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0章 北狄撤兵
这场交战仅持续了半个时辰,北狄大军在没有主帅指挥,单方面被屠杀的情况下,几个将领一心只想逃命,不惜代价杀出重围,但十万北狄大军也损失近半。
洪贵一句穷寇莫追,众军使不甘愿的撤回城内,这时余正则冲到洪贵面前询问道:“洪叔,带我去见父亲。”
洪贵看着突然冒出来的余正则,及不远处的唐耀灵,惊诧过后,便是一脸惊喜的开口:“正则,你还活着真是太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余正则却一幅悲伤的样子,眼泪无声的直往下掉。
这时唐耀灵上前一步道:“邓参将就是奸细,他将我们的偷袭计划,透露给北狄那边,我们遭北狄的埋伏,所幸我对周围环境熟悉,带着大家撤进死亡沼泽,谁知邓参将突然对余队正挥刀,最后先锋营仅我们两百多人存活。”
这时余正则擦掉眼泪,抬头看着洪贵道:“洪叔,我和唐幢主带着下的二百多兄弟,杀到了北狄大军的大本营,不但烧了他们的粮草,还将坐镇大营的北狄大王子也给杀了,原本我们的计划是剩胜追击,将北狄大军全灭。
如此一来,北狄几年之内,都无力再犯我大齐,但我已经知道阿爹为救我,遇北狄埋伏战死的事情,所以无心再去追击,但我希望洪叔能派汪副军使和唐幢主一起,带着兄弟们去杀光那群北狄蛮子,为我阿爹报仇。”
洪贵看着余则正眼里的恨意,提到北狄时咬牙切齿的样子,他不清楚这子究竟知道多少,现在也无法试探。
他装做痛苦的闭上眼睛,却暗恨的咬紧后槽牙,很快就压住心里的不甘及怒火,睁开眼睛跟汪副军使道:“汪副军使,着你和穆副都护,带三万人追击北狄大军,但若他们已经弃营溃逃,便回转,千万不要深入大漠。”
汪副军使和穆金应是,然后便去点兵,而唐耀灵随着沐阳,跟着汪副军使一起离开,余正则由洪贵带着,去了临时布置的灵堂。
洪贵一边领路,一边开口:“现在天气渐渐热了,我虽然用了冰块保存将军的遗体,但还是尽早让将军入土为安才好,大郎,你有什么事情,只管跟洪叔,洪叔一定帮你办的妥妥贴贴。”
“谢谢洪叔。”余正则神情悲切的道了一声谢,便不再话。
这会儿还有另外几个军使在,洪贵不好试探,索性也沉默下来,做出一幅伤心样。
余钧的灵堂设在了军使府,余正则一进入灵堂,便噗通一声跪下,他没有一句话,但那神情之中的后悔、恨意有如实质,令周围的人真切的感受到。
洪贵及另外几个军使陪了余正则一会儿,便退出灵堂。
东卫城军使姚光,皱着眉头道:“洪军使,之前听你下的那个唐幢主,邓参将是奸细,他们遭到北狄的埋伏,然后那位唐幢主便带着大家撤进死亡沼泽,所以当时那种情况,大郎应该顾不上派人回来求援吧。”
丰安军府军使王进便接话道:“那种时候怎么可能顾得上派人求援,等撤进死亡沼泽,就更没会,那唐幢主不是了吗,一进死亡沼泽,邓平那混蛋就朝着大郎挥刀,我猜回来求援的人,是邓平那混蛋一早就安排好的。”
洪贵皱了皱眉,虽然觉得王进不该多这个嘴,却不得不接话道:“都怪我,没发现邓平是奸细,也没能拦住大郎,若当初拼着被大哥责罚,将大郎留在军府里,后头大哥就不会被算计。”
王进便安慰道:“谁能料到北狄的人那么奸诈,洪军使,这件事情不是你的错,你不必将错揽上身的。”
姚光听了这话,皱了皱眉头,到底没什么,其余两个军使也都没表态。
正午时分,追击北狄大军的军队归来,洪贵得知北狄大军已经撤兵,面上露出可惜之色,心里则松了口气。
第二天余正则扶棺回灵武郡,与此同时,洪贵上折向泰安帝禀告与北狄的战事时,几度纠结,想到唐耀灵的未婚妻乃昭安郡主,最终没有冒险,隐下唐耀灵、余正则、沐阳等人的战功,也没有再追究汪副军使不遵军令的事情。
而随着折子一起送至上都的,还有一封信,是洪贵给暗中安排在上都心腹的信,信封里除了给心腹的信,还有一封给元桎的信。
于是在信到上都的当晚,洪贵的心腹洪忠,揣着信和一个匣子上元府拜见。
元桎看完信,将信折好重新塞回信封,又打了开边的那个匣子,匣子里是一张地契,及一份礼单表,元桎漫不经心的拿起礼单表看过之后,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来。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洪忠身上道:“你家主人所求之事,我已经知道,你告诉他,等着好消息吧!”
洪忠高兴的行礼告辞,回到住处,便第一时间给洪贵写信。
与此同时,陈徽音在安顿好余方等一行人后,终于平安到家。
陈博聿见闺女好好的,松了口气的同时,急切的开口:“我得到消息,余将军战死,北狄也退了兵,你是不是参与到战事当中了?”
陈徽音将行李交给安宁等人送回院子,她则回父亲的话:“我只参与北狄大本营烧粮的事情,其余的没有参与,而是匆匆往回赶,就怕北狄退兵之后,洪贵在水路和陆路各处设关卡而回不来。”
陈博聿闻言放心下来,但想到余将军的死,又重重的叹了口气,没有什么。
陈徽音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想着唐耀灵立功的事情,应该尽早告诉吴先生,再由吴先生给帝后递消息,她便道:“阿爹、阿娘,先生那边也担心着大郎和沐阳的情况,我过去与他一声。”
陈博聿便点了点头,陈徽音便往隔壁走了一趟,将唐耀灵他们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吴先生,然后便归家。
次日,上都皇宫,早朝之时,泰安帝将洪贵的折子交予中书令等几位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