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寄信

A+A-

    张红娜把大门拍得震天响,邻居家的鸡、狗也跟着叫唤,一大早就很热闹。

    校嘉华不紧不慢地洗把脸,才吩咐大宝、石头让开,把大哥大嫂请了进来。

    她坦荡荡地拉出两把椅子,“大哥,大嫂,请坐。”

    “诶,笑笑,你坐你坐。”校国伟局促地卷起裤腿上的泥点子,在檐下蹲着。

    张红娜瞪一眼丈夫,“出息!”

    大宝、石头立即吓得躲进厨房。

    “听知青点的人,赵村长把白家父子的工资,交给你了?”张红娜气势很足。

    校嘉华在她对面坐下,“对,以后我丈夫和我公公的钱,我亲自领。就不劳烦大嫂了。”

    “呸,要是没我娘家人,你能攀上这么好的亲事,嫁给解放军同志?”

    “是吗,我得谢谢大嫂,给我找了个住劳动棚的公公,还附赠两个拖油瓶?”

    咣当一声,厨房有什么东西倒了。校嘉华不以为意,她的是事实,不介意被人听到。

    张红娜有些心虚,当初亲时,白恪言确实成分不好,正算去最苦最远的西双版纳当知青,跟解放军八竿子不着。

    谁知道妹夫结婚后,摇身一变,成了吃军粮的,津贴还高得顶三四个劳力。

    到津贴,她咬牙切齿:“不管怎么样,爹娘养你十八年,你读初中高中,光学费花了家里多少钱!现在,你结婚没落着彩礼,连工资都不分一点?来,让乡亲们都评评理,看看这不孝闺女的书,是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张红娜的嗓门越来越大,恨不得十里八院都听见。她知道姑子脸皮薄,搁以前早就哭唧唧认错,求她关上门声商量。

    校嘉华却站起身,腾地拉开大门,“行啊,村里断不清,咱就去镇政府,问问我领夫家的工资,是犯了哪条法律?”

    张红娜噎住,闹到镇上,她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

    校国伟当真了,直摇头:“不行啊,我一会儿还得下地干活,挣工分。”

    张红娜拧一把男人的胳膊,校国伟立即闭嘴。

    张红娜又捂着肚子拿乔:“都听听,我大着肚子,还要受姑子的气,这日子过得,干脆回娘家算了!”

    “这个建议不错。”

    校嘉华没看她,转而对校国伟,“大嫂现在怀着娃,咱爹娘平时又下地,没人照顾。不如送她回娘家住几天,等月份足了再接回来?”

    “啊?”校国伟听到建议,竟也没反对。

    老婆怀孕在家,整日猜忌他在农场偷看女知青,稍有不顺就要挟回娘家,他不胜其烦。

    “校国伟,你敢!”

    张红娜难以置信。

    该该骂的牌都出了,竟然没捞回半点好处,这下不用装,她恐怕真的要动胎气。

    ·

    一鼓作气失败后,张红娜的气势衰竭了,她恼怒地瞪着校嘉华,竟然有些滑稽。

    看来,又是纸老虎一个。校嘉华心里有了盘算。

    校嘉华重新坐回去,再对付她时,竟然一改先前的姿态,卸下了剑拔弩张。

    回想张红娜的所作所为,在口舌之快和长期利益之间,校嘉华迅速做出了判断。

    她故意示弱道:“大嫂,到底,你也是校家人。二哥不在了,你和大哥照顾爹娘,我看在眼里。”

    张红娜还木着脸,听姑子这么一,冷哼一声,心里却松动了一些。

    想当初她嫁到校家,老大老二还没人家,全家人宠着这姑不,她怀第一胎想吃个鸡蛋,公婆和丈夫都要省下来,把鸡蛋卖了给姑教学费!

    这么多年下来,她心里能自在吗?!

    校嘉华继续道:“的确,我和白恪言结婚,是你请的媒人。所以,他前两个月的津贴,你既然收了,就先拿去孝敬咱爹娘吧。”

    “真的?”张红娜瞪大了眼睛。

    她之前截胡,毕竟理亏,公婆看不下去,转眼就把钱没收了,是帮闺女、女婿先存起来。二老看管得严严实实,她还一分钱没花呢!

