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第三百零九章 你收敛点

A+A-

    薛祁攻入北狄的消息是正月下旬传到的京都, 等到二月,北狄败局已定,大势已去, 只剩下一些收尾的工作。

    二月中旬,三嘉宁郡的百姓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但考虑到两人都是未及加冠的毛头子,魏帝唯恐他们处理不好, 便从京都调了几名行事老成稳妥的官员过来,帮着赵平安和薛祁接手北狄的事务,教化北狄。

    此番他们拿下北狄,对大魏百姓来无疑是士气上极大的的鼓舞, 是大事, 更是要事, 圣上自然要嘉奖。

    于是,三月底, 自京都递来的圣旨也到了,便是传唤他们二人回京受赏。

    好在三嘉宁郡的百姓还如往常一般, 至于北狄, 再往北去也只是国, 不成什么气候, 即便薛祁不在, 也有旁人能够戍守。

    自此,两人才算是功成名就。

    如今,赵平安来北疆仅不到两年,薛祁来的虽比他久些,但也长不了太多,此次离开, 陛下虽未言明,但二人心里都清楚,此后这北大营再与他们无关。

    赵平安自是不必,魏帝叫他过来本就是历练的,如今名利双收,又接连闹出几回大事,此时回京,再合理不过。

    至于薛祁,她早就有准备,在策划攻击北狄的时候她便考虑了清楚,薛家与北狄本就是世敌,如今,延续了三代人的纷争戛然而止,大仇得报,她肩上薛家的担子该卸下了。

    她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薛祁私心里想着,回去后她还得进一趟皇宫……

    等他们二人带着亲信回去时,沿途向南行进,一路草长莺飞,正值人间四月天。

    此番进宫,先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受赏,除了田亩金银之类的一应赏赐之外,薛祁还得了个骠骑大将军的名号,赵平安的官阶倒是没定,想来是还有别的考量。

    之后就是私下里君臣互诉衷肠,有些个不适合放在明面上去,但还需要告陛下的,便需要在此时回答。

    起来,这次回话主要也是对北疆前些日子战况的汇总,因为主力军是北大营,所以基本上都是薛祁在,不过她话间并未掩盖赵平安的锋芒,该提的还是要提。

    而在薛祁话的同时,魏帝也在不经意的量着她。

    对于薛祁这人,魏帝见的次数不多,林林总总算下来也就三次,时候一次,她前两年去北疆是第二次,此次是第三次。

    对于眼前这个精致的少年,两人尽管见面不多,但这不妨碍他对薛祁的了解,在魏帝看来,能一鼓作气进北狄人的老巢,干出血洗北狄之事,还顺带拐了他徒弟一块儿跳进这火坑,他也算是个人物。

    怪道北大营对薛家忠心耿耿,合着薛家这是一脉相承。

    先前薛祁未长成时,他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让手下人彻底接手北大营,只能一次次下达命令。

    一群汉子,偏要等着薛祁一个毛头子长成了再回去主事。

    想象一下,北大营几万将士,虽然也受魏帝指派,指哪哪,但也仅限于此。

    一开始魏帝知道时也很是无奈,但军队的事情他也知道,全是靠血泪和性命堆砌而成,比起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倒多出几分真性情,所以他此前才没多去在意。

    事实上,关于薛祁的事,魏帝更多的还是通过赵平安知道的……

    三人了许久的话,乃至后来,薛祁请命想见一见皇后,倒是给了魏帝能够正大光明的跟他徒弟起师徒间私房话的时间。

    一般来,外臣是不许见后宫嫔妃,包括皇后也是如此,不过魏帝素来知道沈家与薛家有来往,薛家沉寂后,皇后对薛祁也多有照顾,才会允准。

    无人知道薛祁见了皇后了些什么,只知道自薛祁走后,皇后手里收紧紧握着块羊脂玉佩,幽幽叹道:“沈煜这子,真是无能,媳妇儿都要跟人跑了还不自知……”

    “这么一颗水灵灵的大白菜,就这么被那赵平安拱了……”

    唉!

    薛祁的女子身份没有几人知晓,皇后便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人,要不这事儿也是来话长,都是十来年前的事儿了。

    不少人都知道,沈家与薛家有来往,但没几人知道,薛家与沈家其实是有亲的。

    不过薛家那时候出了那档子事,一家子人就剩他一根儿独苗苗,她又要以男子身份行走,这事儿才秘而不宣,连同两人有亲的事都不敢张扬。

    此事,两家人讳莫如深,即便是魏帝都不曾听闻一丝动静。

    就连沈煜自己……他也只是知道自己有个未婚妻,但这人是谁他其实并不知。

    不过沈煜那子开智晚,又是个没脑子一根筋的,这才没想那么多。

    所以,在沈皇后看来,尽管不能提起薛祁的身份,但她可以有意无意的暗示啊!

    她虽然身在皇宫,但也没少给老家去信薛祁的事。

    不管是薛祁平日里的学业也好,武功也好,待人接物也好,该的她都有,该传达的也她都有传达,就是想让沈煜对他这未婚妻能多上点心。

    起码他俩要真成了,相互了解之后,日后相处起来也不至于两眼一摸黑。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不成,与薛家交好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她属实没想到,这一封封的信件送了过去,没让沈煜对薛祁起了惺惺相惜的心思,倒是叫他们二人水火不容了起来,乃至直到如今,沈煜都对薛祁隐隐还有股敌意。

    物极必反大约就是如此了。

    沈皇后不明白,薛祁这孩子有多优秀她是看在眼里的,她弟弟沈煜也是个聪明能干的,可这俩人怎么就没成呢?

