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大娘大姨们◎
“你们是, 这个蒸汽机是能动的了?但是拉力和动力不足而已是吗?”林平时看到面前这个跟朋友摇摇车差不多的东西,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能自己动。”
乔安十分肯定地点点头,然后让助手给这个‘玩具车’点火烧煤。不到十分钟, 在场的人就看到了这个玩具车的车头冒出阵阵的白烟,然后开始缓缓的向前移动。
“真的是能动!是用蒸汽作为能源的!”林平时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激动了, 看着那辆缓缓向前的车, 差点红了眼眶。
“这个只是在没有货物和车身本来就的情况才能运动,如果要达到书上的, 能运送上千吨东西的火车, 恐怕还要继续研究。”乔安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 主要是他已经实验过很多次了,离他想要的结果还有很远。
“够了,够了, 够了, 你们慢慢来, 慢慢来,继续研究哈, 不着急。”林平时热泪盈眶道。能够见到蒸汽作为动力的车, 她就很满足了。毕竟这之前还是一个原始社会, 到达这一步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
“蒸汽机进度不算好, 不过我们水力纺织机和橡胶都是可以投入使用的, 还有玻璃的制作方法也十分完善了。”提起其他几项成果,工业区的人都十分自豪。
田飞昂首挺胸道, “是啊是啊, 特别是这个橡胶, 以后我们的船、车子都用得上了。哦对, 还有钢筋, 我们也研制出来了,就是产量比较低。”
有了钢筋才能建得起没有木梁的平顶房,有了玻璃和橡胶,以后生活的很多方面也能得到提升。
“好啊好啊,你们今年都辛苦了。今年过年给大家包个大红包,感谢大家对万民城的付出。”林平时激动之余,也没有忘记感谢功臣。
研究院的待遇本来就是城里最高的那一批,既然林平时了有红包,那肯定也是不的。这话惹得旁边铁矿区的人十分羡慕。
“还是读书好的,会读书有能力的,不但工作环境好,轻松,得的钱也最多。我得让我的孩子也多读书,以后最好啊能进工业区去工作。”一个工人羡慕道。
“哎哟,之前是谁,让他学怎么写自己名字都不愿意的?”他的同伴听到笑了,怼了怼他的肩膀道,“听这学校里有门生物课,这孩子的学习好坏啊是跟啊父阿姆一样的,你这样不爱学习,你的崽子怕不是也和你一样?”
“去去去,你就乌鸦嘴去吧,能不能点好的了,”男人想起刚来是的扫盲,想起那横撇竖直的字就直哆嗦。这就是命啊,不是谁都能去当研究员,赚那份轻松的高工资的。
如果学习能得高工资,和不学习要做旷工。他还是当旷工吧。
男人的反应逗得同伴哈哈大笑。他们虽然羡慕,但也知道这个钱不是谁都有能力拿的。读书,也是要看天赋的。
不知道工人里还发生过这样的对话,但大家能理解为什么每个人拿的工资不一样,还是给政府减少了很多麻烦
时间到了这个时候,也是矿区回去过年的时间了。虽然矿区的工作很辛苦,但他们一年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可以休假的。除了前两年,资源特别稀缺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在矿区里过过冬季。今年也不例外。
所有人在做完自己工作后,就开始收拾东西回去了。来接人的船也是一天一趟,一直接到人都离开了才停下。
工业区的研究员们虽然还想要继续干,但一年不见家里人,他们也很想家。再加上林平时的严令禁止,最终也是收拾东西一起回了万民城。
今年的冬季,林平时他们转移了阵地,转到了新城去过。
新城的面积是旧城的十倍不止,所以哪怕人口比旧城多也显得比较冷清。不过居民大都是住在一个地方,邻居之间也能串串门。
桃花和杏花两家就是在林平时他们旁边,他们结了婚之后在新城也各自建了一栋新房子。
四合院的结构,门口就是一个菜园。春夏天的时候,里面就种满了各种青菜,每次收获都给林平时他们送去不少。可以,林平时他们吃的蔬菜,一半都是两姐妹送的。
今年他们和林平时一样,没有回旧城过冬。所以一大早上的,林平时就看到他们在做豆腐。
“你们的豆腐,今天给我留两斤,昨天买了条鱼,刚好可以煮汤。”林平时坐在门口,往旁边一吆喝,便听见了桃花爽朗的声音,“好咧,您要多少一声就行,我一会就去给捡最好的来。”
