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安安生病的原因
席倾和安安吃过了早饭,就带安安去了医院,做一个全身检查。
但一系列检查下来,等下午拿诊断书的时候,诊断书上写着安安除了身体上营养不良,和先天性体质弱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病症。
席倾看着诊断书,眉头越皱越紧。
如果不是身体上的病症,那就是心理上的。
席倾转头又去了医院的心理科室,正好今天预约的人很少,所以也没排多长时间就排上了队。
当席倾将安安领进了心理科室,医生让安安坐在凳子上,而席倾则站在一旁观看。
席倾和医生了一些安安的具体行为表现,医生听完之后皱了皱眉,然后对着安安摆了摆手,又叫了叫他的名字,但都没有得到安安的回应。
几分钟过后,医生摘下了眼镜,拧了拧眉头,对着席倾:“您的孩子这个病很奇怪,如果我没有猜错,他应该是得了情感缺失症,也就是学术上所的情感缺失型人格障碍。”
席倾听到医生的话之后,心中一愣,“情感缺失型人格障碍?所以我的孩子才会对外界的这些事情都没什么反应对吗?这个病有办法治好吗?”
医生盯着安安的眼睛看了很久,然后叹了口气,:“这个病其实并不算少见,但您的孩子这个病奇怪就奇怪在发病的时间太早了,情感缺失症的患者大多此症者多见于脑部初步全然发育成熟的十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但我从业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五岁以下的孩童得这种病,真的是有些奇怪了。”
席倾听着医生的这些话,心里也有些慌神,事关孩子的健康,她一点事都不敢放过。
“那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伤害吗?还可以治好吗?”
“按照常理来,这种病难治也好治,它难治是因为患者企图自制,倘若因此逃避与人话,躲避亲人,朋友,同事,自我封闭,足不出户,患者的自我意识会逐步消失,社会性也会逐步消失,从而发展为更为严重的精神性疾病。它好治是因为及时的去精神病院求医问药就很快就能治好。但是您的孩子得病的年龄太早,不能按照常规的这种整治来下断论,我这边因为没有确切的例子作为参考,所以不敢贸然给你答复。”
席倾听着医生这样,也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医生现在就是不敢给自己保票,话七分留三分,但是安安现在的具体情况,席倾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比她预料中的要坏,但也能承受得住,至少这个病是可以治好的。
“医生,能不能问一下?这个病的病因是什么?”
医生思考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道:“心理疾病这方面发病原因比较多样化,像这么的孩子,应该是遭受了比较大的心理创伤,所以才会引起这种心理疾病,不过这个事情具体是什么,如果患者不,我们很难追究,据我现在的猜测,应该是某些事情击,让这个孩子陷入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了,所以才会造成情感缺失。”
“不过这个孩子才四岁,本身性格就没有定型,以后的路上究竟会发生什么转变,也不敢确定,所以现在也只能希望家长可以好好的引导,因为孩子太了,也不方便用药,也没有他这个年龄段可以用的药,我们医院这边不敢冒着风险去给孩子试药,这件事还是希望家长多操心,多陪陪孩子,希望他能从这种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席倾听完医生的话,弯腰了声谢谢,然后抱着安安就出了科室的门。
回家的路上,席倾牵着安安的手,一路上都在思考着安安的这个病。
情感缺失症,席倾根本就不敢想象安安在祁家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才会造成她有这样的心理阴影,从而导致这个病的产生。
究竟是什么样的击会让一个孩子选择去封闭自己?
席倾回想起了自己在通话器中听到的那些话,她忽然就有些明白了安安。
如果一个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并且亲耳听着自己的父亲去放弃自己,甚至让自己作为权力交换的筹码,虽然他并不能完全懂得大人世界里的这些尔虞我诈,但他也有最直观的感知能力。
他知道自己被放弃了。
而且是被那个自己曾经最期待的人所放弃。
当所有的期望在一瞬间落空的时候,人情感的击是非常大。
更何况之前席倾一直在告诉安安,他有一个非常爱他的爸爸,所以席倾也知道,其实安安一直对自己的爸爸怀有特别美好的想象。
本身安安在成长过程中就极度缺乏安全感,使他变得比同龄人更加敏感,而当时的席倾为了增强他的这种安全感,便告诉着安安,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都拥有着十分多的爱,都用了这爱他的爸爸妈妈。
但是在祁家,安安或许经历了一些从满怀希望到瞬间绝望的过程,导致他对自己的这种认知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以及不信任。
那种一下子的落差感,连一个成年人都很难承受,更何况只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席倾不自觉地牵紧了安安的手。
安安一路走着,没有话,只是时不时会看席倾一眼,像是在确定着妈妈还在自己身边。
因为他已经失去过一个爸爸了,而他只有妈妈了,所以他不想再去承受这种失去的感觉了。
或许不能是失去,是被放弃,彻底放弃。
母子两人都在相互依偎着,因为他们都承受过失去,都知道从希望的顶端跌落到绝望深渊的感受,这往后慢慢长路,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的。
席倾扭头看着安安,这个她差点失去了,然后又回到自己身边的孩子,是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放手的珍宝。
爱情可以逝去,但此时此刻,亲情永存。
她已经不敢再去依靠任何人了,所以接下来的路,需要她一个人去走了。