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杜家的歉意(一)

A+A-

    中文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没几日,杜丞相便上了门,当然不是霓裳的门,而是王府的门,这杜丞相也是要面子的,即便是现在这情形,他也不可能去霓裳那样的地方,寻一个姑娘赔礼道歉。

    此事是周子芩出的头,而皇上那边,那么及时知道,稍微问问便能晓得什么情况,毕竟那日篱王一早去了宫中,在皇上寝宫外等了许久,后来同皇上也待了很久。

    那日杜丞相回到府中,就狠狠的发了脾气,杜若儿再骄纵也是害怕自家爹爹的,白了她没将白芸放在眼里,更没有想到白芸身边全是高,所以才会找那么几个不入流的人去刺杀。

    杜丞相回来之前,她在家中还得意洋洋的等消息呢,根本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了,所以被杜丞相几句话一吓,就怂了,老老实实的交代了。

    杜丞相也觉得那农女被带到宫宴上实在荒谬,但静妃请的人也不假,是何意思,自己也看出了端倪。更何况自己本也不愿被皇后要挟,让女儿和那篱王扯上什么关系,若是能因此将这事带过去,再好不过。

    他也晓得,自家这闺女,对那篱王是瞧不上的,这本来也就挺好的事情,谁能想到,这还能节外生枝,闹出这么多事情来。

    那农女的命在他眼中算不得什么,也觉得篱王应该是没多重视对方的,可到底那是他带来的人,杜若儿就这么不给面子,还接二连三的做出这种事,甚至到了害对方性命的程度,若是闹大了能轻饶嘛。

    气归气,但看杜若儿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心中也是心疼的,“你,你又无意那篱王,好端端的去招惹那女人做什么!”

    “我我就是不服气,她一个农女,凭什么那么神气,还害得我被旁人笑话!”

    “你不去招惹她,能有后面的事情嘛。”杜丞相此刻更是着急这次刺杀的事情,毕竟这在宫中,皇上才了杜若儿去霓裳的事情,已经是明着点自己了,这又跟着出了更大的事情,怎么是好。

    这人在周家那姑娘里,到底自己同周将军再不对付,那也是一个阵营里的人,面子总要给几分的,将那些人要到自己上来,也好大事化事化了。

    杜丞相都想好了,大不了备点礼,低低头,都是同朝为官,又是一个阵营的,总不至于太过不给情面。

    再者了,他家那刁蛮的姑娘,当街给自己难堪,也是失了礼数家教,这事情白了也与他周家没什么关系,想必周将军,也是清楚要怎么做的。

    只可惜,这杜丞相都没来得及去周家拜访,正备礼呢,盯着周家的人就传了信回来,是皇宫来了人,传了周将军和周子芩进宫,还带了好几个黑衣男人,瞧着便是那几个刺客。

    所以杜丞相又打听了一二,就知道篱王已经去过宫中了,清楚来不及了,连忙就带着杜若儿赶去宫中请罪了。

    杜若儿白了,平日里在外骄纵,那是因为她是丞相的嫡女,在她爹位置之上的人不多,所以面对那些人,她有嚣张的资本。

    但到了这些皇室人跟前,她该怂还是会怂的,她敢在宫宴之上给白芸难堪,白了,是觉得篱王不过是个无权无势,身子还不好的挂名王爷,他连官职都是个闲职,根本不参与政事,闲散的很。

    所以他虽是王爷,但不管是杜家还是周家的嫡女,对他而言,都是他高攀了才对,而能带给他的利益也是极大了,因此杜若儿觉得篱王就该跟着讨好,哪有为了个山野农女,得罪她的道理。

    至于皇上静妃他们如何看?杜若儿也是一样的想法,那样上不得台面的女人,他们还能护着不成,怕是他们自己也看不顺眼吧。

    杜若儿白了,就是脑子一根筋,坏的直来直去,没有太多的想法,她想事情,只能想到表面上的问题,根本想不到深层次的。

    就好比这皇家的面子问题,他们当然不在意一个农女被如何讽刺,但人是静妃写贴邀请的,篱王带来坐在身边的,当众让对方下不来台,那便是不给他二人的面子,而篱王再无权势,那也是皇上的亲儿子,便是不将皇上放在眼里。

    这样的弯弯绕绕,杜若儿是完全想不明白的,之前被爹爹数落之后,只觉得他们竟然会护着这样一个女人,心中气恼,所以做出了更愚蠢的事情。

    如今这被带到皇上跟前跪下,见自己爹爹一个劲的认错,才意识到问题弄大了,心中害怕了,哆嗦的连话都不利落。

    “买凶刺杀的事情都做的出来,如今倒是连话都不清楚了?”皇上虽病着,看着蔫蔫的,但毕竟在这位置上坐了那么些年了,气势还是在那的,即便是慢悠悠的一句话,也吓得杜若儿整个人伏在地上,哽咽起来。

    杜丞相也知晓,此事的严重性,其实他们这些人,谁不养些侍卫甚至死士,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而通过一些段解决一些人,也都是常有的事情,但终究都是暗地里的事情。

    如今这事上了台面,还闹的众人皆知,篱王亲自来过,这怎么着也不会简单了事。杜丞相虽是气恼,但到底是自己最宝贝的嫡女,从娇生惯养的,别处以重刑了,就算是打几板子,自己心中也是舍不得的。

    此刻左丞相也只能放低姿态,不要这老脸了,仗着过往的功劳,来求求皇上开恩,“陛下,是臣教女无方,惹出此等大事,臣知罪,但女尚,若有任何刑罚,由臣受过,还请圣上开恩。臣保证日后一定细心教养,绝不会再让她做出此等错事。”

    “忘忧公主十四岁便送去和亲,当时朕还在考虑之时,便是丞相带头上书,筱筱是江国公主,已十四岁,虽字忘忧,但也该为江国分忧了,如今你这女儿已是双十年华,怎的就年岁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