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世界杯1/4决赛 苏元vs伊莱·波顿(四)

A+A-

    最近这段时间, 苏元几人和吴青柏那一系人一直处于一种微妙而又平衡的状态当中。

    平时基本不会碰面,碰面了也不会有深度的交流,维持在了一种虚假的和谐状态, 虽然还没撕破脸,但双方都有一种奇怪的默契并且心知肚明,对面和自己不会是一路人。

    所以苏元原本以为, 吴青柏这一次来当他的场外指导,只是做个样子而已, 要真会指导些什么, 那应该是没有的。

    一开始苏元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这场比赛会像之前的数次比赛一样,是一场完全依靠自己的比赛。

    苏元确实没想到, 吴青柏会突然开口进行场外指导。

    久违的体验, 苏元差点幻视他师父站到了他面前, 过去四年里,一直都是莫游谦在他比赛时笑眯眯地担当“场外指导”, 一大一,联手骚扰地冥界那群人见到他两一块出现就想逃跑。

    当然, 现在莫游谦依然会帮苏元复盘一些比赛, 比赛时苏元是会开着系统记录的,其他功能自然是全部暂时关闭了。

    毕竟比赛比着比着, 眼前如果冷不丁跳出来几个字, 那太窒息了。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这些念头一闪而过,立马被吴青柏出的这句话占据了。

    伊诺克是怎么赢下伊莱·波顿的?

    苏元转头看了眼吴青柏, 吴青柏在完这一句话之后只是眼神复杂地朝他点了点头, 也没再次开口话了。

    不知道吴青柏究竟想干什么, 局间休息的时间也到了,苏元只好重新转身,拿着毛巾放回了裁判桌,走回了球台旁,重新拿起了自己的球拍。

    但那句话好像有魔力似的,一直在苏元脑海中盘旋。

    伊诺克是怎么赢下伊莱·波顿的?

    苏元直觉觉得,这句话无比重要。

    于是明明是自己的比赛,明明第三局已经开始,对面的伊莱·波顿马上要发球,苏元却无比大胆地,在脑海中回忆起了另一场比赛。

    那场被球迷们称作“世纪之战”的,伊诺克从伊莱·波顿手中抢下世界第一的椅子的,巅峰交接之战。

    那一战,伊诺克无比强势地战胜了他的偶像,他的对内前辈,那个称霸了十几年世界第一的伊莱·波顿,从此,德国队的主力顺利交接,伊诺克也坐稳了新的世界第一的位置,直到如今。

    这一战,虽然是在苏元离开的四年里发生的,但在他回来疯狂补课现在的乒坛知识的时候,也把那场比赛重播了无数遍。

    直到现在也仍然记忆犹新,因此回忆起来无比顺利,即使是在这么紧张的时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时候人会忍不住感慨古人的智慧,就像现在。

    伊莱·波顿看着对面的少年突然一改之前思索的表情,像是明悟了些什么,整个人的气势都不一样了。

    嗯?难道?

    伊莱·波顿挑了挑眉,见苏元朝他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准备好了,便如前两局那样,发了一个看似中规中矩,却完全挑不出错误的球。

    中线区的台内短球。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很难去拧,也很难去拉,最稳妥的应对方法,就是摆短,轻轻搓一下,把这球摆回去。

    伊莱·波顿的落点控制地很刁钻,让球正好落在了一个适合搓球但不适合进攻的区域内。

    这种球,要有多难接,倒也没有,只是基本所有的职业球员,第一反应都会是轻轻把球搓回去。

    而只要搓回去没有伊莱·波顿那么精准,被他抓住一点点差错,就会被伊莱·波顿狠狠地杀一个回马枪。

    前两局里,也有不少这样的球,苏元也都是搓球应对回去的,也因此丢了不少的分。

    苏元没有注意到吗?注意到了。

    那为什么还要继续这么接继续丢分?乒乓球比赛节奏那么快,真正在赛场上,是很难去迅速调整过来转变一些法的,更何况是这种接近本能的接球动作。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下一刻。

    伊莱·波顿发的球才刚刚在苏元的球桌上落台弹起,还没弹到最高点,就看到一个球拍凑近了过去。

    反手,红色的胶面直接抵住了球,阻止了乒乓球继续上升的趋势,紧接着狠狠地摩擦、碰撞。

    拍面立着向内倾斜着,在触碰上球的那一刻,球拍几乎包住球来了一个二百七十度的旋转。

    苏元极其冒险地,在球的上升期,来了一个台内的反手拧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前两局比赛,苏元不知不觉地就被带入到了伊莱·波顿的节奏当中,不断地防守,然后不断地陷入被动,陷入被动又只能防守,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直到经过吴青柏的提醒,苏元才猛地反应过来。

    他差点丢掉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武器。

    伊诺克当时是怎么赢下比现在还要更强一点的伊莱·波顿的?