    她不理解。

    不过这事吧!她原本也没报太大希望。原先北狄的事情没出之前,沈皇后就想着,薛家这辈子怕是要跟北狄杠上了,就薛祁这副脾性,不定早晚也得步她爹她爷爷的后尘,到时候,即便是女儿身,对外也只能当作男儿。

    别是跟沈煜,就是跟谁都不可能,这么看来,两人这婚事也算是到头了。

    但北狄被灭了,就是薛祁那狠人下的手,可以没费什么功夫就归属到了大魏的地盘。

    对于沈家来,这是件好事儿,所以,骤然听闻此消息,沈皇后大喜过望,想着这次事情一过,沈薛两家的婚礼便可以提上日程。

    沈家有薛祁这个能人,起码能保几十年的昌盛……

    但她万万没想到,薛祁今日是来退婚的。

    而她看上的,就是沈煜那个同窗,长生那个舅,科举那个状元……

    她恨啊!

    因缘际会。

    这姻缘线原本是栓在薛祁跟沈煜的脚上,奈何薛祁有意挣脱,加上沈煜无意挽回,才造成了如今的这般局面。

    想起薛祁天仙一般的人物,转头就这么进了别人的怀抱,沈皇后气的咬紧了一口银牙,恨恨道:“白瞎了薛祁这好孩子,当真是便宜了那赵平安。”

    尽管沈皇后也知道赵平安的确是个有本事的,但千好万好,自家弟弟总是最好的,所以想到这一层,她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芥蒂。

    但等她想明白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得。

    “罢了,毕竟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或许是因为此事原本希望就不大,所以此时的这个结果她并非不能承受。

    ……

    而魏帝和赵平安这一边,两人对于皇后这一会儿时间遭受到的心路历程全然不知。

    刚还起这火药日后的处置问题,见此事刚有个结尾,紧接着,魏帝又起这次回京给赵平安授官的事儿。

    这种事在信上不好,只能当面来谈,他没自己决定,没立时就在大殿上宣布,就是想给他一个选择,毕竟这次他是想让赵平安正式留京,若是选了一个方向,之后就不便再动,自当慎重。

    但对于这种事情,赵平安哪敢有什么意见?了怕不是要越权,便只道:“都可以,我不挑。”

    魏帝挑眉,压根儿不信他这话,只管问他:“你就没有点自己的想法?”

    “没有。”

    这话的时候,赵平安心道:没有就是没有,有也是没有,他可不想学那年羹尧。

    魏帝看得出他是在避嫌,虽然理解,但心上总归是不舒服,他从前隐瞒身份,便是不想两人以君臣之礼相处。

    “只有咱们二人的时候,你只管当朕是你师傅,别拿朕当皇帝,有什么什么便是,你什么脾性朕难道不清楚?”魏帝顿了顿,继续道:“况且你这次有功,自当封赏,在朕跟前就别讲究那么多虚的了,朕准备把你安排到六部中去,兵部,礼部,吏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中你自己挑一个吧!”

    赵平安见他师傅坚持如此也不再回避,想了想,随口便道:“那就工部吧!”

    魏帝想了想,工部也算情理之中,便又问他:“还有什么附加的要求吗?”

    “师傅安排便是,我没啥要求,只要没什么人管就可以。”

    听到这话,魏帝斜睨了他一眼,无奈道:“你这还叫没什么要求?想要没人管,官职自然不了,一般的官,只怕还入不了你的眼。”

    “额,似乎还真是这样。”赵平安也觉得自己话里的不妥,挠挠头,轻笑道:“我这年纪,太大的官也当不成,其实挂个闲职就挺好,师傅知道我不挑的。”

    他这话也就随口这么一,魏帝却来了火,话间,甚至语气中都带了些不满:“怎么不挑?机会摆在你面前了都不知道争取,你还真当自己是被晾晒的咸鱼,旁人想怎么翻弄就怎么翻弄?”

    赵平安特想,做条咸鱼也挺好的,安逸又自在,但他没这个胆子,甭管他师傅给他画多大的饼,但这都是在他给的起的情况下画的。

    总的来,当徒弟的,没话语权。

    却只听魏帝接着教育道:“闲职都是给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留着的,你还年轻,别想着这么快就想着养老,朕还指着你帮着肃清前朝,整顿朝堂呢!”

    一听这话,赵平安吓了一跳,连忙摆手:“别,师傅,我可没这本事,还肃清前朝,整顿朝堂,您可太看得起我了,那得得罪多少人啊!我可干不了。”

    魏帝好整以暇的看着他道:“如若这事儿你都做不了,只怕也没人敢接了。”

    听到这话,赵平安只能苦笑:“主要是我不会啊!”

    “你会!”魏帝坚定回道。

    “我真不会。”赵平安想了没想,直接认怂。

    魏帝看他这副鸵鸟的样子,顿时来了性质,笑呵呵的道:“你平日里不是挺能惹事的吗?”

    “哪有啊!”赵平安声嘟囔:“那都是人家惹我,我反击而已……”

    这话完,却见魏帝猛地一拍手掌:“那就对了。”

    赵平安不解:“哪儿对了?”

    “你不是不会吗?”

    “嗯!”

    “这个简单。”

    “怎么做?

    只见魏帝偏头看了他一眼,想了想,遂沉声道:“你只要把你平时的作风收敛点就可以了。”

    完,魏帝还觉得自己的很有道理,总结的也够到位。

    他徒弟这性子他算是琢磨出来了,基本可以是走到哪儿事儿就惹到哪儿,不过整顿朝纲不用他惹什么大事,只要稍微收敛就足够了。

    赵平安“……”

    他师傅的这也是人话?

    什么叫收敛点就可以了?

    这话的,难道他平日里很能惹事?

    开玩笑,他这么善良一人儿,怎么可能会是那种爱惹事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