桃花两姐妹是城里最早学会做豆腐。刚来的时候,她们靠给人家零工、去矿里工作挣钱生活。后面慢满有了自己的田地了,就一边种地一边找其他工作。
在万民城开放店铺,允许城民自主经营的时候,杏花特地去找了林平时学习做豆腐,两姐妹就一边种地、一边卖豆腐。再到了后来,杏花还积极的参与了公职人员的选拔。成为万民城里,人人都知道的‘富婆’。
现在两姐妹都结婚,这种地、开豆腐坊的事情也是一个也没有落下,反而因为多了两个帮手,越做越大。
桃花今年的秋末的时候还生了一个女孩,在家里呆了不到半个月,就闲不住要干活了。这不,就到了豆腐坊里了。
“你们磨了豆浆,能不能先做点腐竹?我把方法教给你们,虽然麻烦点,但是也多样食物可以卖。”冬天的菜少,林平时把能想到都想了,发现这的黄豆,能做出不少好吃的。
“那是好事情啊,您教我们怎么做,以后想吃啊,就过来拿就行了。”桃花高兴道,“我们这做豆腐的法子也是您教的,多亏了您才能有今天呢。这的腐竹,我今天就给您做出来。”
桃花的热情那是拦也拦不住,把孩子丢给她父亲,便系上了围裙听候林平时的指导了。
相较于有豆腐傍身的桃花两姐妹,西三街葛大娘也不差。
她大概有三十来岁,在以前那就是半只脚踏入黄土的人了。她生的孩子啊有五个,但是没有一个活成的。在五年前的那个寒季,部落人都死了一半,她以为自己也活不成了,没想到却等到了万民城的救援。
这一救啊,就让她从地狱走到了天堂。
她本来是除了猎什么也不会的。
葛大娘原来就叫葛,在林平时的家乡还远远不到该叫大娘的年纪,但在这里也差不多了。本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没想到还能到万民城来,葛大娘心里是直念天神保佑。
葛大娘到了新地方,完全没有什么适应期,哪怕是进矿区,下地,放牛养羊都做得得心应手。反正在最初的那一段时间,她靠着给万民城零工,硬生生的活了下来。不但自己活下来了,还带着几个缺胳膊少腿的族人也活了下来。
葛大娘的能干从此扬名万民城,但她的奋斗可没有就此停歇。家里有田有地还有房子了,但葛大娘感觉地里的活自己干太累人,开始慢慢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她看到乔阿奶纺织后,就用三亩地的代价,换来了两台织布机和织布方法。从此葛大娘纺织坊,也就是万民城第一个纺织坊就此拉开序幕。
葛大娘的五个族人虽然不能猎做重活,但是坐着纺织却是没有问题的。在他们一家的努力下,当初的两台织布机早就变成了五台。有的还是工业区出的最新款。
葛大娘纺织坊,一天能出一匹布,一般是以麻布为主。最近从白部落哪里换了棉花,所以也有少数的棉布售卖。
林平时他们用的布都是在葛大娘家买的,为了让自己穿得舒服点,降低价格。还特意给她找了棉麻混纺的技术,做出了混棉的麻布。
葛大娘的隔壁则是她的好搭档陈大姨。陈大姨的遭遇和葛大娘差不多,都是万民城在雪灾时从那些部落里救回来的。不过相比于葛大娘,陈大姨擅长的针线。
这里的人可不像华夏国的封建时期,每个女人都会点针线活,能自己做衣服。这里的人学会穿衣服还不到十年呢,要他们去猎杀猪可以,要拿那的针线比要了他们命还难。所以陈大姨就瞄准了这个市场,专门给人家做衣服。
以前还没有布店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家纺点布或者是动物的皮毛,拿来给陈大姨帮助做衣服,一件衣服就按照工时给费用。
后来葛大娘开了纺织坊,很多人就图方便,直接在隔壁买了布,然后拿来给陈大姨做衣服。整个过程,他们只要把钱给到了,到时间就能来拿自己的衣服,什么也不用操心。这样的模式受到了众人的好评,也给那些干不了重活累活的老人们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像这样几个人家庭或者或组作坊,在城里很常见。比如纺麻线、刨木工、家具、纸坊、笔墨坊等,这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店,多不胜数。
不过最能提升大家幸福感的,当仁不让的必须是各种吃店。
林平时等人带来的美食文化深入人心,受到万民城所有人的一致好评。不过这厨艺也是要看天赋的,有的人是怎么也做不好吃,是能勉强入口,其实就是在浪费食材。
而有的人做的东西却是能隔三里地都香得人流口水。
肉多样这家店铺就是。
◎最新评论:
【叮叮叮,您的营养液已到货,请更新查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