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志趣相投
A+A-
中文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沈钧没想到,夏灵儿父女两人来军营,还给了他一个惊喜,不仅拐带来两个大夫,还有十三个艺人。
沈钧很贴心的把他们交给了楚亦,趁着这个会,两口私下里,不定还能话。
晚间,他把吕大、刘大虎、卫三、李长刀四人叫到了临时居住的营帐内。
“我准备写信回去,给我媳妇报一下平安,你们可要捎带什么话?”沈钧看着四人问。
四人对视一眼,吕大先开了口。
三月十二,萧珍珍扶着九哥在院中练习走路时,家里突然来了一位贵客。
看着站在门口的赵县令,萧珍珍怔了一下,随即行礼,代替九哥把他迎进了正堂。
“早在几年前,我就已听过萧贤弟的贤名,知你来了观音县,我喜不自胜,本想早些来拜访你,奈何杂事繁多,直到今日才抽出时间,还望萧贤弟勿怪。”
萧珍珍没有想到面对九哥时,赵元景的态度竟摆的这般低。一会儿后,看两人熟络了起来,她悄悄走了出去,坐在屋檐下,一边纳鞋,一边竖起耳朵听两人话。
一个多时辰后,萧珍珍看了一眼头顶的太阳,收起纳好的鞋底,进了灶房。在念弟的帮助下,她很快就做好了午饭。
考虑到赵元景第一次登门,萧珍珍把最后一坛葡萄酒,抱了出来。
喝酒吃饭时,两人已是萧弟、赵哥,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许是高兴,也许是葡萄酒好喝,总之两人放下筷子时,都有些醉醺醺的。
萧珍珍跟着九哥,把赵元景送到门外,看他坐马车离开后,她扶着萧明辉坐到轮椅上道:“我推你回去休息。”
少顷,萧珍珍等九哥喝了蜂蜜水,扶他躺好,正准备出去就听他道:“珍珍,咱们的大仇很快就能得报了,余下的日子我要让田波光,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不得好死。”
之前听两人聊天,萧珍珍知九哥写的那篇缴文已经以楚亦的名义,宣告天下,她是看过稿的,正是因为如此,她相信但凡身上还有一点血性,但凡读过缴文的人,都不会放过田波光。缴文一出,田波光将天下皆敌。
萧珍珍扭过头来,望着床上的人温声道:“九哥,我们要好好的活着,只有好好活着才能见到那一日。”
萧明辉缓缓地闭上了双眼轻轻‘嗯’了一声。
衙门内,沈顶天扶赵元景坐好,倒了一杯茶递给他道:“行了,没人了别装了。”
赵元景努力的睁开双眼看了他一眼。
“没装,这次我是真的醉了。”
沈顶天挑了挑眉,不信地走到赵元景的面前,上下审视了他一番,随即嗅了嗅鼻子,狐疑道:“真醉了?”
要知他陪在赵元景身边这么多年,无论是什么应酬,从未见他喝醉过,今日去了一趟虎头村,他就醉了?看来他和萧明辉聊的挺开心。
赵元景‘嗯’了一声。
“今日我开心,酒也好喝!”
沈顶天心想,他儿媳酿的葡萄酒的确好喝。
“我先扶你回屋休息吧!”
“有劳你了!”
沈顶天把赵元景扶到内室,看着醉醺醺的人,心想只能明日去陇城了。
申时,萧珍珍打着呵欠从屋里出来就听念弟道:“夫人,一撮毛回来了。”
本还有些晕乎的萧珍珍瞬间清醒了过来。
“什么时候回来的?”
“半个时辰前!”念弟拿了信递给了她。
萧珍珍从竹筒里掏出信,坐下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一封信读完,她洗了把脸出了门。
等她从外回来已是黄昏,彼时九哥已醒,她亲自倒了一杯灵水递给他道:“你身体还未养好,以后且不可再贪杯。”
一杯水进肚,萧明辉觉得舒服了许多。
“难得遇到一个志趣相投之人,高兴之下就多喝了几杯,以后不会了。”
九哥能在观音县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萧珍珍是由衷的为他高兴。
“下午,我恍恍惚惚的听到了一声鹰叫,可是一撮毛回来了?”
萧珍珍轻轻‘嗯’了一声。
“按妹夫他们的行程来看,民兵团应已抵达南州城。”
“不错,他们是前天下午抵达的南州城,相公和后勤军汇合后,他们会在南州城外,停留二天,休整一番后再出发。”
“南州城那边是何情况,可有人来投奔?”
“有,但不多,而且据相公,来的大多是刺客。”
萧明辉闻言笑了。
“预料之中,这才是刚开始,以后恐会越来越多,这个天下想让楚亦死的人太多了,这对妹夫、楚亦来,也是一次磨练。”
萧明辉顿了顿道:“不光是他们,往后咱们观音县,恐也不会太平。”
萧珍珍心思微转也就明白了九哥的意思。
“不过有赵元景坐镇观音县,这里就乱不起来。”
萧珍珍赞同地点了点头,她想着沈钧信中所言问:“九哥,开私塾的事,你可考虑好了?”
“考虑好了,就按你们之前所的办吧!”
萧珍珍闻言笑了。
“那九哥打算什么时候正式开课。”
萧明辉想了想道:“四月初一吧!”
到那时他想必就能如正常人一样走路了。
晚饭过后,萧珍珍拿出纸墨笔,给男人写了一封回信,信的末尾提了一句私塾的事。
第二天,萧珍珍早早的就来到了吕家,彼时吕氏正在打扫庭院的卫生。
“吕姐,可写好信了?”
“写好了,是良代的笔。”
吕氏着从怀里拿出信递给她道:“你看看,良他有五个字不会写,就画了一个圈圈,还画了一张他和秀的画。”
信上虽的都是日常琐碎之事,却很温馨,至于留白处的五个字,并不影响,她看着那副简易的画,夸了良几句后,收起信道:“吕姐,今日来我还有一好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
“我九哥准备在咱们村开一个私塾,到时咱们可把良到私塾读书。”
吕氏闻言那是喜不自胜的,她盼这一天已经盼了许久。
闺女开学,这两天有些忙,明天恢复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