    至于校嘉华这么做,有自己的考量。

    张红娜不是陈曼玲,一棒子死是下下策。她们之间的矛盾,只是因为一点钱,还不至于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

    至于校大宝和石头的抚养权,二哥牺牲后,依照法律,大哥大嫂也并非绝对有这个义务。

    爷爷奶奶无力抚养,过继到原主膝下,手段不算完美,但在特殊情况下,也算是他们为了保全孙子和闺女,万不得已的选择。

    让两个孙子活下去,让叛逆的闺女“回家”,两个一辈子没走出过山村的老农民,还能怎么办呢?

    校嘉华是个“穿越者”,而不是重生者,原主的记忆,对她而言,像一部全息电影,很逼真,却也是走马观花。

    更何况,原主的遭遇,必然和偶然因素都有,绝不是某一个人就能造成的。她既然穿过来,当务之急,是厘清利害关系,安顿好眼下。

    由此可见,校嘉华看待张红娜,不像姑看待大嫂,更像是满级大佬看待新手员工。与其她心宽手软,倒不如此时的她……更像个俯视的旁观者。

    至少现在是这样。

    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校嘉华不喜欢花力气。很多时候,亲情利用好了,也是一种资源。

    上辈子,校嘉华坐拥整个集团,身边人非富即贵。她社交,并不介意对方是为了钱……毕竟谁都没她有钱。

    她很清楚,只要站在食物链的最高点,利益关系反而比什么都牢靠。

    张红娜愚昧、狭隘,校嘉华却觉得,在她以后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留着还有用。

    两百块,在校大姐看来不算什么,有道是“千金散尽还复来”。反正,白恪言也需要出点血,对外证明两个人的婚姻还算有诚意,并不完全是零彩礼、零嫁妆的结合。

    相比之下,二嫂李翠枝拿走的抚恤金才是大头。

    当然,校嘉华没有吃亏的习惯,支出总是要有回报的。

    “我读书的学费,还有彩礼嫁妆什么的,以后不要再掰扯了,这些账算不清,我也懒得算。既然爹娘跟你们住,工分已经记在你们家了,再争论什么孝不孝,大哥脸上也没光,您对吧?”

    校嘉华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

    张红娜终于意识到,这个姑子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太阳完全升起,社员陆续出发,校国伟坐不住了,“该下地了。”

    在读过书的妹妹面前,校国伟端不起架子。如果因为和妹妹吵架而上工迟到,传到大队他也丢不起这人。

    张红娜无法,只能气呼呼把丈夫赶走,掩饰自己的心虚。

    校嘉华又叫住她。

    “大嫂,孩子张嘴吃饭,我总得出门,不能时刻把大宝、石头带在身边。您有带娃经验,这方面,我还得多仰仗您。”

    张红娜没听明白,怎么突然给自己戴起了高帽。

    校嘉华冲厨房喊一声,把大宝和石头叫出来。

    “我今天要去镇上,给部队寄信,顺便去趟供销社。”

    校嘉华看看张红娜的肚子,“四也快出生了吧,瞧我这当姑的,干脆顺道扯几尺布,给四做身衣裳吧。”

    张红娜面上一喜,这些事,公婆都还没想到呢。“害,都是一家人,花这钱干啥,买点碎布就行!”

    校嘉华故作为难,“可惜石头太,不能出门……”

    “我来带,我是他大娘,少不了他吃的!”张红娜连忙。

    很好,免费保姆有了。果然,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像是怕她反悔,张红娜立即去牵石头。

    团子一开始不太情愿,挣扎了两下,倒也认命了。

    校大宝却很坚持:“娘,我不跟她走,我要和你一起去镇上。”

    家伙在厨房里全程围观,这会儿对校嘉华的崇拜之情,滔滔不绝溢于言表。

    校嘉华想了想,她好像还缺个苦力?

    .

