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曲线投秦
刘邦勃然大怒,吩咐将郦食其推出去问斩。
早有四名殿前侍卫上来,将郦食其架起就往外拖。
灌婴在一旁,吓得不敢出声,更别上前求情了。
他侧过脸来,用眼瞄了一眼周勃,意思分明是:
“这老家伙吹了一路的牛,??怎么回来刚了一句话,就要被拖出去砍了。”
“如果他被砍头,咱俩也好不到哪去。你还是为他句话吧,毕竟你跟老大的关系近。”
周勃读懂了灌婴的眼神,正要上前为郦食其求情,只听郦食其大声喊道:
“冤枉啊,冤枉!”
“大王,臣是奉大王之命,??为大王办事,??你不能这样对待我啊。”
郦食其夸张的声音,伴着使劲扭动的身体,令刘邦心里忍不住想乐。
刘邦喝住侍卫道:“把他推回来。”
“竖儒,你冤枉什么?寡人今天让你死也要死个明白。”
郦食其到底是郦食其,被侍卫架回来,在阶下梗着脖子道:
“臣不明白。”
刘邦道:“我来问你,你刚才什么是奉我之命,为我办事,我什么时候给你弃城的命令,又是什么时候让你与秦谈判投降了?”
郦食其使劲晃了晃头,对刘邦道:
“这几个家伙卡住我的头,我不好话。”
刘邦简直哭笑不得,挥挥示意侍卫们退下。
郦食其活动了一下被扭酸的脖子,这才道:
“大王在临行前,不是叮嘱臣,到了汉中前线,一切视战局形势,便宜行事吗?”
“而且大王还曾过,??我们在汉中的任务,一是占领西乡,截断秦军的粮道;二是拿下南郑、汉中,吸引秦军的注意力。”
“至于城池,能守
则守,如果实在守不住,可择放弃城池,保住主要力量吗?”
刘邦顿时语塞。
郦食其继续诉苦道:
“大王,你可知我们在汉中,遇到了秦军怎样的进攻吗?”
“周勃和灌婴将军可以作证,若不是幸运,我们根本就没有会再见到大王了。”
刘邦将目光投向周勃和灌婴,道:
“都吧,西乡和汉中的战况是怎样的?”
于是,灌婴和周勃就将在西乡和汉中的战况,详细向刘邦汇报了一番。
尤其到秦军的炮兵、水师和铁甲军的恐怖战力,以及巴军将士们的英勇,在其面前的悲壮和无奈,??一一道明。
刘邦听后,??默然不语。
其实,??这些情况不用二将细,刘邦能够想象。
尤其在经历了若干次的对阵后,对秦军的碾压式战力,刘邦身边所有人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放眼天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与大秦抗衡。
而对于枳县每日的炮轰——修城拉锯战,其实刘邦也清楚。秦军的目的是在那里吸住他,一旦汉中战役完结,项羽很快就会发起进攻。
而到那时,刘邦也不得不像汉中那样,或者城毁兵败投降,或者丢掉城池去打游击。
其实,刚才刘邦要砍了郦食其,根本不是出于真心;只是借题发挥,给三人一个警告,也借杀一杀郦食其平日里不饶人的嘴巴。
刘邦继续扳着面孔问郦食其:“但我给你的命令里,从没有过议和投降啊?”
郦食其道:“大王,您过。”
刘邦茫然:“何时,何地,如何?”
郦食其道:“臣请大王恕我无罪,臣才敢。”
刘邦一挥,“恕你无罪,吧。”
# 郦食其这才道:“在臣临行前一日,大王与臣对饮,曾经,‘若是秦王能给弟兄们一个好的归宿,哪怕不给我什么侯呢,也可以考虑归降。’”
刘邦变色道:“胡,那是酒后失言,怎么作数。”
郦食其道:“大王,您可听过‘君无戏言’么?”
刘邦:“这,好你个竖儒,我来人。”
郦食其赶忙道:“大王,刚刚过的恕我无罪的噢。”
刘邦:“”
郦食其见道:“大王,对于眼下的困局,臣有一策可解,正要向大王禀告。”
刘邦脸色缓和,道:“何解?”
郦食其道:“在进军巴蜀之前,臣曾建议大王到了巴蜀立即称王,目的是使大王跻身于诸侯之列,享受诸侯的待遇。”
“现在来看,这一目的基本达到。即使我们归降秦朝,大王的身份已经是诸侯了。”
“此次,臣与李巴,也就是秦王的近臣卫尉,承诺归来劝降大王,是有另一层计策。”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六国诸侯已灭,中原已经一统,以军事实力对抗秦朝,已变得很不现实了。”
“与其被秦军追得到处跑,不如换个衣钵,寻求在大秦治下谋出路,臣称之为‘曲线投秦’。”
“白了,就是打着大秦的旗号,用大秦的钱粮,驱动大秦的军队,实现大王的抱负。”
刘邦问:“秦王又不傻,岂能如此。”
郦食其道:“这一切看似不可能,但一切都可以谈啊!只要双方坐下来谈,总会找到解决之道。”
“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大王的政治理想可以实现,身边追随的这些弟兄们,也会得到很好的归宿,这比简单的投降封侯,不是强很多吗?”
刘邦似有心
动,道:“如此重要的谈判,恐怕李巴甚至项羽,都没有权利,除非是直接面见秦王。”
郦食其道:“臣也是这样想。所以,臣要先回来得到大王的许可,然后再去面见秦王。”
刘邦又问:“广野君要怎样和秦王谈呢?”
郦食其道:“臣计划,要求秦王保留大王身边的将尉和军队,改弦易帜成为秦军,接受秦王的指挥,由朝廷提供武器装备、军费和粮草,而我们向南、向西,为大秦开疆拓土。”
“纵观投降的诸侯,无不归于咸阳,封侯并享受列候的待遇。那样虽然可以吃喝玩乐,尽享荣华富贵,但未免太乏味了。”
“如果我们能为大秦开疆拓土,建立不朽的功勋,不仅可以享受期间带来的乐趣,而且可以在华夏史上留下美名,岂不是一桩伟业么?”
刘邦闻言,沉吟良久道:
“如此重大之事,不是现在能决定的,容寡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