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0203 南北开战(加千字)……

A+A-

    第两百章

    姚静并未问林虞为何求晋一字的原因, 但她把这个名字录入宗谱后,在钦州引起了不少的议论。

    郡主深受晋王喜爱,并没有因为一个谋逆的父亲而遭到主公的厌恶, 否则何至于用晋这个特殊的词作为名字。

    郡主有了名字,晋王却没有给郡主的同胞哥哥取名, 一时间竟然有晋王更看重郡主作为继承人的流言出现,毕竟晋王也是女君, 再立一位女君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姚静听到了所谓的流言,当然也同样听到不少批判的声音,姚静是天生明主,自和寻常女子不能相提并论, 后代皇位传承也应该遵照伦理而行。

    这不能不姚静是故意的了, 早在两个孩子出世的时候, 姚静看到父亲母亲以及两个姐姐,甚至是陈足道等文臣武将都对她的儿子更在意一些, 那段时间,就有人称呼她的儿子为少主或者世子, 只是马上被她制止了, 那时候大家都以为她厌恶谋逆的秦季瑜的原因, 她晋王可能有再行娶亲生子的意思, 这才让所有人都只称呼她的儿子为公子。

    那时候姚静就知道饶是她做了女君, 这未来的皇储之位依旧不会是公平的。

    姚静从始至终的想法,从来都不是立她的儿子,她所需要的继承人从来不关乎男女,而是想过些年看看他们两个的潜力。

    她开创的皇朝,继承人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但她的臣子们不会这么想。

    所以这一次取名字她给儿子暂时压了压,便是一开始反对, 至少也给他们心里留了底,不至于她的文臣武将一面倒的倒向儿子,待日后他们逐渐长大一起参与政事,自可以让她从中择出合适的人选。

    林虞是第一个发现的,因为那天晚上,主公除了同意给郡主取名为晋,还给大公子取了一个乾字,乾字意义也是非凡,八卦代表天,不论八卦代表男字,没有什么意义,诸君猜想正好适合。

    然而名字取了,主公却只公布郡主的名字,林虞不过细想一二,就知道主公有心给郡主增加政治影响。

    主公非孤行之人,从乾字来看,主公也没有压公子的意思,那么就只有一个用意,想将郡主弱势的地位暂且抬高一些,让其能和公子公平竞争,这才符合主公的性格。

    姚静此举之后,不少重臣明里暗里朝着林虞试探,林虞只得笑谈,都是主公亲子,何谈亲疏之分。

    有些人悟了,有些人依然接受不了。

    到底没有人去谏言,只因姚静只是取名,孩子还,此时去继承人一事可不是去咒主公命短。

    七天后,姚静又为儿取名为乾,此事风波彻底结束,不过这事已经应在不少人记忆深处,未来总有抉择的时候。

    ***

    中州事定,就有文臣上奏,请姚静迁都中州。

    姚静拒绝了,她自下中州以来,就只算将中州作为普通的省会,未来一统天下之际,她会在钦州划出一地作为新都。

    以前中州繁华,而经过多年战争,中州早已不如钦州。

    只是这事姚静并没有公布,中都是历朝皇都所在,在很多人心里,在中都称帝才是正统,否则刘赦也不会下中都后如此志得意满。中都,对于帝王来有重大意义。

    ***

    时间过得很快,南北秋收过去,北方六州和南方襄州迅速进入了整军备战时期。

    南方同样开始整顿兵马,南北之主心里都清楚,这一战事关未来格局,北方姚静若败,北方必定会修整几年带做好万全准备再兴战争。反之,南方秦世元若败,北方必定步步紧逼,也许秦世元会兵败江南,自此江州秦氏飞灰湮灭,也许南方会割让出去几州,秦世元利用蜀道之难苦守江州,以希冀将来能抓到机会慢慢反攻江南。

    南方想避开这一战,这几个月他们做了不少手段,依然没有挡住姚静南征的决心。

    姚静有七州之地,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而南方秦世元只掌控四州,在战力实力上弱上几分,而且众所周知,北方将士擅战,这一战是北方占据绝大的优势而席卷而来。

