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吃里扒外

A+A-

    爆火的程度,相当与早早前世看见的那些红点。

    每天都有人过来打卡,甚至隔壁县城,乡镇的人听了,也过来尝尝味道。

    当然也有人想模仿。

    只可惜,做出的味道总是差点,而且,成本太高。

    谁敢两块钱三素一荤,杂面馒头,二米饭随便吃啊!

    就现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蔬菜那可是老贵的东西,所以即便有人想模仿,想开店,也歇了心思。

    然早早的底气就来自与,鸡蛋,蔬菜都是自家种植的。

    一斤蔬菜才卖五毛钱到八毛钱。

    可是做成成品,三种,每样一点点,加上点荤腥,就能卖两块。

    怎么算都是他们赚了。

    虽然赚的少点,但是初期就是这样,等到知名度打出去了。

    赚钱的日子还在后面。

    晚上八点多,卖完最后一份盖浇饭后。

    唐家人关上了大门。

    “今天可是忙坏了,我怎么都没想到开业后,也会有这么多人。”

    开业当天,因为有县长等人的推荐,周围的老百姓也是为了尝鲜,所以人自然多些。

    可这都开业一个星期了,每天的顾客仍旧很多。

    虽然吃的东西不同,总之不能络绎不绝,但绝对闲不着。

    张森如今已经搬到了饭店住,虽然家离饭馆并不远。

    但他觉得住在饭店方便些。

    于是就把休息室劈出来一部分作为他的临时住处。

    还别,虽然面积不大,只有不大二十平,但被张森收拾的很干净。

    此时,几人坐在隔壁休息室里,正准备数数今天的收益。

    因为饭馆暂时已经走上正轨,早早基本上下午三四点钟便回家了。

    晚上只有唐明,杜鹃,宝和张森几人。

    唐明因为是半天班,所以每天下班后都会来店里帮忙。

    顺便也就跟着妻子孩子住在这里。

    毕竟饭店的后院也都被唐家买了下来。

    而且也建好两栋房子,装修的差不多。

    几个人就住在那里。

    杜鹃因为工作忙,孩子没人带,所以打算把孩子送到县里的幼儿园。

    幼儿园虽然是公立的,但是老师们都很好。

    只不过每个月要交三块钱。

    并不便宜,主要是宝年纪,老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照顾。

    大一点的孩子,每个月也才两块钱。

    原本唐氏不同意,但早早跟奶奶,宝过年也五岁了,需要学习知识。

    总不能一直在家呆着。

    无论学多少,至少每年跟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学习,多多少少能融合在那种环境里。

    为以后上学打基础。

    唐氏想想,觉得早早的也有道理。

    早早过年都九岁了,不神童也差不多。

    可是宝什么都不会呢。

    最后也就答应了。

    杜鹃这才放心将孩子送去幼儿园。

    还别,宝适应的很好,每天都很开心,比一般的孩子听话,懂事。

    学东西也快!妈妈不在的时候,自己可以独立穿衣服,吃饭,上厕所。

    幼儿园的老师都夸奖宝聪明。

    这样的进步,杜鹃与唐明是没想到的,在他们的心里,还一直当宝是宝宝,啥都不懂的宝宝。

    实际上,宝在家的时候经常与早早一起混。

    早早去哪,他就去哪。

    早早性子好,耐心也好,偶尔就会教宝一些唐诗啊,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

    这些在如今的世界,是没有的。

    这里没有唐诗,但有明词。

    没有三字经,弟子规,但有人论,学生论。

    所以早早教宝的那些东西,每次在学校读出来,都会让老师们很吃惊。

    问那样优美的诗句是谁教的。

    宝年纪毕竟,有些事不清楚,就只早早姐姐教的。

    想到这些,杜鹃差钱的速度也降下来了。

    “唐明,你咱家早早的脑袋是用啥做的,咋那么聪明呢?”

    就拿开饭馆这件事,早早就能抓住老百姓的心中所想,知道他们想吃什么,想花多少钱吃。

    所以,他们家的饭馆自从开业以来,天天繁忙。

    每天的营业额都会闪瞎她的眼睛。

    “她聪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你咋现在才发现?”

    唐明正在跟儿子做游戏,听到老婆的话,忍不住笑着回了句。

    坐在一旁,也同样在数钱的张森深有同感。

    以前刚认识早早的时候,他只是觉得女孩很厉害,竟然能救活自己的姐姐。

    后来又允诺给自己一份工作。

    可自从再次与唐早早接触后,他发现这个女孩简直就是传中的大神啊。

    啥都会,啥都懂,最重要的是人家才九岁。

    “算了,不想了,我还是数钱吧。”

    二十分钟后,张森与杜鹃属完了今天所赚的钱。

    看着里的钱,两人现在已经没啥感觉了。

    毕竟被刺激了七天,也习惯了。

    “杜鹃姐,我这是一百三十五。”

    “我这二百八。”

    每天的营业额达到了四百多块,刨除去原料费用,人工费还有什么电费之类的等等。

    每天至少能剩下一百五块。

    一个月就是近五千块。

    一年就是六万块。

    想到这个数字,杜鹃整个身体都是麻的。

    因为太多了。

    她从来都没见过那么多钱。

    “张森,千万不要跟外人提起这件事啊。”

    张森立刻点点头,他可不傻,好不容易找到份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怎么能破坏这个会呢。

    “放心吧,杜鹃姐,我不会往外的。”

    而此时,唐家

    早早坐在火炕上,看着奶奶,又看看爸妈,几个哥哥,还有二叔,二婶,两个姐姐。

    “哎呀,你们也别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儿。”

    “怎么能不愁呢!我没想到宁远屯的老百姓也与筒山村一样。”

    竟然都吃里扒外。

    “晓晓姐,话不能乱,我们毕竟没有证据,只是道听途。”

    “这还用啥证据啊!”

    唐晓晓觉得那些人就是吃里扒外。

    “好了,有些事,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总之,早早的格局一直是大的。

    何况她原本的打算就是将这附近的村子合并起来。

    如此一来,多亏得宁远屯的人去教别的村民,至少她也省事了。

    “话不是那么,你要想种菜赚钱,那是可以的,我们唐家也教授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