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刺探
谢环心中有了数。
“珍妃娘娘真的是有心了。”茗香忍不住叹了一句,显然对珍妃感官不错。
谢环心里头冷笑,可不是‘有心’了吗?
她原本还觉着奇怪,要是珍妃真的是那种低调的人,这段时间经常跑慈宁宫,怎么会没有人怀疑到珍妃的头上,感情这位也算是个能忍耐的,不只是这段时间,而是这么些年,在慈宁宫里做足了面子,引得慈宁宫上下对她都是赞不绝口,谁会怀疑这样一个用了心,又孝顺的妃子呢?
换做是毫不知情的谢环,亦是不会去怀疑她的。
谢环跟着茗香见了暖阁,太后睡足了觉,又吃了东西,整个人瞧着容光焕发了些,比起昨日那濒死的感觉,是有活力多了。
“太后,您觉得身子怎么样了?”谢环行礼之后问。
“舒服多了,晚上睡得也好了。”太后露出了笑容,这段日子无法安睡,简直就是搅得她整个人都不舒坦极了,这一回能睡着,真的是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坦。
就好像,身上背着的一块石头突然拿到了,轻松极了。
谢环笑道:“那就好。”
昨日的施针,因着怕有人在场叫谢环紧张,胡言才将屋子里的人全部清退出去,今日却不用了。
有一就有二,这一回,谢环的法亦是熟练了许多,被人瞧着也不会觉得害怕。
替太后施完针,谢环便起身准备告辞。
太后突然出声叫住了她,“嘉宁,这些日子,要辛苦你来回跑动了。”
谢环笑着摇头,“能为太后排忧解难,算不得辛苦。”
太后想了想,问:“你可有什么心愿?”
这是要给赏赐的意思,谢环原本想要拒绝,可想到了在北疆恣意生活的重阳郡主,她心中一动,忍不住出了口:“再过三个月,便是太医院的考试,臣女想要参加,还请太后准许。”
时人要参加太医院的考试,必须是要有推荐饶,而谢环这样的姑娘家,更是需要有身份地位的人,太后,是最好的人选。
太后诧异的看了过来,但一想到谢环的医术,犹豫了下,“哀家会跟皇上提一提的。”
这算是应下来了。
谢环欣喜行礼,“臣女多谢太后。”
这一回从慈宁宫离开,谢环连脚步都是轻快的。
她不想同别的姑娘一样,嫁人之后就整日待在内宅里头,为这样那样鸡毛蒜皮的事闹得头疼,她也不想叫胡言的医术就这么埋没了。
既然她学了,就将它发扬光大,不也是正好?
马车路过贡院的时候,谢环撩起帘子看了一眼,贡院门口站了不少的士兵,谢环觉着奇怪,“这是要做什么吗?”
芭蕉闻言就忍不住笑了,“姑娘这段日子怕是忙碌过头忘了,再过段日子就是会试了,自然是要提前准备来着。”
谢环恍然,她回京的时候已经过了二月二了,后来又因为太后的事情这两日都忙碌着,竟然忘了,还有五日左右就是会试开考的日子了。
“如此来,二哥也不用回书院去了?”谢环这段日子不是在自个儿院子里,就是在谢老夫饶院子里,还不曾在府里走动过,也不晓得谢瑞有无离开。
芭蕉道:“二少爷这些日子一直宿在外院,正用功读书呢。”
这是宣宁侯府第一个去参加会试之人,谢老夫人也格外注重,是以每日都会叫木妈妈给谢瑞送些补汤过去,但因为谢环才回来三日,又因为太后的失去划去了注意力,因此不曾关注府里的事情,倒也不晓得还有这么一茬。
也是因为今儿个回来的早,在府中碰巧遇到了。
“妈妈这是要去做什么?”
谢环动了动鼻子,便闻到了一阵香味。
木妈妈笑道:“老夫人吩咐厨房炖的补汤,奴婢正要给二少爷送过去。”
谢老夫人还是头一回对谢瑞这般关心,谢环也只是吃惊了一瞬,但也晓得这汤要热乎的喝下去才好,也没跟木妈妈多:“既然是这样,妈妈快去吧,冷了可就不好了。”
木妈妈告了声罪,带着丫鬟往前院去了。
谢环进了门,谢老夫人瞧见了忙招呼她过来,“厨房刚炖好的,你尝一尝,去去寒气。”
这般寒冷的气,一碗热汤下肚,整个人都舒坦极了,谢环将空碗交给了丫鬟,冲谢老夫人笑道:“祖母,这算不算得上是我沾了二哥的福气?”
“休得胡言乱语。”谢老夫壬了她一眼,“你若是想吃,祖母每日叫人给你送去。”
吓得谢环连忙摆,“祖母,我就不用了,还是给二哥吧。”这样的补汤,她要是喝,岂不是要喝吐了?
再怎么好吃的东西,也不能整日的吃的。
谢环眼珠子转了一下,“祖母,二哥若是中了,只怕亲的人会踏破咱们宣宁侯府的门槛了。”
谢瑞是庶子,前头有个谢琅,承不了爵,再加上生母已亡,这些年亲的人寥寥无几,但这回若是会试中了可就不一样了。一个能靠着自己支起门楣的人,谁还会在意他的出身不成?
谢老夫人是何等精明之人,哪能不晓得这个丫头就是拐着弯来刺探她的,瞪了她一眼,板着脸训道:“上回不是同你了,莫要管这些闲事。”
谢环也不怕,笑嘻嘻的凑了过来,“祖母心中可是有了人选?”
谢老夫人看着她没个正型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你关心好你自己就行了,这事祖母心里头有数,你少管。”
谢环撇嘴,谢老夫人这话她左耳进右耳出,怎么能少管呢?
“祖母,你就告诉我嘛!”谢环撒了个娇,谢老夫人脸上就有些绷不住了,她叹了口气,叫她缠得紧了,无奈道:“行了行,我告诉你还不成吗?”
谢环眼睛一亮。
谢老夫人也不管她是否还腻着自己,道:“骊山书院的院长之前写了封信给我,有意跟咱们结亲。”
谢环有些惊讶,没想到竟然是骊山书院的院长亲自写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