    □□依然有五万大军镇守,秦世元又布下二十万大军镇守荆襄边境。

    盖因荆襄边境没有其他各州依据山川长江天险,此次北方大军席卷而来,荆州定然会面临最大的压力。

    事实也证明秦世元的做法是对的,北方分三路进军,以荆襄战线兵力最强,姚静出动了十五万钦州军,配合原有的十五万襄州军,一起朝着荆州猛攻。

    秦世元早已得到北方攻城神器的厉害,此时亲眼所见,脸色也为之色变。

    端阳和湖阳二郡的城墙和壕沟都加深加固了三倍以上,然而面对北方大军三日的炮火,城墙依旧千疮百孔,若非守城兵力不弱,只怕两郡城早已丢失。

    秦世元很快离开了前线,这一战是抵御,只要拖住三个月,姚静大军粮草必然不济,加上冬日幽辽两州最需要防备草原胡人,两线若都大战,粮草会成为最大的问题。

    以前钦州可以从南方调粮,而如今南方粮食已经被秦世元封锁,北方自春耕之时就很少采购到南边的粮食。

    秦世元回到江州,亲自去了兵器司和火药司查看进度。

    能引爆的火药现在已经研制出来了,但北方拥有的火炮却一点头绪都没有,而铁器攻城设备,进度也极其迟缓,不过攻城器械上秦世元不急,三年时间里,他若北征,胜率不足三成,未到五成胜率,秦世元决然不会发兵北征。

    此次姚静也未亲征,亲征主帅的位置,姚静交给了姚银书,荆襄边境上姚银书和陈足道坐镇,而林虞和张豹被姚静派去从中州西下,准备尝试过蜀道而乱江州后方。

    南北大战如火如荼,姚静每日都极其关注前方战局,也在这时候,去了西域三年多的许善之回来了。

    三年前,姚静还是晋侯,刚刚下幽辽州的她根基不稳,如今,整个北方都尽归于姚静之手,许善之刚从西域回来被现有的时局给惊吓到了。

    惊吓过后,许善之目光含泪,主公实乃万世未有之明主。

    古往今来,何曾有女君下这莫大江山?

    姚静得到许善之进了幽州的消息,许善之身边竟然有数十个来自异国的使节,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好生热闹。

    虽还未见到许善之,但进了幽州后,许善之修整了三日,这三日给姚静写了一封长达五万字的奏折。

    许善之西域之行比起史书上的张骞要来得顺利得多,许是前汉和前齐就已经和西域多有交流,许善之足智多谋又擅外交,若未遇到自然危险,基本在各国颇受礼遇。

    一开始许善之不过是想联合西域各国向草原胡族开战,使其不再有实力祸乱幽辽两州,西域数百国和草原胡族的恩怨在史上用文字是不尽的,可以自秦一来,经过前汉和前齐这六七百年间,草原诸族灭西域至少有百国。

    但这么多年,西域还是一片散沙,可见西域各国的弱。

    姚静收到许善之的奏折后,对于现在的西域局势了解得差不多,西域百国,贵族皆好奢华享受,商业甚是发达,自齐末开始,草原胡族就掐断了西域和大齐贸易,导致西域各国和最西边的亚罗帝国交易频繁起来。

    许善之还去了一趟亚罗帝国,据那儿是个宗教国,地域广阔,贵族和宗教主治帝国,他们国家的子民,奴隶占据七成。这和姚静前世某亚欧帝国差不多的历史制度进展。

    这些姚静知道后也就只留个心,让她更在意的是草原各族掐断西域各国和大齐联系一事。

    大齐未亡国前掐断商路联系,姚静以为草原此举,定然是为了侵占西域各国,怕大齐派兵援助。可许善之的这三年的里并未遇到草原各族对西域的战争,这大齐被刘赦占据后,大齐已亡,刘赦和她占据北方并没有多少兵力再去帮援西域,可胡族依然没有侵扰西域。

    这就有些奇怪了,既然不是要攻西域,阻断西域各国和大齐的商路做什么?

    许善之奏折只是陈述事实,并没有具体分析,姚静总觉得草原各族此举太过奇怪,她算待许善之回来后细细问一问。

    西域各国使者得知大齐已亡,如今北方主政的是女君姚静,他们和南北两地的官员比起来,显得一点都不惊讶,只因西域各国有很多女王。不过西域各国历史都不长,一边各国因为宝物和商业战斗频发,一边是草原各族时常灭国劫掠,最后还有自然灾害风沙雪崩等灾害,百年来一国之地前一日还在庆祝节日,第二日整个国家就全部被掩埋,国家不长久导致国王有时候还真不值钱,西域各国地位最受尊敬的,反而是横跨多国的大贵族。

    许善之就提到了一个元姓家族,他们的商业遍布百国,他们能和草原各族交易,还通了亚罗帝国的商路,他们的使者出入各国可比国王都来得让人尊敬,元姓家族在西域很得人心。

    此次,元姓家族也派了使者过来了北地。

    许善之难得多提了一些东西,是这元布多带了量的宝石过来,他一家带的东西可比十来国家加起来还要多,偏偏这元不多就带了四个下人过来,他除了想觐见姚静一面,还想去南方走走。

    如今南北大战,姚静并不想让西域的人参与进来。

    姚静想了想,还是给许善之回了一封信,让许善之暂且领着各国使者包括这元不多在幽辽两州开拓一些贸易,待三月后再召他们回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