已经超过十五岁的,三十岁以下的,就必须要每一周抽一天时间来认字。”
“船长你放心,我肯定让所有人都来学习。”蛙启点点头向邓安文保证。
他们海城的人,无论是哪个部落都对船长那里的文化十分向往。以前只有他们蛙部落和盐区的队长能识字,现在船长开恩,让整个海城的人都能学,他们开心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不去上课。
邓安文不知道海城的人对知识你们渴望,所以还想好了以后每个月办个识字比赛,专门针对那些成年人的,看看一个月谁认的字最多,就奖励一些东西给他们。
认字的重要性不用大家都明白,最简单的,一张政府的告示政策贴出来,如果你看不懂很有可能就错过了重要信息。再比如,让他们办理户籍和田地登记,不清楚的根本没办法知道人家是不是照实登记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用,海城人也不得不去认字。
得到了蛙启的保证,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邓安文修书一封,让船队带回万民城。毕竟简单的认字和基础知识,他们带来的人也能自己教,但是想要更深入,像万民城那样分专业的话,就得万民城派更好的老师来了。
不管林平时收到这封信会如何头疼给他们找老师,邓安文把信发出去之后,就忘记这件事,投入到新的建设中去了。
最近一年,她把沿海几百里都踩了个遍,什么地方有什么特产是什么地形她都清楚得很。在海城的东南方向,就有一个铁矿。再加上地图册里显示的,东北边有煤矿。如果能把两个矿开发起来,他们就不需要再和万民城交换铁制品了。
邓安文这边忙着搞基建,开发各种矿产资源。另一边被派出去支援南方部族的罗青青,也在那里呆了近一年半。
南方部族,本来就离大青山十万八千里,除了狼部落这样的游牧部落有他们的消息,北方的部落对他们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谁也不知道他们真正住在那里。
罗青青带着二十人的医疗队,和两百人的护卫队,也是在系统的指引下才找到路的。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春夏秋三季,穿过大山大河和草原,才从万民城走到一个叫稷城的地方。
刚到稷城的时候,他们第一眼便被高耸的城墙给震撼到了。比万民城城墙还要高上三倍,上面来回巡逻的士兵穿着厚厚的铠甲,厚重大气的城门涂着漆黑的颜色。一条清澈见底的护城河正在缓缓流淌。
这是罗青青来这里六年,第一次见到这片大陆真正的文明。也是单凭这一眼,就知道万民城和他们存在的差距。
当乔生和羊鹿这些原始居民,还在问这高大城墙所惊叹时,罗青青和周振兴等人则是心中一紧,做好了回不去的准备。
而此时,上方巡视的人,也发现了城门前的远方来客。
◎最新评论:
【撒花】
【大大加油】
【加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