    是进攻。

    是不断的,充满压迫力的,迅猛无比的进攻。

    技巧不如伊莱·波顿完美,落点也没有伊莱·波顿控制的那样精准?

    没关系,进攻就好了。

    用狂风暴雨般,甚至可以是极其冒险,不顾后果的进攻,来乱伊莱·波顿平稳而又完美的节奏,破他那面铜墙铁壁,才能在十面埋伏中博得一线生机。

    伊诺克·罗布的法和风格,其实和苏元都很像,都是暴力的弧圈结合快攻法,互相起来时就会是一场拳拳到肉的视觉盛宴,这也是两人比赛时互相都感到无比痛快的原因之一。

    所以,面对伊莱·波顿,伊诺克·罗布的破局方法,苏元自然也适用。

    虽然自己的力量可能还没有伊诺克那样足,但是,苏元也有自己的办法。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然后,试着把自己的破绽,当成武器来使用吧。

    苏元冷静地对自己。

    出色的视力,长久的训练,让苏元无比清楚地捕捉到了球飞来的轨迹。

    这一刻,观众的担忧,解努力冷静的辞,都与苏元无关,他眼中只剩下了那颗,在他眼中慢放的,白色的球。

    依然完美,依然找不出破绽。

    像一座厚重的大山,就要压下来,快让人喘不过气,让人在这种压迫力之下来不及去反应。

    突破他。

    不要防守。

    用进攻去突破他。

    于是苏元反手上迎,凭空就像出现了一把大斧,劈向了那连天的山岳。

    硬生生地,劈出了一道缝隙。

    白色的球被带上了猛烈的旋转,呼啸着朝着伊莱·波顿的球台飞去。

    弧线很明显的,有一点高。

    上得了台吗,是会直接出台,还是落台?

    明明心里清楚伸长脖子也看不清什么东西,但这一刻,无论是观众席,还是直播间前的球迷们,都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想要把这一球的弧线轨迹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上台了!

    白色的球压在了伊莱·波顿右手半台侧边的白线内部,弹了一下,紧接着就朝外拐去。

    苏元不仅冒险地在那样完美的球的上升期就直接上手反手拧,甚至大胆地,可以是疯狂的,不计较结果是否能成功的,做了一个变线的动作。

    原本应该落在伊莱·波顿左手半台的球,在苏元的变线下,强行朝着他的右手半台落去。

    目的就是为了到对手的非惯用手半台上,冷不丁一个时间差,让对手在调整过程中错过最佳的接球时机,从而出现失误,直接得分最好,就算能勉强回来,也能更有机会得分。

    如果对手是右手惯用手,作为左手惯用手的苏元,其实是不用做这多余的一步的。

    但是世界第三的伊莱·波顿先生,和苏元一样,同样都是左手持拍的运动员。

    那苏元只好更加冒险一点。

    但这球还是上台了不是吗?

    上台了,成功了,那可不能叫冒险了,那叫——

    意料之中,胸有成竹!

    伊莱·波顿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仍然被苏元这个疯狂的举动吓了一跳,匆忙变换步伐去接球,他的实力让他不至于错失掉这个球,但是仓促回球中,仍然出现了一丝破绽。

    而苏元,等的就是这一丝破绽。

    他等的太久了,此刻,自然不可能错过。

    白色的球带着同样有些高的弧线落到苏元的那一侧球台上时,一匹银色的巨狼,已经在那恭候它的到来。

    球高高地弹起,紧接着被一块黑色的胶皮拦截。

    前扣、下压。

    一板暴力扣杀,甚至都没去在意什么旋转,有的只是大开大合的动作下赋予上的纯粹的力量。

    少年脸长得人畜无害,但大腿、手臂上劲瘦有力的肌肉可不无害。

    球“砰”地一下砸在了伊莱·波顿的球台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牵动着观众们的心也狠狠一颤。

    这样的球,总能得分了吧?

    球迷们脑子里一片空白,潜意识里却颤巍巍地想。

    然而,体育竞技,最刺激的就是谁也猜不到的下一秒的惊心动魄。

    伊莱·波顿十几年比赛的经验和沉淀下来的实力可不容觑,刚刚接那一球他就迅速反应过来不对,极速后退,此刻甚至已经退到了赛场的挡板边缘。

    退那么远?

    事实证明,退那么远是正确的。

    伊莱·波顿给了苏元最高规格的待遇,而苏元的暴力扣杀球,啊伊莱·波顿的球台砸了一下,高高地反弹而起,朝外飞去,居然真的飞到了伊莱·波顿退台推到的地方——跨越了整整半个赛场的,挡板边缘。

    伊莱·波顿紧紧盯着球的轨迹,伸出了球拍。

    好沉,好大的力量。

    他在心底感叹了一句,然后手腕猛地用力,看着似乎很轻松地——

    把球又挑了回去。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