    俩人很幸运,一到村口,就遇上了往镇里送菜的三轮车。

    “苦力宝”背着心爱的竹筐,在突突突的发动机里,兴奋得手舞足蹈。

    校嘉华怕他嗨过头,把他拉到身边,约法三章。

    “第一,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哭闹。第二,不可以离开超过我五米的距离。如果不听话,我就把你卖给黑心老板当童工。”

    “当工人?”孩眼睛贼亮。

    好吧,她忘记了,这年月没有私营作坊,工人阶级大过天。

    “最后,在外面不许叫我娘,要叫我姑。”

    校大宝很失落:“为啥呢。”

    “因为,我不希望被别人追问,这么年轻好看的姑娘,怎么会有你这么大的儿子!”

    这……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

    校嘉华在镇上读过初中,对这里并不陌生。

    上午的供销社总是人满为患,为了提高效率,她径直赶去药店。

    药店的规模非常,品类不多,以中药为主。柜员倒还和善,进门就问哪里不舒服。

    校嘉华拿出写好的药单,解释:“家里老人中风,后遗症时好时坏,这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开的。”

    “这些药……还挺特殊。”

    店员随口了一句,也没验处方,噼里啪啦就拨动算盘。

    想起大院里的其他老人,校嘉华又选了一些治疗头疼脑热的常规药,有备无患。

    合计29块8毛6分。

    供销社还没去,白恪言三分之一的津贴就没有了。

    想起早拱手相让的200块,校嘉华有点脸疼。

    付完钱,柜员麻利地抓药,十几分钟就包好了。

    校嘉华核对了一遍,还有三四个漏的,“这些都没有吗?”

    年轻的姑娘不大乐意,“那是西药和中成药,县人民医院才有。”

    想想白教授的成分,要真去了县城,这药恐怕就抓不出来了。

    校大宝很敬业地抢过药,装进自己的背篓里。

    校嘉华也不啰嗦,寄信才是正事。

    ·

    邮政和电信还没分家,门槛和柜台都高得很。

    校嘉华比较了一下,拍电报速度最快,价格也不是问题。但是,内容要经由电报大楼,白教授的成分又特殊,还是写信更保险。

    毕竟缺的是慢性药,也不是非常急用。

    校嘉华并不知道,对白恪言来,他就是收到一张废纸,也会被例行检查,拆得七七八八。

    她又问了两句,玻璃窗语气很冷,“旁边,去买邮票。”

    校嘉华大手一挥,买了一。她没有集邮爱好,完全是为了以后省事。

    她掏出药单,划掉已经买到的药,把昨晚写的信装在一起,密封好,递回柜台。

    “这信,是寄给建设兵团的?”玻璃窗内,探出一个热情的大姐。

    “呃,寄给我丈夫。”

    “你是军嫂呀。”大姐的态度180度转弯,“你可真有福气。”

    ……早知道一开始就自报家门了。

    从邮电局出来,校大宝捧着“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爱不释手。

    “姑,爹是不是也在当兵,很厉害?”校大宝得意地补充,“新爹爹。”

    校大宝很有信心,毕竟连邮电局的人提到新爹爹,都另眼相看,怎么可能不厉害?

    素未谋面就敢喊爹,请问骨气何在?

    校嘉华揉他脑袋,“走吧,去供销社。”

    .

    正事办完,校嘉华总算能体验逛街的乐趣。

    供销社不难找,跟着路人走,十有八、九目的一致。

    路过国营饭店,跟屁虫哒哒的脚步声消失了。

    校嘉华回头,皱眉。

    校大宝苦着脸,蹲在地上,“娘,我饿……”

    “嗯?”语气威胁满满。

    校大宝吞了吞口水:“……姑,我热。”

    这金九的天,“热了自己脱外套。”

    校大宝:“……”

    求求你了,救救孩子吧。

    空气里飘着焦溜丸子的香味,难怪有人走不动路。校嘉华暗笑,抬头看看当空的日头。

    “走吧,咱们去国营饭店。”

    --------------------

    作者有话要:

    作者修文狂魔,连载期一个词汇不完美都想改的那种T_T

    大家不用在意这种细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