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A+A-

    出发去广城

    林慧茹这腰椎不疼了,宋英玲又开始计划给宋建国注射肺部修复液。

    这款肺部修复液,是需要注射到肺部。

    宋英玲不是专业的医师,这得交给专业医生来。

    这红旗大队的卫生院,也是没有医生资格证的赤脚医生,宋英玲有点不放心让他们给宋建国注射。

    去县医院请专业医生,这肺部修复液就瞒不住。

    宋英玲干脆借助医疗舱,给宋建国注射。

    趁着宋建国回来午休,宋英玲启动系统,将他带到医疗舱,再通过机械操作给宋建国注射完成肺部修复液,留待观察没有问题,再把宋建国给抬出来。

    宋建国清醒过来后,不停地咳嗽,咳嗽出带黑色血丝的唾沫,属于注射后正常反应,吓得不知所以的林慧茹让宋建国不准再抽烟了。

    宋英玲也故作埋怨道:“爹,你以后不许抽烟了!你抽烟让我们全家吸收二手烟,我们的肺都要被熏黑了。”

    宋建国最听闺女的话,闺女一他,他就不在闺女面前抽烟,躲起来偷偷抽。

    这段日子宋建国压力大,竹制品厂生意惨淡,夏天竹席扇子等卖得好,这冬天就只能卖点竹编工具,竹板,刷子等,利润比较低。

    如今允许去集市摆地摊,乡亲们就不想来这竹制品厂做,虽然也给分红,可和自己去集市上摆地摊卖货比起来,那利润就少多了。

    毕竟利润分成,还得经过工厂那一层。

    砖瓦厂和碎石厂两个副业厂倒是利润大。

    但工作也忙。

    砖瓦厂还得和工程队沟通,今年两个镇上新建学校和卫生院,都是从红旗大队的砖瓦厂进砖瓦,这又是大工程。

    还有分田的事,大家都在为了那几亩吵得不可开交,宋建国干脆拍板,直接按照人口分地,再交给每户户主按比例分。

    这大队的事忙,家里又得计划修房子。

    宋建国忙活,宋英玲这边又给他建议。

    这允许民营企业生产,带动当地经济,那就成立民营企业。

    这大锅饭总没有自家饭香。

    集体企业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一方面带动全村致富,另一方面担子全部压在宋建国身上。

    政策是每年都在变化,但只要挺过难关,这日子就好过了。

    宋建国在大队是村支书,也具有信服力。

    群众都相信他,从建立三个厂子,给大家带来分红效益开始。

    如今竹制品厂,大家是想不做,可抹不开面子找宋建国去。

    这红旗大队自从成立三个副业厂,一般女人在竹制品厂工作,男人在砖瓦厂搬砖,青壮年有力气的,就在碎石厂石头。

    宋建国还在操心三个副业厂,经常大半夜,都能看见沙发上,坐着村里几个大队长和副支书,在那里开会商讨副业厂的工作。

    等他们商讨完,宋英玲又去给宋建国水洗脚。

    宋英玲见宋建国愁眉苦脸,也听见几句他们交谈的内容,“爹,既然建文叔想干,你就放权呗,这竹制品厂交给他干,反正咱们股份在里面,每年拿分红就成。”

    “这集体工厂你做再好,这落到你手里的好处,也大折扣了。”

    宋建国叹了口气,“村里都有钱拿,我也算对得起这个村支书。”

    宋英玲拿着擦脚帕递给老爹,“你做得很好了。爹,你还年轻,你得找到更重要的人生价值。”

    “我现在有个想法,咱们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这农业机械肯定是未来一大市场,现在还没分田到户,大队用牛耕地,以后土地分到自家手里,每户自己种地,这对农机需求基数就大了。”

    宋建国蹙眉,“农机那么贵,大家伙买得起吗?”

    “就是因为产量少,价格才昂贵啊。现在除了国营厂,还没几个民营企业在生产农机。咱们先吃这个螃蟹,把厂子建起来。

    未来肯定是机械代替劳力,咱们要跟着党的号召,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以科学生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我替你想过了,爹,现在我们只需要解决三点。”

    “其一,厂房建址。”

    “其二,生产设备。”

    “其三,专业技工人才。”

    “厂房我建议建在县城,这样更方便招收人才。目前县城的地皮不贵,县城又正是改革急需开发的时候,你拿着钱去找县长,他恨不得马上跟你合作。再专业技工人才。咱们可以从技工学校招聘,也可以送一批人去学习技术。”

    “至于生产设备,如果从国外引进,肯定价格十分昂贵,一条生产线上百万,咱们自己先造出生产线,先敲定一个产品,比如先把型旋耕机造出来。”

    “生产线和旋耕机图纸,我都可以弄到,至于这建厂子的钱,我这里也能出。”

    宋建国听完宋英玲这番话,也被激起了斗志。

    他才四十几岁,还能活几十年,也想干出一番事业。

    宋英玲不担心宋建国,他做了几十年村支书,又管理三个副业工厂,并且每天都会听广播看报纸,对于新事物接收快,对政策也了解,管理工厂也有他的雷霆手段。

    大队里很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娃,还没落实工作,正适合送去学习技工。

    至于这建厂子的前期投资,宋英玲想到从现实世界带回来一万件卫生巾。

    这卫生巾宋英玲不会在县城卖,要卖也是拿到京城,广城,沪城去卖。

    宋英玲在宋英伟催促下,即将启程去广城。

    先让宋建国在家里计划着,这年代办事交通电话都不太方便。

    好在老爹这个村支书办公室新安装了座机,宋英玲到时候也方便和家里联系。

    宋英玲卖完卫生巾,拿到这笔钱后,再给他送回来。

    五千件日用卫生巾,一件25包,一包20片,每片在这个物资缺乏的世界,可以卖到六七分钱一片。

    五千件夜用卫生巾,一件25包,一包12片,价格比日用贵点,可以卖到七八分钱一片。

    计划全部卖出可营收二十几万。

    这个定价算是比较中肯,毕竟如今还没有国产卫生巾,知名品牌卫生巾在国外的生产线,就是成百上千万。

    忙碌半个月后,林慧茹给兄妹俩收拾完行李。

    宋英伟提前汽车站买了车票。

    计划先赶路到省城,再从省城坐火车南下到广城,这一路至少坐三天三夜的火车,路上干粮不能少。

    林慧茹迷信,还选了个出门的黄道吉时。

    三月初三,宜出行,宋家三兄妹从红旗大队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